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泰山顶上的青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8-10-20
第5版()
专栏:战士赞革命样板戏

泰山顶上的青松
海军某部 海文
在困难和艰险面前采取什么态度:是迎上去战胜它,还是妥协,逃跑;是把它当作走向胜利的必然阶梯,还是把它当作不可逾越的鸿沟;是把同它战斗当作革命者的最大乐趣,还是把它当作最大的痛苦和折磨——这是区别革命战士和机会主义者的试金石。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便是迎着困难前进,把困难踏在脚下,把它当作走向胜利的必然阶梯,把同它的战斗当作最大乐趣的人。
《沙家浜》里以指导员郭建光为首的十八位新四军伤病员,就是这样的战士。他们在敌人突然扫荡的情况下,转移到沙家浜芦苇荡里。他们身上带着伤,失去了和群众的联系,失去了和上级的联系,断绝了粮食,断绝了医药,头上是寒风冷雨,脚下是凉水污泥……。在这样的困难和艰险面前,他们采取的是什么态度呢?请看:郭建光镇定自若,成竹在胸,他“远望着沙家浜云遮雾障”,没有半点忧愁的情绪,而是满怀豪情地唱道:“要沉着冷静坚守在芦荡,寻找药品解决粮荒,发动群众把办法想,大江南自有天然粮仓”!十八个战士没有叫过半声苦,没有叹过半口气,而是生气勃勃,斗志昂扬,“团结在一起心向党”,“坚如磐石,百炼成钢。”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烈日喷炎晒不死,严寒霜雪郁郁葱葱……”。这就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战士在困难和艰险面前的英雄气概。
这十八个新四军战士的歌声,从沙家浜的芦苇荡里冲天而起,化作滚滚的春雷,震撼着九重霄汉!这十八个钢铁战士震天动地的歌声,比十八万门大炮还要响亮,比十八万里的海涛还要高昂!
这惊天动地的歌声来自哪里?来自革命战士火红的心,来自他们心中闪闪发光的毛主席的教导:“往往有这种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这就是他们象青松一样的崇高品德和倔强性格的坚实依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