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毛主席派来的好“门巴”——记青海省八·一八医院六·二六卫生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06-14
第3版()
专栏:

毛主席派来的好“门巴”
——记青海省八·一八医院六·二六卫生队
在祁连山麓的千里草原上,活跃着一支由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领导的卫生工作队。他们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坚决走毛主席指引的“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光辉道路。从去年六月以来,这个卫生队转战在崎岖险陡的祁连山麓,行程七万多华里,为七千多各族贫苦牧民和贫下中农治愈了多种疾病,施行大小手术三百五十余次。广大贫苦牧民和贫下中农称赞这支卫生队是毛主席派来的好“门巴”(藏语:医生)。
这个卫生队的同志,大多是从家门到学校门,又到医院门的“三门”知识分子。他们开始到草原时,有的人存在“镀金”思想,有的人怕脏怕苦。针对这些活思想,工宣队组织大家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的教导,使大家认识到为工农兵服务、同工农兵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坚定了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决心。同志们把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作为改造世界观的强大武器,把贫苦牧民和贫下中农当作最好的老师,同贫苦牧民实行“六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斗私批修、同商量工作),决心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
思想改造的自觉性加强了,为贫苦牧民治病的积极性也提高了。默勒乡老日根公社第三生产队的贫苦牧民却合洋阿爷,在旧社会为牧主当了四十年的奴隶,受尽了奴隶主皮鞭的毒打和非人的摧残,被折磨得双目失明,在死亡线上一直挣扎到解放。卫生队的同志访问了这位苦大仇深的阿爷,受到了非常深刻的教育。他们带着强烈的阶级感情,千方百计为却合洋阿爷进行了白内障摘除手术,使他重见了光明。当却合洋阿爷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慈祥的画像时,滚滚热泪夺眶而出,情不自禁地高呼:“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在祁连山麓的扎麻什公社棉沙湾生产队里,有个转业军人马成云。他胸怀建设社会主义新草原的强烈愿望,从部队来到草原。不幸在一九六二年身患肝包虫病,很快失去了劳动能力。他曾几次坐上几天的汽车,到西宁找几个大医院治疗,但是,他们都以“不治之症”为由拒不治疗。而对马成云态度最冷淡的,就是这个卫生工作队所在的医院。这件事给这些卫生工作队员很大的教育。他们把仇恨集中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卫生路线上,以毛主席的“六·二六”指示和“老三篇”为武器,对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卫生路线,进行了大揭发、大批判,决心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位阶级兄弟的病治好。
可是,马成云对这小小的卫生队能不能治好他的病抱着怀疑的态度。卫生工作队员决心要为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争气,为阶级兄弟解除痛苦。他们四次登门拜访,多次做思想动员。他们站在毛主席像前宣誓:“我们一定要把对毛主席的无限忠心倾注在阶级兄弟身上,努力做好手术,保证病人的安全!”在动手术前,卫生队的同志和马成云一起,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教导,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武装病人,同时做好一切技术准备。经过紧张战斗,终于安全地从马成云的肝脏里抽出了五千多毫升的肝包虫囊液。这个在某些大医院里碰都不敢碰的所谓“不治之症”,在病人家的土炕上,被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战士,以“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治愈了。
扎麻什公社贫农老大娘沈金花,身患胆管结石肝硬化症,也早被那些所谓的“名医”“专家”下了“不治之症”的结论。患者家属已经给她安排了后事。卫生队面对这病危体弱的老贫农和重重困难,学习了毛主席的“六·二六”指示和“老三篇”,在全队展开了怎样把贫农大娘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的讨论。他们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批判了资产阶级的唯条件论、唯技术论,打破清规戒律。经过反复仔细检查,研究和分析了病史,提出了治疗方案,群策群力,最后也把这个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
在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同时,卫生队的同志十分注意加速自己的思想革命化。他们把毛主席的“老三篇”和“六·二六”指示作为座右铭来学,定期召开讲用会,针对自己同工农结合中的活思想,交流斗私批修的经验。他们还经常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贫下中农和贫苦牧民讲旧社会奴隶生活的血泪家史、村史,共同忆苦思甜,接受贫下中农和贫苦牧民的再教育。现在,在卫生工作队员中,那种怕脏、怕苦的思想,已经变成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有些同志患了雪盲症,或者因为高山反应而丧失视力,还是坚持工作。他们吃的是酥油糌粑,住的是矮小的牛毛帐篷,点的是小煤油灯……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做着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在雪山巅上创造着崭新的事业,干着世界上第一流的医疗卫生工作。他们先后给八名被大医院的“名医”判了“死刑”的阶级兄弟治好了病,成功地做了子宫全切、胆囊切除、肝包虫囊内摘除、白内障等大小手术三百五十余次。
在短短的一年中,他们同贫苦牧民和贫下中农建立了深厚的阶级感情。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的贫苦牧民和贫下中农拾牛粪,砍柴,担水,扫院子,替病人洗衣服,搞卫生,样样都干。扎麻什公社贫农王新杰家三个大人都需要开刀治病,他给住在甘肃省民乐县的岳母发电报,要她前来看护病人和孩子。卫生队同志听到这件事后,立即派人去住在他家,轮流给病人打针、上药,精心护理;帮助做饭、管孩子,承担了全部家务。广大贫苦牧民和贫下中农亲切地称赞他们说:“卫生工作队的同志给我们治病,不怕苦,不怕累,和我们劳动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心连在一起,我们就是欢迎这样的好‘门巴’!”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