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当石灰窑塌顶的时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06-23
第3版()
专栏:

当石灰窑塌顶的时候
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公社铁山大队的贫下中农,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号召,正在抡锤打钎,劈山炸石,修筑铁山渠,引水灌田。
一天清早,铁山渠工地上,象往常一样,红旗招展,歌声阵阵,民工们正在紧张地战斗。
突然,一阵呼喊声顺着山沟远远传来。“石灰窑顶塌啦!”民工们立即放下手里的工具,拔腿就向远离一里多地的石灰窑跑去。跑在最前面的是贫农社员王经彦。
王经彦赶到窑跟前,看着窑顶塌下来的一块块烧红的石头,就象从他身上割下来的一块块的肉,十分心疼。
窑已经烧了一天一夜,石头都烧红了,塌下来的石头又挡住了烧柴的火门,怎么办?如果翻窑重装,就要造成很大的浪费,就要推迟石灰出窑的时间,影响修渠工程;如果马上进去修理,就要克服高温造成的困难。面对这种情况,王经彦同志想,快修还是慢修,这是敢不敢向阶级敌人进行英勇斗争的大问题,是忠不忠于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大问题。为了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就要刀山敢上,火海敢闯。想到这里,他坚定地说:“修!一定要把石灰窑修好!”
一场抢修石灰窑的战斗开始了。王经彦一面让大家把堆在火门口的烧红了的石头掏出来,并向窑底泼了几担冷水,一面跳到附近的河沟里把身上的棉衣、棉裤统统蘸湿。他望着窑门上方书写的毛主席语录,喊了声“下定决心!”就钻进了火门里。外边的同志可真为他担心呀,有个同志看窑里温度太高,怕他受不了,抓住他的双脚,一下子把他拉了出来。他身上的棉衣已经被烤干,头发已经被燎焦。
敢不敢再进去?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时,有人要换王经彦进去,他挡住大家说:“还是我来!”张思德为革命烧木炭光荣牺牲的高大形象在他眼前闪过,毛主席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伟大教导在他耳边回响。他想:为革命就不能怕死,怕死就是最大的“私”。王经彦又一次下了去争取胜利的最大决心,勇敢地钻进了窑底。为了减少热量,外面的同志不停地向他身上泼水。只见他跪在窑底,忍着火烤气蒸,开始砌石修理。外面的民工们一面往里泼水,一面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五分钟。突然,“扑通”一声,从窑顶掉下来一块炽热的大石头。“哎呀,经彦!”民工们担心地喊出声来。只见王经彦把左腿挪动一下,仍然继续修理窑顶。原来,这块石头幸好落在他的左腿一侧,没有发生大的事故。就这样,王经彦在窑底一直坚持了半个小时,终于把窑顶修好。当他胜利地从窑里钻出来的时候,棉袄棉裤好几处已经被烧成灰烬,双肩、左腿几处被烧伤。民工们看着战胜烈火的王经彦,禁不住纵情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王经彦同志在关键时刻能够舍生忘死,一心为公,并不是偶然的。毛主席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教导,已经在他头脑中深深扎了根。有一次,王经彦看到石崖下边有几个民工正在埋头干活,崖上一块很大的险石,摇摇欲坠。“快!躲开!”他一个箭步上去把民工拉开了,“哗”的一声险石掉了下来。民工们安全地脱险了,险石却把王经彦的脚砸伤了。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王经彦同样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那年,王屋山区人民掀起群众性的小型水利建设高潮,需要大量石灰。王经彦挺身而出,承担了烧石灰的任务。没有技术,自己学;没有煤炭,用柴火代替,终于烧出了石灰。他常说:“石灰是白的,人心是红的,要想把石灰烧白,先得把人心炼红。”
有一段时间,铁山大队领导班子不够健全,铁山渠工程眼看就要停下来。在这个节骨眼上,王经彦同志牢记毛主席“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的伟大教导,自告奋勇挑起重担,被贫下中农选为铁山渠工程的临时负责人,领导大家抓革命,促生产。
王经彦同志是王屋山麓一个普普通通的贫农社员,但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贫下中农的高大形象。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