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革命英雄主义的一曲凯歌——记阿尔巴尼亚沃—德耶毛泽东水电站的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02-23
第6版()
专栏:阿尔巴尼亚通讯

革命英雄主义的一曲凯歌
——记阿尔巴尼亚沃—德耶毛泽东水电站的建设
隆隆的爆破声震撼着沉睡的山谷,剧烈的爆炸劈开高山,炸碎岩石。一台台挖土机伸展着巨大的铁臂装运土石,一辆辆载重汽车川流不息地在工地上奔驰。在河床上几十台钻机在轰鸣。这就是正在阿尔巴尼亚北部斯库台区沃—德耶地方日夜建设中的毛泽东水电站工地上的沸腾景象。在这里,三千五百名阿尔巴尼亚建设者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描绘出一幅社会主义建设的壮丽图画,演奏出一曲移山倒海的革命英雄主义凯歌。
德林河谷起宏图
德林河是阿尔巴尼亚最大的一条河流,它的水力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在解放前的漫长岁月里,这条水势湍急的大河不仅白白地由东向西注入亚得里亚海,而且每当暴雨成灾的时候,不知被它凶猛的洪水吞噬了多少人的生命,淹没多少庄稼。过去,一些外国资本家也曾派遣过考察队来到这里,企图掠夺阿尔巴尼亚的水力资源,但他们根本治服不了河水,因而阴谋始终未能得逞。
在光荣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恩维尔·霍查同志领导下的英雄的阿尔巴尼亚人民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向大自然开战,他们不仅敢于同天斗,同地斗,而且敢于同洪水作斗争。他们决心要在德林河上建设起全国最大的水电站——毛泽东水电站。经过两年多的考察和勘测,终于在一九六七年初开工兴建。在气势磅礴的革命化运动中焕发出冲天的革命干劲的阿尔巴尼亚工人阶级发出了豪迈的誓言:提前两年,在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八日使这座宏伟的水电站开始发电,作为向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成立三十周年的光辉节日的献礼。
毛泽东水电站是阿尔巴尼亚第四个五年计划中的一个重点工程。它将在德林河上筑起一座高达六十米、长三百八十米、宽二百二十米的拦河大坝,在河的左岸还要筑起一座副坝,这两座坝建成后,将形成一个容量约为六亿立方米的人工湖。
喝令河水改道
咆哮的河水、坚硬的岩石阻挡不了建设者们向大自然进军的步伐;狂风暴雨、严寒酷暑动摇不了建设者们早日建成电站的决心。建设者们克服着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困难。使德林河水改道就是他们创造出的无数奇迹中的一个突出事例。
经过勘探查明,德林河的这一段河床有厚达六十至七十米的松散渗水的地层。为了截住地下渗水,防止坝基塌陷,建设者们决定在修筑大坝以前,先在大坝底下打好基础。这项工程要求河水改由河床左侧下泄,以便进行右岸的基础工程。河水改道给水电站建设者们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他们决心战胜德林河。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施工任务,工地党组织专门讨论和制定了作战部署,成立了战斗指挥部。在动工之前,不料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河水猛涨,严重地威胁着改道工程的进行。但英雄的建设者们并没有被这一困难吓住,他们表示:“在我们的面前没有攻不下的堡垒!”
战斗在去年九月八日打响了。
尽管下大雨,河水不断上涨,激流奔腾,但是,雨再大,大不过建设者的劳动热情,洪水再猛,猛不过建设者的革命干劲。艰苦的奋战,使建设者的眼睛熬红了,皮肤冻青了,但是,他们献给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红心变得更红了。经过五天五夜的战斗,使河水改道的任务,终于在九月十三日凌晨胜利完成。这一天,正值阿尔巴尼亚人民议会宣布阿尔巴尼亚退出苏修控制的侵略工具华沙条约。工人们把自己取得的胜利,看作是对人民议会这一革命行动的支持,是对苏修叛徒的一个有力打击。
英雄的集体
在毛泽东水电站建设工地上涌现出许多动人的英雄集体。
由二十四岁的劳动青年联盟盟员哈希姆·叙贝里领导的爆破队就是一个有着高度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体。这个队被誉为开山劈岭的“雄狮”。这个队的三十八名成员全部是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青年。一年以前,他们怀着饱满的政治热情,从库克斯区来到这里,参加水电站的建设。从那时起,他们每月完成生产定额百分之一百五十以上,甚至达到过百分之三百一十五的高指标。去年十二月份,按国家计划,这个队应爆破四千立方米的岩石。但是,队员们为了提前建成水电站,争取在一九六九年夏季截住河水,他们发扬了苦干巧干的精神,经过一个月的奋战,便爆破了一万零四百立方米的岩石,大大超过了国家计划。他们在劳动中十分注意政治学习。他们经常学习党的文件、霍查同志的著作和《人民之声报》的文章。他们自觉地把自己的生产任务同当前国内外形势紧紧地联系起来。生产队长哈希姆说得好:“我们把岩石当作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来同它搏斗,这样它就会被消灭得更快更彻底!”
新年前夕,这个队被光荣地以为革命事业献身的青年教师伊斯曼特·勃鲁察伊的名字命名。这个队把伊斯曼特当作自己的荣誉队员,来鼓舞自己。
由劳动党员哈里特·廖古领导的爆破队也是一个英雄的集体。这个队由于政治热情高,完成任务好,去年年底,被命名为阿中友好生产队这一光荣称号。
革命的大学校
铁匠哈齐斯·瓦尔费在解放前一直给地主做长工,解放后,获得了新生。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他决心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解放以来,哈齐斯参加过阿尔巴尼亚许多水电站的建设工程,并在水电站工地安了家。领导上为了照顾他,曾考虑在离工地不远的斯库台市给他安置一个住处。他说:“建设工地在哪里,我的家就在哪里。工地就是我的家。”哈齐斯虽然已经是个六十岁的老人了,但他抡起大锤来象个青年小伙子。他说:“生活没有劳动就没有意义。我除了参加这座水电站的建设以外,至少还要参加另一座水电站的建设!”
工地的面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人们的思想也日新月异地变化着。正如阿尔巴尼亚人民的伟大领袖恩维尔·霍查同志所教导的那样:“让沃—德耶水电站成为对劳动人民进行革命教育和革命锻炼的大学校。”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阿尔巴尼亚工人在毛泽东水电站工地上劳动
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