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定叫碱坡变米仓——记范县贫下中农自力更生引黄灌溉、改碱种稻的英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06-15
第3版()
专栏:

定叫碱坡变米仓
——记范县贫下中农自力更生引黄灌溉、改碱种稻的英雄事迹
河南范县黄河北岸滩区,有一片十万余亩的涝洼盐碱地。过去,这儿是:“春天一片霜,夏天秃光光,见种不见收,靠它饿断肠。”如今,这里却是一派新景象:“春天一片青稻秧,夏天稻菽千重浪,人换思想地换貌,碱坡变成米粮乡。”这个巨大的变化,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结出的丰硕之果,是范县贫下中农用毛泽东思想谱写的新篇章。前无古人的新事
全国解放以后,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贫下中农,当了国家的主人。他们天天看,夜夜想,总想叫这片荒滩打出粮食,支援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革命。他们曾几次要把这片“不毛之地”改成稻田,都遭到了阻拦!走资派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方出大米,北方出黍稷,这是天经地义。嘴不尖,别想吃磨眼里的粮食!红薯嘴还想吃大米——办不到。”一些有保守思想的人也摇头,没信心。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毛泽东思想的阳光照亮了盐碱区英雄儿女的心。一九六五年冬,盐碱区的贫下中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光辉大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始把黄河的水引来灌溉,把碱坡改造成稻田。
种稻先要修田。洑城公社柳园大队第四生产队青年队长张心民,带领二十几个青壮年组成了突击队,在改稻田工地大显身手。那时地冻如钢板,镐挖不动。张心民领着大家读“老三篇”。大家说:“愚公能移山,咱们就能修稻田!”张心民第一个双手抡起二十多斤重的铁锛,一连干了三十多下,虎口震得出了血。冻地敲破了一个口,大伙就用木杠撬开冻块,进行施工。他们大干了两个月,把高低不平的六十亩涝洼盐碱地,修成了平整的块块稻田。
随后就是要育稻秧,在这里也是一件前无古人的新事。贫下中农们信心百倍地说:“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靠毛泽东思想,稻秧一定能育成!”
杨集公社的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主动挑起试种水稻的重担。他们手捧红宝书,在毛主席像前庄严宣誓:“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千难万难,改稻田计划坚决要实现……。”为了确保改碱种稻成功,他们风里来,雨里去,东奔西跑,日夜操劳,不知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
一九六六年,改稻田区的贫下中农和广大革命群众,乘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强劲东风,战胜了种种困难,在开辟的五千七百亩稻田上,获得亩产五百斤的水稻大丰收,为全县盐碱区迅速改变落后面貌,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定 过 “火 焰 山”
水稻试种大丰收的这束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的烂漫山花,吸引着盐碱区十几万革命群众,到改稻田区参观访问的人们川流不息。他们从改稻田区学到了毛泽东思想,学到了贫下中农敢于革命的志气。整个盐碱区一百多个村庄沸腾起来了,广大贫下中农踊跃投身到改碱种稻的斗争中。
大面积扩种水稻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就是要扩大引黄工程。盐碱区的广大贫下中农,在一九六六年秋提出要自力更生地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代理人却横加阻挠,说什么:“群众家底薄,干不起;没技术,没条件,干不成。”盐碱区的广大革命群众气炸了肺,他们说:“我们的家底薄,志气不薄;没有洋技术,有土技术。毛主席教导我们干革命要‘只争朝夕’,我们的决心下定了,明年就要插稻秧。”
一九六六年冬,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在全国广大农村燃起,盐碱区的贫下中农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推向了新阶段。他们越学心越明,眼越亮,是非分辨得越清,对一小撮走资派压制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越气愤。他们高举“对反动派造反有理”的大旗,造了走资派的反,夺了走资派篡夺的那部分权。盐碱区的广大革命群众,踢开了刘少奇的“专家治水”、“爬行主义”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在支农解放军和革命领导干部的带领下,一支五万多人的水利大军,开始了新的进军。
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导,因陋就简,少花钱办大事,不花钱也办事。泥瓦匠、土专家充分发挥作用。自己勘测,自己设计,干中学,学中干。就这样,他们把水闸、渡槽、涵洞、桥梁等工程一座一座地修筑了起来,解决了许多“洋专家”想也不敢想的问题。
杨集公社边苗大队在沉沙池的大干渠上修筑的一座十五米长、三米宽、四米高的大渡槽,在稻秧育苗放水时被冲塌了。一小撮阶级敌人乘机煽阴风:“没有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别想过火焰山,笨头笨脑的还修大渡槽,修成也放不了水,劳民伤财!”边苗大队的贫下中农在困难面前气不馁,心不寒,他们对阶级敌人的进攻进行了反击,随后又在被水冲塌的渡槽工地上办起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鼓起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二十几名泥瓦匠开“诸葛亮会”想出了办法。结果渡槽很快地又修筑了起来。
盐碱区的贫下中农,在毛主席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光辉思想指引下,苦战了三个冬春,克服了重重困难,开了七条长达二百余华里的引黄大干渠,修筑了百余座大中型水利建筑物,解决了三万五千亩稻田用水。条条渠水奔腾欢
去年秋天,盐碱区的人民夺取了第三个年头的水稻大丰收。村村锣鼓响,队队庆丰收。用大车小车,踊跃送交爱国粮。贫下中农激动地说:“庆丰收,想亲人,幸福不忘毛主席。”盐碱区的广大革命群众,回顾了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敢想敢干,艰苦奋斗,迅速改变贫困面貌的历史。他们越回顾,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越亲,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越恨。在这个基础上,盐碱区的广大革命群众,迅速掀起了一个狠抓革命,猛促生产的新高潮,决心把全县十万余亩盐碱地全部改种水稻,彻底改变盐碱区的面貌。
县革委会举办了两次大型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总结交流以革命统帅生产的先进经验,并在改碱种稻最早的杨集公社桑李胡大队召开现场会议,总结推广了这个大队学习大寨精神,改变贫困面貌的典型经验。去冬今春,三万五千名民工,怀揣《毛主席语录》,昂首阔步,奔赴各个水利工地。他们吃住在工地,冒着风寒,挖渠建闸,大兴引黄灌溉工程。他们人人斗志昂扬,个个干劲冲天,不断刷新纪录,质量之好,进度之快,超过任何一年。八条大型引黄渠道和一座王集大型引黄闸,在“九大”胜利闭幕前夕提前竣工。到目前为止,他们已开挖大干渠十五条,长达二百六十八华里,建大型水闸五座,土方四百多万立方米。吐浪翻波的黄河水,沿着条条渠道奔腾欢流。不仅十万亩稻田有了充足的用水,还可灌溉十三万亩其他耕地。
目前,范县广大革命群众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在全国取得更大的胜利”的伟大号召,正在为完成“九大”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而奋勇前进。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