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战海夺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06-22
第5版()
专栏:阿尔巴尼亚通讯

战海夺田
在英雄的山鹰之国人民满怀革命豪情迎接祖国解放和人民革命胜利二十五周年的日子里,从西南部发罗拉区的亚得里亚海岸传来了一曲社会主义建设的凯歌。人们经过两年多战天斗地的辛勤劳动,在马尔塔海湾筑起了一座长达六公里半的拦湾大坝,向大海夺取了三千二百公顷的土地。这是阿尔巴尼亚劳动人民在革命化运动中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
世代的愿望
马尔塔海湾一带,地势几乎同海面一样低平,大片土地千百年来浸没在海水之中。每当汛期到来,海啸追逐海湾里的洪水,泛滥成灾,淹没周围的大量土地。解放前,居住在九个山丘上的农民常常被洪水围困在“孤岛”上,甚至有的人和房屋一起被卷入波涛汹涌的亚得里亚海。
解放后,这一带的农民成了自己土地的主人,他们在劳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合作社,使生产和生活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随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人们日益感到,要彻底改变这一地区的面貌,就必须实现他们世世代代的愿望——治海造田。
喝令海水让路
根据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第四个五年计划的规定,宏伟的改造这里大自然的战斗在一九六七年年初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最主要的一项工程是,要在马尔塔海湾筑起一座六公里半长的拦湾大坝,以便在坝身北侧排水造田。
可是,首先遇到的是如何挖取海水底下的淤泥堆筑坝身这个难题。如果把挖土机直接开到水里,不仅海水将没及驾驶室,挖土机的履带根本无法在淤泥上转动,而且整个挖土机有陷进泥里的危险;如果换用漂浮的办法吧,海水深度不够,浮力又承受不了挖土机的重量。
但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挖土机手们誓与大海争良田。他们群策群力,终于找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这就是在海水底下设下粗大的枕木,然后把挖土机开上去。
挖土机每移动一次,就要把枕木倒换一次,倒换时稍有疏忽,挖土机就有倾斜陷入淤泥的危险。然而,严寒、酷暑、洪水、恶浪都阻挡不住挖土机手们前进的步伐。多少人在冬季冰冷的海水中被激流冲倒,又爬起来顽强地坚持战斗。他们每天一连十几小时地战斗在海水中,连食物都靠木船运送。
经过顽强奋战,去年十一月拦海大坝终于筑出了水面。不料就在战斗刚取得初步胜利的时候,突然一场来势凶猛的潮水把大坝冲开了两个缺口,而且被冲开的缺口越来越大。工地上的人们马上奋不顾身地投入抢堵缺口的战斗。经过激烈的战斗,人们终于降服了洪水,堵住了决口,使刚超出海面的坝身胜利地经受了一场严峻的考验。
老挖土机工人斯皮罗·彼托瓦在讲述当时抢堵决口的情形时说:“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想到的只有如何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困难就是敌人,只有狠狠地打,它才会投降。我们决心用自己的劳动来建设社会主义的祖国,使阿尔巴尼亚这座亚得里亚海岸的社会主义堡垒变得更加坚强。”
未来的粮仓
我们走在雄伟的大坝上。极目远望,大坝南侧是一片浩瀚的海水,但只一坝之隔,北侧却已经是排干了积水的广阔的土地了。在那里,人们挥锨抡镐,挖土机、推土机发出轰鸣。人们正在紧张地修筑排灌渠道。阿尔巴尼亚同志说,这里将出现一个富饶的粮仓,将来的农场将种植大量的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今年已经开始在五百公顷的土地上种上了抗盐碱能力较强的棉花。为了灌溉耕地和冲刷盐碱,目前正在附近的弗约萨河畔修筑一座水泵站。
在昔日经常被洪水包围的一座山丘上,人们正在修建一座座新的住房和其它建筑物。这就是未来的农场的中心。在这个新农场里,将要居住几千名农业劳动者,第一批农业劳动者已经来到这里长期落户。
现在,征服马尔塔海湾的英雄们正在继续顽强地战斗。响彻在工地上的一首新歌,赞颂着光荣的建设者们豪迈的劳动:在阿凯尔尼山丘上,座座新屋平地而起。战海夺回千顷田,为了生产粮和棉。我们豪情满怀地劳动,定把向党发出的誓言彻底实现!
新华社记者
(附图片)
阿尔巴尼亚人民军战士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发展农副业生产。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