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记山东省无棣县佘家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关秀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06-23
第4版()
专栏:

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记山东省无棣县佘家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关秀廷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烈火,锻炼了广大革命群众。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派的优秀代表人物,参加了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他们“既当‘官’,又当老百姓”,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山东省无棣县佘家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关秀廷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好同志。
(一)
关秀廷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闯将,去年三月,县、社、队革委会胜利诞生的时候,贫下中农推选他担任了无棣县佘家公社东李大队革委会主任、佘家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和无棣县革委会委员等职务。
关秀廷当领导了,这时有人给他找好了宿舍、办公室,建议他搬到公社去脱产办公。可是,关秀廷不同意这样做。他说:“我是贫下中农的代表,只有和贫下中农劳动在一起,才能代表贫下中农,要是整天坐办公室,和桌子、椅子打交道,那不是变成机关干部了吗?还有啥资格作贫下中农的代表?”他不但没往公社搬,反而同大队革委会的其他同志一起作出一项决定:一般情况,白天不开会,有急事必须白天研究的,就在地头谈。他坚持白天参加劳动,有事晚上办,尽量减少非劳动时间。
有一次县里开会,通知关秀廷提前两天报到,好事先做好准备,在会上介绍东李大队在抗旱中抓阶级斗争的经验。关秀廷想:“经验在群众中间,到县里去准备怎行!”他仍然利用这两天的时间和社员一起劳动,在劳动中和社员共同讨论,把东李大队抓阶级斗争的经验一条一条地总结起来。开会的那天早晨,他还扛着工具和社员一起下地。社员们劝他回家准备准备,他说:“准备好了,毛主席著作怀里揣着哩,咱的经验脑子里装着哩。”他坚持和社员一起劳动了两个多小时,才赶去县里开会。会议期间,各公社的干部要到东李大队来参观,赶到公社后,大家决定先在公社吃饭,再到东李参观。关秀廷乘大家吃饭、休息的机会又赶回村下地去了。六十多岁的老贫农李太有撵他回家休息,秀廷笑着问李大爷:“你这么大年纪,怎么不休息?”李太有连推带拉地说:“你可不比我,你够辛苦啦,咱这点活不差你这一时半刻的。”秀廷忙说:“大爷,你可不能惯我呀!要是今天有一寸的时间我不劳动,明天有一尺的时间我就也会不干,后天就要发展到一丈;天长日久,我就越休越修了。”大家听他说的在理,都称赞他是好领导。结果,等参观的人来到地里时,他已和社员一起,翻了二亩地。
在抗旱种麦的时候,关秀廷在县里开完会,已是晚上九点多,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县里的同志看见天气不好,劝他住一宿再走,他却执意不肯。他说:“真的下了雨,更该早赶回去抢种。”当他冒着大雨赶回大队,已是第二天清晨,一宿没睡觉,又马上和社员一起,投入了抢种,许多贫下中农受到感动。
关秀廷很多会议必须参加,但进入三级革委会的十四个半月,仍旧在本大队参加劳动三百一十多天。贫下中农高兴地说:“秀廷当了干部,腿上的泥巴更多了,手上的茧子更厚了,还是个庄户人,没个‘官’样子。”
(二)
应该怎样当好干部,为贫下中农掌好权,用好权?从进入革委会的那一天起,关秀廷就反复琢磨这个问题。他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伟大教导:“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我们人人要有彻底的革命精神,我们不要有一时一刻脱离群众。”秀廷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暗自拿定主意:除了劳动和贫下中农一样卖力,生活和贫下中农一样俭朴外,办什么事,都要先听听贫下中农的意见。
关秀廷有一个不成文的制度:每十天半月,对全大队的贫下中农都要走访一遍。每次到上级机关开会之前,第一件事是到贫下中农家去了解了解群众有什么要求;开会回来,第一件事还是到贫下中农家去,讲讲会议精神,听听大家有什么议论。平时,拿秀廷自己的话说,“端起饭碗就想起贫下中农”,总是拿块干粮,端碗粘粥,东邻西舍地串,饭吃完了,社员有啥思想也摸到了。
秀廷当干部以前,人们喊他的乳名,秀廷当干部以后,人们仍然和过去一样地称呼他,很少有人叫他关秀廷,更没有人称他“关主任”,人们觉得照原来的称呼既亲切又自然,秀廷也觉得这样叫法贴心。
秀廷当了一年多的干部,没有好好吃过一顿热饭。他的父亲心痛地说:“你净吃凉饭,当心把身体搞坏啊!”秀廷说:“你老人家不是经常嘱咐我不要忘记过去的苦吗?过去咱要饭时,东一口西一口,连凉的也吃不饱,现在咱为贫下中农掌权,吃口凉饭算什么?要是光想着爱护自己的身子,就会忘记了贫下中农!”父亲激动地说:“你说得对,你没有忘本!”
一年多来,关秀廷走遍了全公社三十多个大队,同贫下中农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人们经常看到:许多大队的干部、贫下中农,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秀廷在地头上、路边上交谈着;也有的群众半夜敲门来到秀廷家里,反映情况。秀廷不在家的时候,有的人就把自己的意见写成信,托人转给他。为什么大家有话都爱向老关说?社员们说:“秀廷和俺们没两样,他想着咱贫下中农,办事符合毛泽东思想,咋叫俺有事不向他反映呢?”
