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家属闹革命 草原建新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02-13
第5版()
专栏:

家属闹革命 草原建新村
吉林省扶余油化厂职工家属,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走思想革命化道路。三年前,她们来到草原安家落户,用自己的双手创建起工农新村,开垦了七千多亩土地。三年来,激烈的阶级斗争,艰苦的创业劳动,锤炼了职工家属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
吉林省扶余县的西北,有一片辽阔的草原,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完全改变了模样。千年沉睡的草原,已经开垦出七千多亩土地,一幢幢整洁的土房排列在公路两旁。三年前,扶余油化厂职工家属在这里创建了工农新村。三年来,新村队员为国家提供了二百多万斤粮食、三百多万斤蔬菜、一万五千多斤肉类……
新村队员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是可以用数字统计出来的,但是她们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促进思想革命化的巨大精神成果,则是无法计算的。毛泽东思想在头脑里扎根
我们才能在草原上扎根
三年以前,这些新村队员都是在城里吃闲饭的人。虽然她们多数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但是由于长期脱离劳动,思想感情渐渐在变。当时有人这样形容她们:在家洗衣做饭,目光越来越短;出门比吃比穿,身子越来越懒。
对于这些,革命职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说:“我们工人阶级紧跟毛主席干革命,而我们的家属成天守在屋里吃闲饭,这怎么能行呢?”
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工人阶级,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家属,积极动员自己的家属去草原建设新村,走思想革命化的道路。
一九六六年四月,扶余油化厂一百三十九名职工家属,高举毛主席像,打着红旗,背着行李,抱着孩子,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开进了离扶余镇四十五里的坎下草原。
家属们来到这里,头上是青天一顶,脚下是草原一片。除了临来之前工人们为她们搭了七个木板棚子以外,再也没有什么了。她们来到新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木板棚子里,端端正正地挂上毛主席像,贴上毛主席语录。没有炕,就钉个木板床;没有食堂,就地挖个大坑,把锅安在上面;孩子没地方照看,就从城里拉来一个破客车棚子,一半做仓库,一半做临时托儿所。
来到草原的第一天晚上,遇到了八级大风,风卷黄沙,把木板棚子刮得晃晃悠悠,打得咔咔直响。新村队员们大声朗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她们摸黑到外面和狂风搏斗,终于用铁丝把木板棚子牢牢地固定在草原上。第二天早晨互相一看,大人、小孩满脸都是土,大家不由得笑了起来。
一小撮阶级敌人妄图破坏新村的建设,在家属们到草原不久,就大煽阴风,说什么:“老娘儿们是靠丈夫吃饭的,俩不顶一个,到这里来开荒种地,纯粹是自找苦吃!”
心中有个红太阳,千难万险无阻挡。面对着阶级敌人的破坏和创业的艰苦斗争,新村队员对毛主席著作的学习就抓得越紧。她们一遍又一遍地学习“老三篇”,一遍又一遍地背诵:“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闯过了生活关、劳动关、困难关;她们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伟大教导,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阶级敌人的煽动和破坏。
有一个家属,到新村后,在阶级敌人的煽动下,思想上发生了动摇,打算借口生孩子,离开新村回城里去。她想:“建设新村好是好,现在刚搭边,到哪年才是个头啊!不如先回去,等新村建设好了再来。”可是,她打开《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说:“一切不经过自己艰苦奋斗、流血流汗,而依靠意外便利、侥幸取胜的心理,必须扫除干净。”她边学习,边对照,发现自己的想法与毛主席的教导完全对不上号,她决心听毛主席的话,同家属们一起在草原上艰苦创业。孩子在新村生下来以后,她给孩子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不走儿”,表示要世世代代扎根在草原,永远跟着毛主席干革命。
