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农村学校学生增多后,原有校舍不够怎么办? 自己动手 勤俭建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02-11
第1版()
专栏:

农村学校学生增多后,原有校舍不够怎么办?
自己动手 勤俭建校
随着教育革命的深入发展,贫下中农子女的入学率急剧增长,一个新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校舍不够用,怎么办?
在如何解决校舍的问题上,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思想。一种是按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教导,因陋就简,更合理地安排了原有的校舍。在原有校舍确实不够用的情况下,学校师生发扬“抗大”的光荣革命传统,自己动手,修建校舍,给生产队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另一种思想,认为贫下中农现在掌握了农村教育大权,学校是新型的学校,校舍也应建新的。他们在建校时大手大脚,摆阔气,讲排场,甚至不顾生产,抽调大量人力物力,重建新校舍,并且还要建成象城市学校那样的“新式”大楼。
两种不同的建校方针,反映着两种不同的办学思想。我们贫下中农决不可等闲视之。过去,刘少奇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就是整天把学生关在舒适的“洋楼”里死读书,向学生灌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和“读书做官论”等封、资、修黑货,砍断和劳动人民的联系,最后把学生培养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精神贵族。现在,我们贫下中农彻底批倒批臭了刘少奇所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把农村的教育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在建校方面,决不能大手大脚,摆阔气,讲排场。学生们最好的课堂是风吹日晒的田野。在这广阔的天地里,学生们可以学习生产劳动的实践经验,学习贫下中农深厚的阶级感情,学习伟大的毛泽东思想。这样才能把我们贫下中农的后代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如果校舍确实不够用,需要新建,那么,学校就应该把勤俭建校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自己动手,艰苦创业。通过建校劳动,可以培养广大师生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河南省偃师县山化公社蔺怀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