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津沽农垦区介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6-25
第4版()
专栏:

津沽农垦区介绍
武光汤
一、津沽区农垦沿革
津沽农垦区,即旧日所谓长芦盐垦区,位于渤海沿岸,北迄山海关,南抵黄河口。除近海地区留作盐地外,可以改良耕作之面积达四百一十九万六千三百市亩,区内有滦河、蓟运河、海河三大河流与南、北运河及其他许多支流。交通有北宁、津浦两大铁路,津榆、津平、津盐等公路。位置优良,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量充足,为极有希望之耕垦地区。
上述耕垦事业发端于光绪十二年,李鸿章利用退伍淮军,在小站开渠种稻(小站稻即以此得名)。日寇侵占我华北后,即视此地为利源,于一九四一年创办伪华北垦业公司,夺取原有公地,并低价强购民地,建设水利工程,先开辟冀东、芦台、军粮城、张贵庄、津北、小站、咸水沽、天津市周八个农区,包括一百三十六个农场,预垦地一百一十六万余亩。其中已开垦者,水田二十三万七千余亩,旱田十万零七千亩,共垦地三十四万四千亩。并建有大规模的机器碾米厂、稻谷榨油厂,及稻草绳制造厂,进行副产加工。
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后,该区为国民党匪帮接收,中央地方,争权夺利,将上述垦业系统四分五裂。伪农林部接收者,成立河北垦业农场管理处,辖有军粮城、张贵庄、小站、八里台、茶淀、黄村等六个农区;由伪河北省建设厅接收者,成立河北省农田局,亦辖有军粮城、张贵庄、小站、八里台、津郊、中和等九个农区,并在茶淀另设“难民”(逃亡地主)合作农场。虚设重叠官僚机构,并未实际很好经营管理,因之效果较过去反大为降低。再加之以当地群众深恨日伪,遂乘机破坏,除军粮城、张贵庄两地外,农场设备大部被毁,芦台、茶淀、商簏圈,移民居住宅及扬水设备,更破坏无余。
二、解放后的恢复工作
天津解放后,上述垦业机关,为我华北人民政府农业部接收。首先裁并骈枝机关,建立津沽区农垦管理局,统一领导,积极从事恢复工作。据目前统计,今年播种已达廿三万三千四百九十七亩,已超过国民党管理时期的播种面积百分之三十九,达日寇时期播种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七。如年成无大变化,除群众收益外,尚可经营获利稻谷二千万斤左右。他们今年并进行了比国民党时期任何一年为大的岁修工程,修复了军粮城、张贵庄国民党从来没有修复的工程,冀东在芦台,冀中在小站,亦均动员了庞大人力,进行修复工作。农业部并组织水利工程队,协助勘测高丽圈,茶淀、芦台等地准备继续恢复。此外本年并举办贷款,购买豆饼一千余万斤,贷给农户。因之农民异常兴奋,积极参加恢复工作。
三、经营与管理
过去日寇垦殖经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供给军米,用残暴的统治力量管制与剥削群众,稻谷收获必须全部交给日伪,然后由日伪配给农户以少量的杂粮及粗布。剥削是非常惨重的,农户配给所得,往往不及百分之五十,再交还肥料种籽等贷款,农户所得最多超不过其劳动收获百分之三十。同时日寇为了便利统治与压榨农民,往往把土地租给当地有势力的地主、富农,转租农民而从中剥削。因为农民处在日伪及二地主等重重剥削之下,虽然稻作产量年有增加(好地达八百斤,平均四百斤),但仍无法摆脱贫困,垦荒种稻已七、八年之久,自己尚无能力进行再生产投资,非举办贷肥贷种即不能进行生产。
我们接收后,对已垦荒地,采取将土地分给群众耕耘,由农场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扬水设备,根据公私两利的原则,研究合理的科学的分红办法,向群众收回水电及经营管理费用。其办法是按照土地质量,劳畜力需要程度,肥料种籽投资,以及扬水费用、岁修工程、机器折旧、管理需要等,以合理的分配收获物(副产全归农户)。上述分红办法已拟就草案,正征求当地农民意见,待修正后,即于本年试行。
