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永远不脱离群众——记宁冈县革委会主任郭德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8-10-11
第3版()
专栏:

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永远不脱离群众
——记宁冈县革委会主任郭德润
毛主席领导文化大革命,
处处有新人新事新作风。
新生革委会干部思想红,
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
——井冈山下新歌
革命摇篮井冈山下的宁冈县,流传着许多关于老郭密切联系群众、艰苦深入群众的故事。好多贫下中农和革命群众称赞说:“老郭的作风就是过得硬。他象当年工农兵政府的干部一样,和我们心贴着心。”
老郭叫郭德润,现在是宁冈县革委会主任,原先是这个县的县委书记。
“到群众里面去”
今年六月,江西省第一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刚结束,县革委会就组织四个有出席大会的代表参加的宣传队,由常委带领,分赴各公社、生产队去宣传大会的精神。要下去这天,正下大雨,宣传队的同志都在革委会里呆着。走,雨太大;不走,已经通知公社晚上召开大会。大家正纷纷议论时,刚把工作交代完的郭德润二话没说,卷起裤腿,背上行李,打起雨伞,就带着他那一队人精神抖擞地到离县城最远的茅坪公社去了。这一来,其他三个队也冒雨出发了。大家边走边说:“老郭的作风变样了,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郭德润的确变了。这个新的变化,是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开始的。
郭德润出身穷苦的贫农家庭。二十年前,他怀着对地主恶霸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深仇大恨参加了革命,由一个普通战士慢慢成长为县委书记。可是,随着地位的变化,他的思想作风也起了变化。他没有时刻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抵制住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他住城里多,下农村少了;坐办公室多,到群众中去少了,结果同群众的距离渐渐远了。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革命群众和贫下中农起来“炮轰”他,使他猛然惊醒过来:自己犯了许多错误,错就错在脱离了群众上。他遵照毛主席“你们要政治挂帅,到群众里面去,和群众在一起,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搞得更好”的教导,怀揣毛主席的四卷革命宝书,背上背包,到群众中去了。他走遍了全县十个人民公社和国营垦殖场。那个单位对他意见多,他就到那个单位去认真听取群众的批评,诚恳地向群众检查自己的错误,并且和群众一道积极参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很快取得了群众的谅解和信任。县革委会成立时,群众又一致推选他担任了县革委会主任。他无限激动地说:“我要永远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永远不脱离群众!”
现在,郭德润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群众中,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郭”。在机关,他同大家一道出早操,一道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一道研究工作,大家有什么意见都愿意找他讲;下乡后,他跟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贫下中农有什么心里话都乐意跟他说。他过去下乡是小汽车接送,现在一概自己背着背包爬山走道。他的家住在县城旁的一个生产队里,几间旧房子,周围都是贫下中农。有的同志见他跑来跑去,就劝他把家搬到机关里来,他总是说:“我是革委会的工作人员,天天做的是群众工作,跟贫下中农住在一块,来来往往,谈谈讲讲,挺亲热的,不是更好吗?”
在紧密联系群众的过程中,郭德润深刻地体会到,联系群众,百战百胜;脱离群众,一事无成。柏露垦殖场原来分成两派,长期打“内战”,毛主席最新指示落实不了,影响了革命的大联合和革命三结合,成了全县有名的“老大难”单位。郭德润背着背包,穿着草鞋,高举着毛主席画像来到了柏露垦殖场。他放下背包,就一头扎到群众中,深入调查研究,大力宣传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他组织大家到毛主席当年召开过会议的地方,办起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同大家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一起忆苦思甜,斗私批修。通过学习,两派群众组织很快在毛主席的号令下统一了意志,实现了革命大联合和革命三结合,“老大难”单位一跃而成为全县先进单位之一。大家都称赞说,老郭紧跟毛主席伟大战略部署,艰苦深入群众传播毛主席的声音,真是过得硬!