(三)
佘家公社的贫下中农,对自己的代表关秀廷,一口气能说出很多好处来,但是他们认为关秀廷掌权后最好的一条是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念念不忘无产阶级专政。
去年夏季,渤海大地四个多月滴雨未落,东李大队的社员,昼夜不停地进行着抗旱斗争。有一天,秀廷开会回来,发觉村里出现了一种反常现象,好象一锅开水倒进了一瓢凉水,有的社员抗旱的劲头突然不高了。他还听到一些风言风语,什么“老天爷不下雨,靠人浇一棵两棵,挡不住秋后各奔前程。”“集体的庄稼没指望,不如到洼里割草卖,捞上几个钱。”秀廷立即意识到,可能有阶级敌人在破坏。他发动群众进行调查研究,抓住线索往下追,结果揪出了一个企图破坏抗旱斗争的阶级敌人。接着,他又带领贫下中农,把破坏抗旱的阶级敌人当活靶子,开展了革命大批判。革命大批判的烈火,把群众抗旱斗争的热情又燃烧起来。社员心齐志气高,挑沟挖河,从八里路外引进了黄河水,一棵一棵地浇,一亩一亩地保,使全大队已近枯黄的玉米,起死回生,获得了好收成。
前仓大队革委会副主任罗爱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和秀廷结成了亲密的战友。爱民掌权以后,秀廷非常关心老战友的成长,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谈心。有一次,秀廷看见罗爱民穿了一条笔挺的新裤子,觉得有些刺眼,不禁心里一动:“爱民以前穿戴和贫下中农一样,为什么现在换装了?事情虽小,苗头不对。”过了不几天,又有贫下中农向秀廷反映:“爱民最近凑合一些人喝了几次酒,群众有些议论。”秀廷一听,马上找到罗爱民,提出批评,指出他有脱离群众的危险。爱民不以为然地说:“穿件衣服,喝杯酒,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干啥说得这么严重。”
这次谈话没有解决问题。秀廷决定再一次找爱民谈谈。正巧碰上罗爱民骑着一辆新自行车迎面走来。秀廷拦住爱民问:
“哪来的自行车?”
“刚用大队的钱买来的。”
“是买给社员骑,还是买给干部骑?”
“……”
“爱民,咱们当初为什么造走资派的反?是为了保证我们的国家不变颜色。现在咱掌了权,可不能忘了贫下中农的本色啊!”接着,秀廷又和爱民一起学习了毛主席语录:“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毛主席的教导,老战友的帮助,使爱民觉悟了。他主动在社员大会上作了检讨。秀廷呢,也特地赶了十二里路,跑到前仓大队,也向社员们作了检讨。他说:“爱民出了毛病,主要是我的责任,我对他帮助不够。”社员们感动地说:“爱民离我们比离秀廷更近,还是我们对他帮得不够呀!”爱民激动地流出了眼泪,紧紧握着秀廷的手说:“我一定和你一样,做一个贫下中农信得过的贴心人。”
(四)
树长千丈必有根,水流万里总有源。出生在祖祖辈辈扛活打短、逃荒要饭的贫农家庭里的关秀廷,能够迅速成长为一个贫下中农的好代表,正象他自己体会的那样:靠的是毛泽东思想。
一九六五年,在四清运动中,他最先起来造党内一小撮走资派的反,但却遭到了残酷迫害,被打成了“反革命”。年迈的父亲把他叫到跟前,要他带着一家人跑出东李。怎么办?他仰望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像,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他立刻把全家老少叫到一块,忆苦思甜,让弟弟领着大家学习毛主席的教导:“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全家人心明眼亮了,又勇敢地投入了战斗。
从此以后,每逢遇到困难,秀廷就把全家叫到一块,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
关秀廷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习毛主席著作,吃饭的时候学,休息的时候学,干活也误不了学习。学了就用,搞好思想革命化,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大大提高。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燃烧到东李大队以后,秀廷又是第一个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派发动了猛烈进攻。他学习了毛主席“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的伟大教导,不再象过去那样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干,而是放手发动群众,共同起来战斗。当走资派妄图用宗族关系挑拨离间,分裂革命队伍时,他又遵照毛主席关于搞好革命大联合的教导,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狠批大叛徒刘少奇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后取得了胜利。
秀廷在掌权后,又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一系列伟大教导。他想,光夺走资派的权不行,还必须夺自己头脑里“私”字的权,要不断地用毛泽东思想斗私批修,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他经常跑到群众中去要群众帮助他斗私。他说:“大家把权交给我掌,那就只能管我,不能惯我。大家管好我,我才能管好权;要是大家不严格要求我,我的思想就会出毛病,这副担子就挑不动了……”
关秀廷严格要求自己,得到群众的信任。但他没有被赞扬声所陶醉,而是更加刻苦地磨炼自己。他认真地学习了毛主席在“九大”期间的极其重要的讲话和林副主席的政治报告,不断地对照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个条件找自己的差距。他决心更加努力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更深地扎根在广大群众中间,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哺育下,迎着革命的暴风雨,不断革命,不断前进!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