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阅读
  • 0回复

论美英法的对德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7-01
第4版()
专栏:

  论美英法的对德政策
柯柏年
一、历史在重复着
“黑格尔说过,一切重大的世界历史的事实和人物,都出现两次。他忘记加添着说,第一次出现为悲剧,第二次出现为笑剧。”——马克思:“拿破仑第三政变记”
是的,历史在重复着,美英法今天的对德政策正在重复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一段历史。
三十年前,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德国工人阶级在李卜克内西与卢森堡领导之下,武装起义;但德国资产阶级获得协约国占领军的帮助,把工人阶级革命残酷地镇压下去,而建立魏玛共和国。德国虽然由帝国改为共和国,统治着德国的却仍然是独占资本家、容克贵族、和军阀。
战胜国的金融资本家,尤其是美国的金融资本家,在德国被打败之后,就忙着向德国输出资本,帮助德国进行复兴,以偿付赔款。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九年在道威斯计划下投资于德国的五十亿美元,其中有百分之七十是美国资本,有百分之二二是英国的和荷兰的资本。信不信由你,英美等国的金融资本家在第一次大战后所给予德国的贷款,其数量大于德国所偿付给协约国的赔款。换一句话说,战胜的协约国的金融资本家在战后帮助了战败的德国发展其经济。结果呢,战败的德国在一九二二年就已经不仅恢复其工业生产达到战前的水平,而且其生产设备之现代化已超过了英国法国,其工业生产力也超过了英国法国。
甚至连与战争有关系的工业也得到帮助。例如,克虏伯工厂在第一次大战之后,不得不毁去其战争机器,但在一九二四年美国给予九百万美元的贷款,帮助其恢复战前的地位。又如,德国战后虽把很大的产煤地区割让给法国和波兰,但由于得到协约国——尤其是美国的资本之帮助,其煤产量在一九二九年比一九一八年反增加百分之十五。铁与钢的工业也是这样,德国虽丧失洛林,但其熔铁炉生产能力反增加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炼钢能力增加百分之二十五,碾钢能力增加百分之十一。
总而言之,美英等国的金融资本家在第一次大战后帮助德国发展经济之结果,使得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居第二位(次于美国),其生产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之十二。钢铁年产二千五百万吨,占世界第二位;煤产二亿六千余万吨,占世界第三位;化学工业占世界第一位,供给世界总产额的四分之一;造船业占世界第二位;电力、电器制造、机械工具制造也都占世界第二位。
为什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胜的协约国的独占资本家要资助战败的德国发展其经济力量,增加其战争潜在力量,造出这样的一个现代的佛兰肯斯坦(Frankenstein为雪莱夫人所著小说,描写一医生从尸首造出一个怪人来,名佛兰肯斯坦,此怪人将该医生杀死)来呢?这是因为帝国主义的独占资本家必须为其过剩资本找寻投资的地方,同时也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企图利用德国为进攻苏联的先锋。但是当纳粹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首先遭殃的是英国法国。这真是作孽自受!