毛泽东思想给新村队员以无穷无尽的力量,她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开垦出大片耕地。不久,在这片新开垦的土地上,第一次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新村队员们站在地头上,一眼望去,心里真是乐开了花,一遍又一遍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正当新村乘胜前进的时候,传来了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新村马上召开了庆祝大会,并且举办了训练班,深入学习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他们激动地说:“毛主席的指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新村不但要办,我们还要大办哩!”在毛主席的“五·七”指示鼓舞下,家属们一面种地,一面盖房,一批又一批家属到新村来安家落户,不到一年,新村就发展到五百六十二户。队员们都深有感触地说:“毛泽东思想在我们头脑里扎根,我们才能在草原上扎根。”颗颗红心向太阳
大风浪里不迷航
经过一年的苦战,工农新村建立起来了。阶级敌人搞不垮新村,就千方百计地妄图把新村引上资本主义的邪路。
有一天,新村队员正在开会,有个坏家伙从厂里窜到新村,装出一副关心新村生产和队员生活的模样,煽动说:“你们收入不多,是个根本问题,大车拉脚来钱快,你们的大车为啥不外出拉脚呢?”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新村队员,心红眼亮,一下子看穿了这家伙的险恶用心,一个个站起来批驳。队员们说:“你让我们放弃农业去搞大车拉脚,是要把我们拉到资本主义邪路上去,这永远办不到!”这家伙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滚出了新村。
接着,在讨论秋收分配时,阶级敌人又刮起一股经济主义的妖风。他们煽动说:“现在不能留公积金,每个劳动日要按临时工作价。”
妖风刚起,就遭到新村队员的迎头痛击。年近五十的老队员李凤芝气愤地说:“我们到这里开荒种地,是跟毛主席干革命,不是来卖临时工的。要分掉公积金,就是分掉社会主义,拆我们的台,我们千万不能上当啊!”新村队员没上阶级敌人的当,一致决定留足公积金,扩大再生产。阶级敌人的捣乱又失败了。
阶级敌人一计未成,又生一计。一九六七年春天,又有人从厂里窜到新村煽动,要把工农新村的土地、车、马、农具分到各队,搞包产到队,并胡说这样能刺激生产积极性。
新村队员越听越不是味道。这和刘少奇鼓吹的“三自一包”不是一路货色吗!于是,新村队员们就从这里入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大批判。从田间、地头到食堂、场院,到处都摆下革命大批判的战场,把大叛徒刘少奇的“三自一包”批得臭不可闻。通过革命的大批判,新村队员的路线斗争觉悟越来越高。人人思毛主席革命路线的甜,加深对毛主席的热爱;个个忆刘少奇反动路线的苦,加深对刘少奇及其代理人的恨。大家说:我们新村人跟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铁心了,风吹不倒,棒打不散。毛泽东思想照新村
毛泽东思想育新人
三年来,在工农新村,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已经成为每个家庭、每个成员的第一需要。她们建立了雷打不动的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制度,叫做:“班前学,找答案;地头学,照着办;晚上学,查结果;天天学,永不断。”毛泽东思想正在改造着职工家属的精神面貌,哺育着一代新人茁壮地成长。
职工家属孙秀英,从小生长在农村,掏粪、挑尿都干过。跟随丈夫进城以后,先是对城里的一些资产阶级思想作风看不惯,后来日薰月染,不但看得惯,而且学着干。来到了新村,回想起过去,她发现自己进城后变了,身上干净了,思想却变脏了。于是她就刻苦地学习毛主席著作,认真斗私批修,又重新拿起粪勺,同家属们一起掏大粪。
激烈的阶级斗争,艰苦的创业劳动,锤炼了新村队员无限忠于毛主席的颗颗红心。贫农出身的女青年罗慧群来到新村后,始终站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最前列。一九六七年,阶级敌人妄想搞垮新村,煽动一部分队员不出工,她就早出工,晚收工,那里困难就到那里去,那里急需就往那里走。给牲口铡草缺人,她就去顶班。由于她没干过这活,不熟悉机器的性能,一时不慎,右手被轧掉了。但是她没有掉一滴眼泪,坚强地说:“机器能轧掉我一只手,但轧不掉我永远忠于毛主席的红心。”队员们把她送进医院,伤口还没有完全封口,她就跑了回来,要求参加劳动。
在新村这所毛泽东思想大学校里,人变了,风气也变了。职工家属张祝英和王翠英,过去在城里同住一个院,各人都只看到自己鼻子尖下的一点小事,三天两头吵架,是一对有名的“冤家”,最后不得不搬开住。一九六六年,她俩又同时来到新村。队员们每天都学习“老三篇”,每天都查结果。她俩一起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毛主席的教导提高了她俩的认识,开阔了她俩的眼界,各自做了自我批评。新村建成以后,她俩又搬到一幢房子,政治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照顾,成了一对亲密的邻居。
随同家属来建设新村的一批知识青年,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哺育下,经过近三年的艰苦锻炼,已经成为新村的一支生力军,涌现出了一批闯将。最近,又有一百八十多名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来到新村落户,新村队员满腔热情地欢迎他们。新村越来越兴旺,新村的前途越来越宽广。
毛泽东思想照新村,毛泽东思想育新人。新村在前进,新人在成长。新村的队员们豪迈地唱道:革命职工家属创新村,广阔的天地崭新的人,毛主席的话儿牢牢记,大风浪里炼红心。阳高照 白振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