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英雄的冀中人民不可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02-02
第3版()
专栏:

英雄的冀中人民不可侮
解放军某部 刘成华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反动小说《战斗的青春》却打着描写抗日游击战争的幌子,干着侮辱丑化人民群众的罪恶勾当,把英雄的冀中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力抹煞得一干二净,拚命往人民群众脸上涂灰抹黑,把广大贫下中农糟踏得不成样子。
毛主席一再赞扬“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可是,孙振笔下的人民群众是什么样子呢?
《战斗的青春》中出现的“人民群众”,都是一些贪生怕死的软骨头。鬼子来“扫荡”,就“惊慌地呼叫”,“纷乱地往外飞跑”。鬼子一走,就“疯狂地乱挤乱叫”,抱住“死尸”“哭嚎”。敌人打人抓人时,群众只是“一片呻吟”“唏嘘抽泣”。敌人占了村子,就归顺了“皇军”,“成立了维持会”,“插上了日本旗”,领了“良民证”,“空着肚子,含着眼泪,天天给鬼子送钱,送面,送肉,送鸡蛋,挖碉堡”。总之,群众在敌人面前,吓破了胆,只是无能地“哭”,恐怖地“叫”,卑躬屈膝地忍辱、投降。
这是对英雄的冀中人民的最大侮辱!
冀中是我的家乡,我们对冀中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最清楚,最了解。历史的事实是任何人也篡改不了的。
在抗日战争期间,冀中人民象一把插进日寇心脏的利剑,巧妙地运用毛主席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紧紧牵制着几十万日伪军队,使敌后变成了激烈战斗的前线。日寇越是“疯狂扫荡”,“反复清剿”,“严密封锁”,“细碎分割”,采用惨无人道的烧、杀、抢“三光政策”迫害人民,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冀中人民就越是坚强不屈。阶级仇、民族恨,更激起群众斗志昂扬。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他们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千里平原上,人自为战,村自为战,个个是战士,村村是堡垒。动员起来的千百万贫下中农,在白洋淀中,青纱帐里,地道内外,到处都布下了游击战争的天罗地网,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人民群众是军队的坚强靠山。在最困难的时候,群众常常把伤员认做自己的儿子、丈夫保护起来,宁可牺牲全家人的性命也要保护子弟兵的安全。他们给子弟兵放哨警戒,侦察敌情,传送情报。革命的军队,就是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才把敌人的眼睛、耳朵都封得严严实实的,使敌人变成了瞎子、聋子。军队、民兵和群众配合在一起,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在哪里消灭敌人,就在哪里消灭敌人。只要战斗一打响,人人都是战士,群众手持木棒、铁镐、红缨枪,自觉地投入战斗。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给了冀中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勇敢,他们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创造了“麻雀骚扰战”、“挑帘战”、“地雷战”、“地道战”等许多巧妙的打法,有力地杀伤了日伪军的有生力量,谱写了抗日斗争的壮丽史篇。正如毛主席所说的:“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历史告诉我们,抗日游击战争是伟大的人民战争,冀中平原的人民不愧是英雄的人民。
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孙振,对人民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一概视而不见,不歌不颂,却摇动黑笔杆,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把肮脏的语言、污秽的词句,一古脑儿地泼到人民群众身上,这就充分暴露了他反党、反人民的资产阶级反动立场,说明他是大叛徒刘少奇的忠实奴才,广大贫下中农的死对头!
奴才总是看着主子的脸色做事,主子也总是指使他的奴才行凶。反动小说《战斗的青春》,就是孙振按照大叛徒刘少奇的意旨炮制出来的。刘少奇最害怕群众,所以他拚命地污蔑群众,打击群众,辱骂群众。孙振这帮忠实走卒,也就跟着摇旗呐喊,写书做戏,谩骂人民,侮辱人民,拚命地把人民群众写成乌七八糟、愚昧无知的“白鼻子”小丑。
历史不许篡改,英雄不容侮辱!翻开革命的史册,哪一页不是人民创造;打开英雄的记载,哪一页不是群众写成。大叛徒刘少奇一伙和他的走卒孙振之流,竟敢百般丑化英雄的人民,真是狗胆包天。老实告诉你们,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冀中人民是不可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