第二次大战结束后,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又在重复干着第一次大战后的勾当了。
二、美英又在造着佛兰肯斯坦
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有强大的苏联,有始终抗战的中国,有各被占领国内的抵抗运动,联盟国才能把法西斯的德意日打溃。但战争一结束,美英又忙着造出新的佛兰肯斯坦,忙着扶植战败的敌人恢复和发展其经济力量。
本来,在雅尔塔会议与波茨顿会议上,苏美英已订立协定,决定“移去或摧毁德国的一切军事设备,消除或管制德国可能用作军事生产的一切工业”(雅尔塔协定),“为消灭德国的作战潜在力,武器弹药、战争工具、各式飞机及海船的生产均受禁止,金属、化学品、机器以及作战需要之其他物品,其生产将受严格管制”,战后平时生产“所不需要的生产能力,将按照同盟国赔偿委员会所约定,并经有关政府批准的赔偿计划,将其迁移,如不迁移则将予摧毁”(波茨顿协定)。因为消灭德国的作战潜力是建立长期巩固和平最主要保证之一。
可是,在战争还进行着的时候,美英帝国主义的统治阶级已在打算如何保存德国的工业,如何保存德国的作战潜力了。最明显的证据,就是美英在战时对德国的战略轰炸,美国空军有意识地保留那些与美国资本有关系的工厂,就使这些工厂是生产着战争用品的。例如,在科仑的福特与哥道工厂,和当地的有名的大教堂,同样是免受轰炸。在罗素斯埃姆,唯一未被轰炸的完整无损的建筑物,就是通用公司的俄培尔工厂。法尔本工厂是德国最大的化学托拉斯,但其在赫克斯特的雇用一千二百名工人的大工厂,因战前与各国资本有关系,故未受轰炸,当地人民都认为该厂是逃避轰炸的最安全的地方。
结果,当战争结束时,有许多德国的大工厂只是表面上受损,有许多则完整无损,德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仍保有百分之七十五。因为战前德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第二位,所以,战后仍保有生产能力百分之七十五,比起欧洲被纳粹蹂躏的国家来,还大得多呢!
虽然波茨顿协定决定了苏联可从德国获得赔款一百亿美元(付给波兰的赔款在内),但这也只抵德国在苏联境内所造成的一千二百亿美元的损失之十二分之一而已。苏联除了从苏占区的物资取德赔偿之外,尚可从西方区域获得其工业设备的百分之二十五;其中有百分之十五,苏联要以等值的商品为交换,有百分之十则无须以任何商品交换。但英美并不遵守此一协定。西方区域列入拆迁给苏联的一千五百五十四所工厂,在一九四七年初,只有三所全部拆迁,三十七所部分拆迁。在波茨顿协定实施十八个月以后,苏联从西方区域所获得的赔偿仅有五百万美元。至一九四六年五月,美占区就完全拒绝交付任何物质赔偿给苏联,不久英占区也跟着停止拆移工业设备给苏联作为赔偿。
拆移德国工业设备作为赔款,是消灭德国作战潜力之一重要步骤。美英之拒绝遵守波茨顿协定拆移德国工业设备交给苏联作为赔款之一部分,证明了美英是反对消灭德国作战潜力的。
西方占领当局,在其占领区内对军事工厂拆毁到什么程度呢?在二年多的时间中,美占区所拆除的军事工厂约七十个,英占区二十五个,法占区十二个,合计不过是一百零七个工厂,但在西方区域中至少有三千个军事工厂是应该拆毁的。为什么美英法对于拆毁德国的军事工厂协定之执行如此怠工呢?理由很简单,因为它们已打算要再造出一个佛兰肯斯坦!
三、提高德国的作战潜力
要防止德国再发动另一次侵略战争,就必须限制德国的那些可转变为战争用品生产的工业水平。于是,盟国管制委员会于一九四六年三月宣布保留的德国工业生产能力,估计是仅足以使德国工业生产量等于一九三八年水平的百分之五十五,一九三六年水平的百分之七十至七十五。把工业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战争工业,完全禁止;第二类包括铁与钢、化学、机器、制造、运输工程等,将大大削减;第三类包括煤、炭酸钾,许多建筑材料、轻制造业、消费品等,其生产能力不削减。
但美英法为要再造出一个佛兰肯斯坦,这个经由四国协定的德工业生产水平是不合适的。于是,美英法三国于一九四七年八月就在伦敦开会,片面地修改德国工业生产限额,把英美两占领区的工业生产水平增高到约等于一九三六年的水平,而金属工业、机器制造工业,及化学工业则提高到平均只比一九三六年水平低百分之五至十。
讲几种重要的工业吧。钢的生产,四国协定规定全德国的钢的生产能力不得超过每年七百五十万吨,实际生产量则不得超过五百八十万吨,三国片面协定则把英美占领区的实际产量之限度提高为一千零七十万吨。
机器制造工业,照四国协定,重工业机器制造业的生产能力拆卸百分之六十,轻工业机器制造工业的生产能力拆卸百分之三十三,作为赔款;但三国片面协定却将前者的生产能力保留为战前的百分之八十,后者的生产能力则保留为战前的百分之一百十九,两者合计,其生产能力为战前的百分之一百零五,比战前为大!
