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延安精神放光芒 军民团结新篇章——记延安军民团结一心战胜特大山洪的英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06-19
第3版()
专栏:

延安精神放光芒 军民团结新篇章
——记延安军民团结一心战胜特大山洪的英雄事迹
革命圣地延安,最近受到一次特大山洪的突然袭击。
五月十一日晚上,延安地区狂风突起,乌云翻滚。霎时,暴雨象瀑布般倾倒下来,奔泻在陕北高原上的千万股山水,同时夺路涌入延河,延河水位急剧上涨,河水由二百个流量激增到八百个流量,两三丈高的浪头卷动巨石,拔起大树,象千军万马铺天盖地而来。一次在延安地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山洪暴发了。
在延河建设工地奋勇抢救国家财产的一部分部队指战员和民工,被迅猛袭来的特大山洪卷走了。
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教育过的延安人民,永远记得在延安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主席向全党作了“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的伟大教导。
在延安执行“三支”“两军”任务的某部指战员,也永远不会忘记毛主席关于“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和群众同生死共存亡”的伟大指示,就是在这里写出的。
无限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延安军民,这些天来,就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旧址,就在毛主席写出卷卷雄文的窑洞前,学习了党的“九大”文献,宣誓坚决响应毛主席发出的“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伟大号召。
现在,当特大山洪突然袭来,阶级兄弟生命危急的紧要时刻,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战斗锻炼的英雄的延安军民,发扬毛主席亲自培育起来的延安革命精神,军民紧密团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奋勇投入了抗洪抢险、抢救阶级兄弟的战斗。
急促的警报声响了!
广播里发出抢救阶级兄弟的呼唤!
延河两岸人声沸腾,灯火通明。人们举着火把,打着灯笼,推着架子车,扛着担架,一齐涌向延河畔。红军老战士、老赤卫队员、部队指战员、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干部、医护工作人员、在延安农村落户的北京知识青年……,都在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下,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赶到了抢救阶级兄弟的第一线。
延安石油分公司工人徐汉德跑到河边,看到一个人喊着“毛主席万岁!”在洪水中搏斗,他不顾身单力薄,立即跳进延河抢救,当他追上时,那个同志因喝水过多已经昏迷。徐汉德把他背在身上,艰难地向岸边划行,突然一个浪头扑来,两人一齐被卷进洪水,冲向下游。但是徐汉德的头脑十分清醒,他喊着“毛主席万岁!”紧紧背着昏迷的同志顽强地和洪水搏斗,一直冲出三里多路,终于把昏迷的同志抢救上岸,这时才知道被救的是九连二排长赵庆福。原来赵庆福在山洪到来时,奋勇救出了一个落水的民工,由于极度疲乏,自己又被洪水卷走。徐汉德把赵庆福抱在胸前,用自己的体温暖着二排长的身体,军民团结的深厚情谊,舍己救人的革命精神,把工人和战士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李家渠公社周家湾大队革委会主任陈巨发、生产队长朱玉贵、粮站革委会副主任李生海和两个社员,在洪水里追了二里多路,把九连班长吴伯荣抢救上来。吴伯荣已冻得失去知觉,朱玉贵背着他一口气跑了五里地到自己家里,给吴伯荣换上新衣服,盖上新被子,做热敷、灌姜汤。吴伯荣苏醒过来,知道是无限热爱毛主席的延安贫下中农救了自己,他流着激动的热泪,连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汹涌咆哮的山洪冲过王家坪时,卷走的十七个阶级兄弟,有为了连队和民工安全撤出工地而自己留在最后的七连四个干部:连长王忠林、指导员韩天申、副指导员刘福义和司务长李大黑,还有决心同生死共患难、坚持最后离开工地的九个战士和四个民工。他们抱着一根电线杆,和洪水展开了英勇的搏斗。电线杆随着翻滚的巨浪一会儿腾空而起,一会儿跌进浪窝,洪水象发疯的猛兽,随时都可能吞没这十七个人。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征服任何困难。指导员韩天申在这危急关头,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洪水是凶的,困难是大的,危险是有的,但是,有毛泽东思想指挥我们,有党的‘九大’精神鼓舞我们,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共同战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最大的困难也能克服!”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就是最大的战斗力。十七个遇险的阶级兄弟,结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整体,他们在水中手挽着手,不断齐声高喊“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和“毛主席万岁”的响亮口号,象一艘无坚不摧的战舰,劈开恶浪,闯过激流,奋勇前进。
