• 58阅读
  • 0回复

机关革命化的光明大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8-10-08
第2版()
专栏:

机关革命化的光明大道
吉林省长春市郊区农林公社革命委员会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最近深刻地指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我们反复学习毛主席这一最新指示,畅谈一年来参加劳动的体会,深深感到毛主席这一最新指示无比英明,无比正确,指出了机关实现革命化、干部永葆革命青春的最光辉的道路。
今年一月,公社革委会成立后,我们遵照毛主席“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的伟大教导,除轮流有一名委员和机关干部照顾日常工作外,其余干部全部到生产队去,长期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时对生产队实行面对面的领导。这样做,使革委会成员和机关干部的思想革命化有了很大加强。
我们革委会的成员中,有老干部,也有新干部;有年龄较大的,也有年龄轻的。我们都体会到,无论对于什么干部,坚持参加劳动是克服官僚主义作风,密切同群众的联系,永葆革命青春的根本途径。过去旧公社机关受中国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长期脱离劳动,“骑着车子看情况,拿着电话要汇报”,养成了一种资产阶级的官僚主义作风,生活特殊,办事主观,对群众冷淡,和贫下中农在思想感情上距离越来越大。革委会成立后,坚持了劳动制度,克服了旧公社机关的官僚主义作风,密切联系了群众。革委会主任杨凤元,原来是公社党委副书记。过去,由于他长期脱离劳动,架子越摆越大,官气越来越足,贫下中农说:“杨书记,真威风,架子大,面孔冷,贫下中农问句话,他用鼻子来答应。”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经过群众的教育,触及了他的灵魂,政治思想觉悟有所提高。在九个多月的生产劳动中,他卷起裤脚,解开衣襟,和贫下中农一起干活,打掉了官架子。杨凤元是扛长工出身,十三岁就给地主扶大犁、放牛,受过苦。劳动使他记起了苦难的过去,认识到自己是贫农生、贫农养,当了干部就要为贫下中农服务。从此,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脸晒黑了,手磨粗了,心和贫下中农贴得紧紧的。贫下中农过去喊他“杨书记”,革委会成立了喊他“杨主任”,现在一口一个“老杨”,都说:“老杨下田间,风里跑,雨里颠,一点架子也不见,和咱心连心,是贫下中农的好勤务员。”
坚持生产劳动,使青年人得到了锻炼。原公社机关有一些“三门”干部,由于缺乏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有些人认为农村公社山穷水穷,不是用武之地,不安心工作。直接参加了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以后,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革委会委员、原公社团委书记白玉山,是个“三门”干部,过去由于脱离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资产阶级思想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造,常说:“当公社干部,钱不多,事不少;权力不大,责任不小,没啥干头。”革委会成立后,他来到山区的工农大队参加劳动。在劳动中,白玉山看到贫下中农对毛主席深厚的阶级感情,和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决心在山沟里扎根。以后,他住在一个贫农家里,和贫下中农一起黑夜白天地干,思想觉悟有很大提高。后来革委会让他直接抓清理阶级队伍的工作。在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中,他始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按党的政策办事,做出了很大成绩。
坚持参加劳动,使很多在文化大革命中间涌现出来的新干部,保持了勤劳、朴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贫农张青春,在文化大革命以前是个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好社员,文化大革命中是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派,公社革委会成立时,他被贫下中农推选为革委会委员,后来又先后担任了长春市革委会委员,长春市农代会主任,职位越来越高,但是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却始终不变,仍然坚持参加生产劳动。市革委会开会派车来接他,他不坐,步行六十多里路走到市里。他一有时间就到队里参加劳动,始终和贫下中农一样。贫下中农都说他是:“人民干部满手茧,市里的委员两腿泥,扛着锄头去办公,公事办到地里。”
通过参加生产劳动,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能不能坚持参加劳动,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干部和资产阶级官老爷的根本区别。参加劳动,能使我们洗去旧机关的灰尘,同官僚主义作风彻底决裂;能使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永远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能使我们永远斗志旺盛,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干部参加劳动,是反修防修的百年大计。我们一定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最新指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