电器制造工业,照四国协定,英美两占领区将拆卸其现有生产能力的四分之一;三国片面协定则决定保留其全部生产能力,只拆卸三个战时工厂,结果,保留的电器工程的生产能力比战前大百分之四十九。
至于其他工业,照三国的片面协定,铜及锌的生产水平为战前一九三六年水平的百分之九十;铅为百分之七十二;机械工具为百分之八十三;精密镜片为百分之一百三十八;水泥为百分之一百二十七;化学品为百分之九十八。
看了上面的数字,就可知道美英法三国片面修改的德国工业生产限额,是使德国的作战潜力大致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不仅在计划上提高德国工业生产限额,而且供给资本以实际提高其生产水平。美国对于发展德国的经济,象第一次大战后那样的积极。美国的所谓援欧经济复兴经济计划,是以西德经济复兴作为欧洲复兴的中心,美国给予西德的经济援助,每年约为十亿美元左右。美国要把德国很快地造成为一个佛兰肯斯坦,好充当它在欧洲的工具。
四、保存德国的反动势力
要使德国不致再度成为世界和平的威胁,必须铲除德国军国主义、纳粹主义底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基础。这也就是波茨顿协定的根本精神。
首先,要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摧毁容克贵族的经济基础。在一九三八年,容克家族七千家,拥有土地占全德国农地约四分之一。他们再加上其他大地主,共三万四千家,拥有土地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强。其余的三百二十万家农民所有的土地只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弱。虽然苏占区彻底地进行土地改革,到一九四七年七月,已没收了三百万海脱的土地,分配给四十九万六千多家的农民;——但美英法的占领区对于土地改革没有进行。
其次,要解散加迭尔等独占组织,以摧毁德国独占资本的经济基础。希特勒在二十年代后期就已得到大资本家如提生、刻多夫等之资助。克虏伯、沙赫特等也于一九三三年支持希特勒。在希特勒登台之后,独占资本的势力扩张得极快,从一九三三年到一九四○年,德国股分公司的数目由九一四八家减为五三九七家,但减少的是中小公司,大公司反由六七九家增为六九三家。全体股分公司的股票也由二○六亿马克增至二一五亿马克。这六七九家大公司在一九四○年控制了一七○亿马克,而中小公司则只控制四五亿马克。这就是支持纳粹侵略战争的独占资本家的经济力量。虽然在苏占区已把这些加迭尔、托拉斯、和大银行收归政府所有;——但在美英法占领区却维持着这些独占组织,而且其实际管理仍然在曾经支持希特勒的那些人物的手里。美国独占资本更进一步地投资于这些独占企业,攫取其控制权。例如,美国奇异电器公司在战后至一九四七年春就已获得了德国电器托拉斯A·E·G·的股分的百分之十六。所以,奇异公司的里特往欧洲考察后向美国政府当局提出的建议是“取消反加迭尔法律。”
第三、要惩办战犯,并把纳粹分子从政府以及经济的和文化的重要职位赶出去。虽然苏占区彻底进行清洗纳粹分子的工作;—在西方区域却对此一工作采取怠工。在全世界民主人民压力之下,纽连堡审判惩办过一批首要战犯。美国的反动舆论,跟着就宣传反对惩罚战犯;这是不足怪的,因这些战犯岂不是美国过去所扶植的吗?到了一九四六年底,驻德美军司令麦克纳尔就大赦了八十万的纳粹;一九四七年春,美国占领军当局就把三百名首要纳粹份子—包括希特勒统帅部人物在内—交保释放。在英美占领区内,行政机关里的二千名官员,有一千六百人是过去的纳粹党员。至于英美法占领区经济机关中文化机关中的纳粹分子,更是遍地皆是。
第四,要鼓励民主力量的生长。虽然在苏占区中民主力量有充分活动的自由;——但在西方区域革命的工会受限制,共产党的活动遭迫害,而纳粹分子反而有充分自由。
