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阅读
  • 0回复

湖北拖拉机厂下放干部在劳动中打掉了官气 越劳动和工人阶级的感情越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8-10-24
第4版()
专栏:

湖北拖拉机厂下放干部在劳动中打掉了官气
越劳动和工人阶级的感情越深
据新华社武汉二十三日电 湖北拖拉机厂下放到班组的干部,在近半年的劳动实践中认真向工人群众学习,促进了思想的革命化。通过这一阶段的下放劳动,他们同工人群众的关系密切了,对工人群众的优秀品质有了实际的体会,对工人群众有了深厚的感情。他们最近在总结近半年来下放劳动的体会时纷纷表示,要更好地放下架子,甘当工人群众的小学生,接受工人群众的再教育,在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的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湖北拖拉机厂建厂期间和建成初期,多数干部发扬老八路的光荣传统,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晚上还给工人查铺盖被。那时,干部与工人亲密无间,基本建设和生产搞得又快又好。可是,由于中国赫鲁晓夫及其在这个厂的代理人极力推行修正主义建厂路线,把广大干部引上了脱离无产阶级政治,脱离工人群众,脱离劳动的邪路。干部偶尔下车间作“蜻蜓点水”式的劳动,是为了当“先生”,因而干部与群众之间总是存在着距离。
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精兵简政”的指示后,厂革委会打破重叠的行政机构,抽出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干部下放到班组劳动。在下放过程中,干部们同广大工人一道,狠狠批判了中国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建厂路线和修正主义干部路线。革命的大批判使干部们进一步认识到,干部下放劳动,是为了改造世界观,实现干部革命化和机关革命化,保证无产阶级的铁打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在工人群众的真诚帮助下,这个厂下放劳动的许多干部很快打掉了官气。他们同工人劳动在一起,汗流在一起,心想在一起。越劳动,和工人阶级的感情越深,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跟得越紧。计划科科长王明,过去在部队年年立功受奖,转业当工人后也是年年当模范。可是提拔当干部后,同群众的关系疏远了。这次下放劳动中,他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有一次,他在热处理班组劳动时,忘了戴防护眼镜。当工件上火花四溅的时候,工人章青成一个箭步跃到王明的面前,用手遮住他的眼睛,使他没有受伤。还有一次上夜班,车间梁上的灯泡突然不亮了。王明正想找人来修,老工人尚作枢立刻爬上二十多米高的屋梁,冒着危险,把灯泡挂好了。这两件事使王明深受教育。他激动地说:“工人同志们就是时时牢记毛主席的指示,事事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对毛主席最忠,跟毛主席最紧。随时随地向工人群众学习,就能锤炼自己对毛主席的忠心。”
下放劳动的干部,通过劳动实践,和工人群众有了共同的思想感情,工作也做得好得多。技术干部罗运海下放搞传动箱体的钻孔工作。为钻孔定位使用的夹具,重的有一百多斤。当他搬夹具感到累的时候,总是感到惭愧,因为这个笨重的夹具就是他设计的。现在他亲自体会到钻孔劳动的艰苦,想到工人同志多年来都是在这样繁重的劳动条件下,千方百计地完成任务,深深受到教育,他向工人检查了以前设计夹具时只图自己方便,不考虑工效,不替工人同志着想的错误。接着,他在老工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新设计出一种“旋转夹具”,把原来钻孔的十六道工序并成一道工序,不仅操作省力,也大大提高了工效。
伟大领袖毛主席最近教导我们:“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厂革委会为了进一步落实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又从在职干部中抽出一批参加劳动,并实行了轮流下放劳动的制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