突然一个巨浪打来,班长徐志平和民工王新房都被打脱了手。两个人都不会水,小徐离电线杆不远,只要用力划几下就可以回到电杆旁边,王新房却被打出了几丈远。小徐这时想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十七个人的战斗集体,他决心和王新房生死都在一起,就奋不顾身地扑过去,要王新房拉住自己的腰带。正当他们和洪水搏斗时,连长王忠林赶到了,把他俩救回到电线杆上。
王忠林是十七个人中唯一水性较好的人。这时他觉得自己对十六个阶级兄弟的安危,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去年,他和连队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执行“三支”“两军”任务,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延安的伟大革命实践,最深刻地教育了他;英雄的延安人民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感情,最强烈地感染了他;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急风暴雨中,连队和延安广大革命群众团结在一起、胜利在一起的战斗历程,又最好地锻炼了他。王忠林想到这些,心里热呼呼的,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他对自己说:“天大困难要克服,千难万难要突破,要尽自己的一切力量,保证十六个阶级兄弟的生命安全!”他指挥大家抓住电线杆,自己抱着杆头,冲在最前面,两眼全神贯注地看着前方,在黑夜中掌握好电线杆的流向。当逼近延河大桥时,电线杆象箭一般直向桥墩射去,王忠林精神抖擞,当机立断,他想,为了保护阶级兄弟,自己粉身碎骨也心甘!就在电线杆即将触撞桥墩的一刹那,他使出全身力气,两脚向桥墩猛力一蹬,使载着十七个革命战士的电线杆,顺着狂啸的洪水,飞一般地安全穿过桥洞,直奔延河下游。他们经过大桥的时候,岸上的人就发现了,人们尽最大的努力抢救他们,但是水急浪大,河面昏暗,一直没有成功。他们越冲越远,很快就冲出了十多里,夹带着石块、木料和杂物的滚滚洪水,把他们的衣服撕烂了,剥掉了,大家又冷又累,有的渐渐支持不住。指导员韩天申和副指导员刘福义这时一遍又一遍地领着大家高声朗诵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大家还不断高喊:“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新战士王林根是在上海长大的,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山洪,司务长李大黑紧靠着他,给他背诵毛主席的伟大教导:“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还给他讲了英雄李文忠、门合的故事,有力地鼓舞了小王战胜洪水的信心。李大黑一不小心失手脱离了电线杆,青年民工李学柱毫不犹豫奋勇抢救,使李大黑转危为安。有的同志有些昏迷了,两手抓不住电线杆,身体直往下沉,旁边的人立即紧紧地抱住他。
一个同志在昏迷中问:“连长,到哪里啦?”王忠林一抬头,兴奋地喊道:“前面到了宝塔山了!”昏迷的同志猛然清醒过来。宝塔山,这是多么亲切的名字,这是多么激励人心的地方!提到宝塔山,就想到了毛主席,就想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是毛主席指挥我们南征北战,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日本强盗,赶走了美帝豺狼,埋葬了蒋家王朝!这时,十七个革命战士心潮澎湃,更加坚定了战胜山洪的信心。为了不使同志们发生意外,连长王忠林不时大声点名,每次都先点民工的名字:
“高鹏飞!”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是民工高鹏飞的激昂回答。
“郑金成!”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李学柱!”
“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
“王林根!”
“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语录成了十七个革命战士团结战斗的誓言。
毛主席语录是十七个革命战士力量的源泉。
“毛主席万岁!”表达了十七个革命战士的最大心愿。这声音,压倒了狂风的呼啸,盖过了恶浪的咆哮,响彻在延河上空。
当他们被冲到延安飞机场附近的开阔地带时,早就守候在那里的由机场二十多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工人组成的抢险突击队,立即奋勇进行抢救。工人们在洪峰下来以前,就把抢救的绳索拉到了延河对岸,这时他们借助这道绳索终于把坚持团结战斗的十七个阶级兄弟全部抢救上岸。
光荣的延安军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高举军民团结的大旗,战胜了这次特大山洪的突然袭击。遇险的干部、战士和民工,当夜全部脱险,迅速回到了自己的战斗岗位。延安军民满怀激情地说:这次战胜特大山洪的胜利,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手制定的军民一致光荣革命传统的胜利,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一贯倡导的不怕苦、不怕死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胜利,也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培育起来的延安革命精神的胜利!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让毛主席亲自培育的彻底革命的延安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解放军报》记者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