为什么美英法庇护容克贵族、独占资本家、纳粹分子呢?因为它害怕德国的民主的革命的力量之抬头,将妨碍它们之剥削德国人民,尤其是将粉碎美国的夺取世界霸权的企图。只有反动的力量是美英等帝国主义的工具。
五、进行分裂德国
波茨顿协定规定了“依照管制德国机构的协定,德国境内的最高权力的执行,系由美英苏法四国总司令遵照本国政府的命令,分别授予各占领区内者,他们并以管制委员会代表的地位,共同处置有关全德国的一般事件。”“在占领期间中,德国被视为一个单位。”
波茨顿协定明确规定在占领期间内,由四国管制委员会共同处置有关全德国的一般事件,并规定视德国为一个经济单位。可是,美英法违反了协定,英美于一九四六年十二月签订英美占领区之合并;一九四七年八月英美法片面修改德国工业生产水平;一九四八年伦敦会议英美法决定成立西德政府;一九四八年六月英美法片面实施货币改革;一九四八年十月英美设立联合进出口管理处;一九四九年五月英美法批准了西德波恩宪法。它们的这一连串的违反波茨顿协定的行动,目的是要肢解德国,分裂德国。
在波茨顿会议时,斯大林建议德国必须立即建立一个临时中央政府,但这个建议遭到英美的反对。在莫斯科会议上,莫洛托夫提议用普选,秘密投票,和比例代表制,建立一个具有全德议会的民主共和国,这个建议又受到贝文和马歇尔的反对。以后,苏联仍不断地为建立德国的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而奋斗。
美英法反对统一的民主的德国,而企图建立联邦的西德。美英法之所以急于造成德国分裂之事实,因为这便利于它们拖延对德和约的订立,因而延长其占领军之留驻德国,占领军司令既为最高权力,就能操纵西德的政治和经济,拒绝把全部政权交还给德国人民。它们之所以反对统一的德国而坚持联邦制,因为这制度便利于保存反动的势力。
美国在建立分裂的西德政府时特别积极。因为美国的独占资本家渴想控制和剥削西德。美国在战前的德国的公司投资及借款总数达十四亿美元,控制了德国的二百七十八家公司。九十家美国公司和德国最大化学托拉斯法尔本公司有密切连系;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几乎拥有德国二十家电气公司的全部资本;通用公司、美孚公司、福特公司等工业巨头都和德国的独占资本有血肉关联。在战后,美国的独占资本不仅要恢复其原有的在德国的投资利益,而且企图利用机会通过马歇尔计划或以私人投资方式,夺取德国的独占企业的控制权,经由控制德国的经济而控制西欧各国的经济。这是美国独占资本夺取世界霸权的一个重要步骤。英国及法国则成为美国的走卒,以分残羹。美国为要达到此一目的,就不得不庇护德国的反动力量——容克贵族,独占资本家,纳粹分子——好供它利用。同时,美国对德投资的结果,必然使德国的经济更向前发展。德国反动力量有了发展的经济力量,就将再度变成可怕的怪物——佛兰肯斯坦。
当然,美英法帝国主义是主观愿望这个怪物将被其利用来反对苏联,反对东欧新民主主义国家。但谁能担保第一次大战后的历史不复演呢?
美国的广大民众,以及英、法、比、荷、丹等国的广大民众,为着他们本国的民族的真正利益,合起来制止他们本国的反动的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而改弦更张,依照波茨顿协定的精神,协同苏联来解决德国问题—彻底进行非军国主义化与民主化的工作,以巩固世界的长期和平。
由于苏联及东欧新民主主义国家之坚决反对,由于帝国主义国内广大民众之坚决反对,由于德国人民之坚决反对,由于全世界爱好民主和平的人民之坚决反对,同时也由于美英法诸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美英法的对德政策是必然惨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