想贫下中农所想,急贫下中农所急
有一次,郭德润到垄市公社谢家二队蹲点,正遇上老贫农张海泉病逝。郭德润怀着沉痛的心情,同生产队干部一起赶到张海泉家。他在张海泉遗体前对干部们说:“张大爷在旧社会受了大半辈子苦,解放后才过上好日子。他积极走社会主义道路,一心跟着毛主席,是个好贫农。他无儿无女,我们就是他的儿女!”他遵照毛主席“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的教导,同村上的干部、社员一起,为张海泉老人开了一个追悼会。在追悼会上,生产队长追述了老贫农张海泉的生平,郭德润也以张大爷的一生作了新旧社会的对比,忆苦思甜,给大家上了一堂活的阶级教育课。然后,他又同贫下中农一道安葬了张海泉的遗体。贫下中农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想在心头。一个老贫农感动地拉着郭德润的手说:“你真是贫下中农的好儿子!在旧社会,穷人生不如一条牛,死了贱得象一只蚂蚁。现在,干部和我们一个心,连孤寡老人的后事都办得这么周到,胜过亲生的儿子,真是毛主席领导得好呀!”这位老贫农激动地连连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郭德润对贫下中农的深厚阶级感情,是他同贫下中农在一道战斗中建立起来的。他把自己的体会归结为这样几句话:对贫下中农感情越深,和贫下中农联系越紧;和贫下中农联系越紧,对贫下中农感情越深。
毛主席教导说:“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遵照毛主席的教导,郭德润坚持同贫下中农一起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进一步密切了同贫下中农的联系,加深了自己同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一天,他来到大江边生产队参加劳动,社员们非常高兴。大家看他身体不大好,过去参加劳动又少,便安排他干轻活。他没有同意,争着去犁田。干了不到两个小时,老贫农文忠海又走过来让他歇一歇,并亲切地鼓励了他。郭德润本来觉得有些腰酸背痛,听了老贫农的一番话,浑身增添了力量,又扬起鞭来继续犁田。收工回来,郭德润心中久久不平静:贫下中农对自己的感情是多么深厚!而自己呢,过去还经常想到贫下中农,可近几年来对贫下中农的感情却变得淡薄了,这是多么危险!从此,每次下乡,不管工作多紧,时间多长,他都要抽出一定时间和社员一同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而且总是抢着干重活、脏活,和社员劳动在一起,汗水流在一起。这样,他每参加一次劳动,对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就增深一分。
郭德润在生活方面也很关心贫下中农。今年六月,他下乡路过大拢公社门口时,看到三座木桥都给洪水冲垮了,贫下中农出工、赶集,小孩子上学,或是涉水而过,或是绕道而行,既不方便,又很危险。看到这种情况,他马上同公社革委会的同志一道商量出解决办法,组织人力迅速把三座木桥修复了。贫下中农社员称赞他说:“老郭真是想我们贫下中农所想,急我们贫下中农所急,一个心眼为我们贫下中农办事。”
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
郭德润在联系群众的过程中深深感到,如果没有甘当群众小学生的态度,就没有联系群众的甜头,更没有当群众先生的资格。他总结自己体会的时候说,越是虚心当群众的小学生,联系群众就越有甜头,和群众联系得就越好。
在革委会成员之间开展“一对红”的活动中,郭德润有意识地和工人代表谭祖生结成对子,当谭祖生的小学生。谭祖生是个五十多岁的工人,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热爱,对毛主席的指示学得认真,领会深刻,执行坚决。他当上县革委会委员后,仍然同工人群众生活和劳动在一起。郭德润从这位老工人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七月间,县革委会正在古城公社办学习班。一天晚上十点多钟,传来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听完广播,郭德润和大家一样欢欣鼓舞。他看已经十一点多了,就想叫大家休息,明天再学习。可谭祖生马上说:“毛主席的这一最新指示,说出了工人阶级、贫下中农的心里话,是对全国人民的最大关怀和最大鼓舞,我们应该闻风而动,马上学习,立刻传达!”郭德润听了又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老工人教育了自己,使自己加深了对毛主席最新指示的理解;惭愧的是自己对毛主席的指示不如老工人理解得深,不如老工人跟得紧。他紧紧握着谭祖生的手,激动地说:“你永远是我的好老师!”他连夜组织大家学习,把毛主席的伟大指示传播到全县各地。
郭德润处处都以身边的工人、贫下中农为榜样,对照检查自己、鞭策自己。春耕大忙时,他在茅坪公社红星生产队蹲点。老贫农袁茂生积极响应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号召,不顾自己身体有病,提前出医院赶回来参加春耕插秧。社员们劝他休息,他说:“今年是夺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的一年,我怎么歇得下!”这一切,郭德润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经常以毛主席的教导为武器,以这位贫农为榜样,来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做好工作。同志们劝他注意休息,他回答说:“和贫下中农社员比一比,我更应当加倍努力地工作!”
在郭德润的工作日记本上,记满了来自革命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这些,都是他以小学生的态度,从群众那里一点一滴地征求来的。他说:“有了群众的意见、建议、要求等等,我工作起来就心里踏踏实实;没有这些,我就觉得心里空空荡荡的。”七月间,他在古城公社横街生产队和社员一同收割早稻。他望着大片金黄色的稻子,心里和社员们一样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今年又是旱又是涝,为什么还获得了大丰收?”他向社员一问,社员们争相回答说:“是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号召的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成果!”老贫农周高发说:“过去,旧县委只抓锄头,不管人头,结果是没有多大收头。现在,革委会领着大学毛主席著作,大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管好了人头,生产就有了收头。我看呀,大丰收就是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大胜利!”郭德润把这些话记在本子上,带回县里,在县革委会上做了汇报,使大家都得到启发,受到教育。县革委会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把全县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群众运动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