除上述分给群众经营者外,现在尚未开垦之广大荒地,农业部正拟以之建立国营农场,保持大块土地,使用拖拉机耕作,设置电力扬水,用现代化的经营方法,大规模的经营。并在荒地属于私有地带,试办合作农场;即由国家进行水利设备,使用拖拉机代耕,征收一定数量的费用,在群众自愿原则下,组织起来,合伙耕作。并以国营农场为中心,与合作农场互相依辅,构成新型农业经济体系;吸取经验典型示范,刻已运到拖拉机十部,拟在高丽圈开始试办。但经营上述国营或合作农场,必须经过周密设计,使之完全适应新的要求。各农场中以高里圈、柏格庄等农场为好。以高里圈为例,其房舍建筑共分三十四里,除中央里供农区办公之用外,其余三十三里,每里农户三十二家,土地每三百亩一整块,宜于使用进步工具,其他如道路连系,水道组织,供电设备,亦均较合理。但有些农区管理设置,不甚科学,特别是有些农户为了适应自己的小块土地,随便开渠引水,或为了适应以龙骨水车进行扬水,即将渠道破坏。甚至有些地方干部,主张将大块农场土地分给农民,或将成块的芦苇等租给群众,分散经营,这都是不妥当的应即加以克服。
经营范围以洗碱种稻为主,水量不足者进行旱作,或水旱轮作。并兼营副业如芦苇、果树、向日葵、打鱼、畜牧等,逐渐发展农副业加工制造,使之成为完整的现代化农业经营。
敌伪时代之管理机构与管理方法,主要是为了便利于统治,以达到其压榨农民的目的。我们接收后,则与此完全相反,而是以如何便于领导群众,发展生产,真正执行管理民主化的原则,同时通过民主管理逐渐启发群众的积极性,教育农民以使用科学技术的能力,逐步组织农民自己管理扬水、使水、水道、及新式农具的使用等。在供销方面,亦正进行改造旧日以剥削农民、贪污自肥的合作社,建立真正为农民服务的合作社,以负责推销稻米,供给杂粮,以及组织副业生产推销副业产品等工作。并逐渐发展供给农民肥料与优良稻种,代政府办理农贷等。此外他们正在筹划较大的供销社,拟以经济力量扶植上述合作社的发展。
四、发展前途与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渤海沿海地区,共有可耕地四百余万亩(日寇所圈预垦地达一百一十余万亩)。姑以开垦三百万亩计,水旱地各半,每年即可增产粮食九亿斤。沿海地广人稀,劳力不足,除当地农民可种植一部外,尚需移入劳力六万到十万人,如以驻军屯垦,至少可容二十万人。唯以目前人力、物力、技术条件限制,势难一时全部开垦,必须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有计划的有步骤的分段进行,第一期以全部恢复与开垦过去所预垦荒地一百余万亩为目标。本年除已播种之二十三万余亩外,并以高丽圈及芦台一至八号农场,茶淀合作农场为恢复重点。预计上述工程全部完成,可增加稻田十一万亩。明年拟在任凤庄、柏格庄、杨柳青、黄骅及津郊张贵庄等五处,再开垦二十二万亩。第三年仍在上述各地继续发展开垦三十八万亩。连同现有农场尚可恢复之荒地,则三年之后垦地可达百万余亩。如人力物力充裕,计划尚可提前。
欲完成上述垦殖计划,必须调查研究,设置周密,并立即进行充分准备工作。如:
第一、碱地改良的试验、研究工作。这为农业中较艰难的复杂任务。在华北农业生产中亦甚重要,目前华北区划中即有碱地九百七十余万亩,若能研究全部改良利用,则可增加大量生产。津沽区洗碱种稻,带有典型作用,必须集中碱地改良专家,研究设置,以免失败。刻津沽区农垦管理局领导之军粮城工作站,即专作试验研究改良碱地,优良稻种繁殖及虫害防治等,应加强其工作。
第二、水利工程亦为本区农垦中的主要环节。引水灌溉应与防洪治河相结合,与排除积水相结合(如黄骅等地),必须有足够数量的水利工程人员,并须有较高技术条件者主持设计,统盘筹划,以免陷于被动,或片断施工,遭致损失。
第三、现有管理人才亦极缺乏。创造国营农场与合作农场使用进步技术,都是新的事业。为了能使此项事业有效发展,必须训练与培养此项人才。
第四、发展副业的计划与研究亦须同时进行,根据不同条件,尽可能做到适当的按地区分工,如芦苇、渔塘、向日葵、果树等,都须经过勘测研究后,划定发展区域。副产加工,亦应着手组织,如制稻草绳、制草袋、稻谷榨油及渔产加工等。现在已有相当基础,应即恢复并逐渐扩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