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用毛泽东思想教育好下乡知识青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06-13
第1版()
专栏:工农兵论坛

用毛泽东思想教育好下乡知识青年
河南灵宝县盘龙大队党支部副书记 李德义
毛主席教导我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去年,一批大学生和中学生,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来到俺盘龙大队落户当农民。十多个月来,大伙一起读毛主席的书,一起斗私批修,一起战天斗地。现在,他们脸变黑了,心变红了,开始象咱农民的样子了。看着这些好后生的茁壮成长,咱贫下中农打心眼里高兴。
毛主席把知识青年交给咱们,是对贫下中农的最大信任。咱们一定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他们,要从各方面关心他们。
青年刚来时,大伙可高兴啦,可是谈到对他们进行“再教育”时,有人产生了畏难情绪,说:“这些知识分子,能说会道。咱是老粗,搭不上话,弄不好,给咱弄个难看。”因而,当了“甩手掌柜”,不管不理,离得远远的。还有人说:“他们是来接受咱们再教育的,就得先找咱,向咱靠一靠。”这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知识青年听毛主席的话到农村来,咱们应当欢迎他们,主动接近他们,把他们当做自己人。如果你离他一尺,他离你一丈,说不到一块,坐不到一条板凳上,咋对他们进行“再教育”?
知识青年到农村来,咱们要热情欢迎他们,要用毛主席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看待他们。这些青年人,长在新社会,接受毛泽东思想教育是主要的,“多数或大多数是能够同工农兵结合的”。他们来农村落户,这是一大进步。咱们一定要充分看到这个主流。同时,也要看到有些知识青年,过去受了大叛徒刘少奇的毒害,看不起农村,看不起农民,怕苦怕累,总想上学出来干个“大事”。有些青年,以为自己了不起,谁的话也听不进去,想咋办就咋办。他们初到农村来,情绪忽高忽低,思想容易波动。这是支流,但也不能忽视。对他们的错误思想,要帮助克服,不能迁就。
毛主席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在教育知识青年时,咱们都有一股“恨铁不成钢”的劲。可是,有人急于求成,不讲究方法。有人认为:“咱说什么,青年就得听什么;咱咋说,青年就得咋做。”发现知识青年有缺点错误时,有人说:“对这些洋学生,非得狠狠‘克’一下不行,下不了刀子,治不了病。”还有人说:“订几个条条,谁违犯就叫他说出个道道来,省得这么多人费嘴磨牙。”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对知识青年,一定要用毛泽东思想进行“再教育”,这是一条坚定不移的原则。但是要做艰苦、细致、耐心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工作方法。既不能迁就他们的错误,也不能用简单化的办法去对待他们。打个比方,就象培植小树一样,树发了横杈子,就要一个一个地掰掉,细心修理,不能从上到下一齐砍,弄掉一个杈,带掉一块皮。那就不但修不好树,还会把树弄死。有些人认为,对知识青年越严越好,一天到晚,专挑他们的毛病,使他们感到压力很大。
青年人的特点是热情高,争胜心强,但是思想容易波动,忽冷忽热。他们有了进步的时候,就应当表扬、鼓励,充分肯定;他们做错了事情时,也要摸清情况,找出原因,根据各个人不同的特点,肯定主流,指出不足。有些青年初到农村,怕的是人生地不熟,劳动、生活不习惯,咱们就热情地接近他们,体谅他们,关心他们。不会干农活,就手把着手地教;思想动摇了,就用毛主席的教导去鼓励他们;生活上有困难,就一起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这就能不断地调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
毛主席教导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要叫知识青年身在农村安家,心在农村扎根,就要充分信任他们,坚决支持他们敢想、敢说、敢干、敢闯的革命精神,把他们的心劲调动出来,发挥他们的长处。要鼓励他们给生产队的工作和干部提意见和建议。不要他们一批评自己的工作,一给自己提意见,就说他们“不好好接受再教育,瞎胡闹”。正确的意见,要坚决听,认真改;不合理的,也要先肯定他们的革命精神,而后说明情况,讲清道理。在向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过程中,咱们贫下中农要以身作则,抓革命,促生产,做出样子来。身教重于言教。这样才能“管”到他们心坎上,“管”得他们心情舒畅,他们才会心服口服,从思想上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