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贫下中农的好后代 庄户人家的好教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07-19
第4版()
专栏:

贫下中农的好后代 庄户人家的好教师
——记山西武乡县西岭背大队共产党员、小学教师郭巨福艰苦办学十九年
山西武乡县洪水公社西岭背大队,是一个偏僻的大山区,方圆七十多里,山多地少。全大队九十一户人家,分布在三十二个山庄窝铺里。共产党员郭巨福就是这个山区的小学教师。他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十九年如一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艰苦办学,多次被评为公社、县、地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贫下中农赞扬他是“‘穷棒子’的好后代,‘庄户’人家的好教师”。
下定决心斗私心 扎根山区育新人
一九五○年八月,郭巨福要留在山里当教师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西岭背的各家各户。村上的干部和许多贫下中农社员都到郭巨福家里,看望大山里的第一个教师。
郭巨福的老家原在河南林县。解放前,他父亲逃荒来到西岭背。林县解放后,郭巨福跟哥哥回到老家去上学。一九五○年,郭巨福高小毕业回到西岭背探亲,贫下中农听说村上的第一个“秀才”回来了,一致要求他留在山里当教师。贫下中农的热情,使郭巨福深受感动,但想到山里的情景,思想上又动摇起来:在这东一家西一户的大山沟里当小学教师,有什么前途?特别是自己是个拐子,在这崇山峻岭中工作就更不方便了。村上党支部书记邓金水发现他的活思想,就给他讲起山里贫下中农没文化的苦楚。他说:“咱这里都是旧社会交不起租子被迫上山来的林县人。那时连日子都过不去,怎能上学读书?山上山下,三百多口人,都是‘睁眼瞎子’,春节贴对联,不会写字,就用核桃皮蘸上锅底黑印上几个黑圈圈。想写个信,也得跑到离村二、三十里的地方去找人。由于不识字,不少贫下中农受骗顶债活活累死。就拿你家来说吧,有一年,你爹欠下地主张克琴五斗谷子,黑心的地主将‘斗’字偷偷改成‘石’字,结果让你爹当了八年长工也没有还清债。要不是毛主席领导咱们翻了身,那有你这个高小毕业生呀!”
支部书记的话,使郭巨福好几夜睡不着觉。
是做“私”字的俘虏,还是按照毛主席教导,走革命的道路?他带着这个问题,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青年运动的方向》。毛主席说:“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毛主席的教导,给他指明了方向。他狠斗了自己头脑里的“私”字,写下了豪言壮语:“身在深山沟,面向北京城,心中想念毛主席,悬崖底下炼红心。”他决心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在山区干一辈子,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办学,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自力更生干革命 双手建成红校舍
郭巨福虽然下定了决心,可是一个个实际困难却在等着他:一无教室,二无桌凳,三无课本,四无经费,怎么办?支部书记看他有思想顾虑,就给他讲“抗大”的故事。他父亲也给他讲怎样从木炭窑里熬到了解放的家史。郭巨福听后,满怀革命豪情地说:“天当屋顶地当炕,荒山遍野当课堂,没有校舍自己建,‘抗大’精神是榜样。”决心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道路。
一天,郭巨福从老凹到东沟,忽然发现一个山脚下有一个天然的大石洞,进去一量,深六步,宽四步。他想:这地方正处在三十二个村庄的中心,如果把学校办在这里,孩子们不就天天能上学了吗?但转念又想,这个石洞什么也没有,怎么能办学呢?这时,他想起了毛主席亲手创办的“抗大”,给了他无穷无尽的力量。他想,当年“抗大”的条件要比现在差得多,但“抗大”的教师和学员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艰苦创业,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今天,上有毛泽东思想,下有贫下中农,我就不能在这个石洞里为贫下中农教出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吗?能!一定能!于是,他马上到各村和贫下中农商量。大家认为这个办法非常好,表示大力支持,只是担心郭巨福住在那里不安全。郭巨福坚定地回答说:“只要孩子们有了学习的校舍,能天天上学,个人危险倒是小事。”从这天起,他带领孩子们铲除了石洞周围的荆棘杂草,削平了门前的土堆,垫平了地,从山上砍回了木棍、桃条,编成了窗户,因陋就简收拾了石洞。没有桌凳,他和孩子们把桃条编起来,架放在石头上,抹上泥,做成桌子。把圆木两面削平,支在石头上做成凳子。没有黑板,他从自己家里取来了案板,用锅底黑刷了代替。收拾妥当后,他首先从家里拿来了毛主席像,挂在石洞中央,让孩子们天天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没有课本,他就在每天晚上回到家里用白毛纸给孩子们抄写:“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贫下中农高兴地说:“孩子们坐在泥台上,永远不会忘了老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钻在石洞里,永远不会忘了贫下中农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
一九五八年,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贫下中农子女入学率急剧增长,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他的面前,校舍不够用,怎么办?郭巨福和贫下中农又一次遵照毛主席关于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教导,带领学生自己动手修建校舍。地基自己挖,石头自己抬,土坯自己捣,木料自己备。在贫下中农的帮助下,经过近半年时间的艰苦奋斗,只花了木工工资二十元,就建成了四间简陋的校舍,给生产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通过建校劳动,培养了师生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贫下中农满意地说:“照这样做,保证咱学校永远不会走错路。”
勤工俭学道路广 艰苦作风永不忘
在办学过程中,贫下中农经常教育郭巨福牢记毛主席关于“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导,走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道路。
起初,郭巨福对于把学校办成什么样,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材,思想上并不是很明确的。每天,他循照常规,上课、下课、活动、吃饭。特别是有一个时期,由于受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影响,郭巨福下山去参观了几个“正规学校”,思想上产生了追求“大、洋、全”的苗头。大队党支部书记发现了这个问题后,及时和他重温了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的教导,并对郭巨福说:“洋学校培养不出咱贫下中农的好后代,咱‘庄户’人办‘庄户’学校,不求阔气,只要后代不忘本,热爱毛主席,热爱共产党,为贫下中农服务就行。”
郭巨福又一次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根据贫下中农的意见,把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放在首位,把阶级教育作为一门主课,一面组织学生参加生产队举行的忆苦思甜大会,请苦大仇深的老贫农到学校讲家史、村史,进行忆苦思甜教育;一面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他办学十九年,从没有向学生收过一分钱学费。从一九五五年起,学校的经费就不用贫下中农负担。
正当学校办得热气腾腾的时候,一个窃踞要职的右派分子恶毒地攻击西岭背学校“劳动多”、“秩序乱”、“勤工俭学增加了学生负担”。郭巨福没有理他那一套,只有一个主意: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办事保准没错。学校到底是好是坏,当地贫下中农的意见才是可靠的评价。他不怕压,不受骗,气愤地对那个右派分子说:“你是闭着眼睛说瞎话!我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走勤俭办学的道路,使学生从小就热爱劳动,这有什么不对?”他顶得那个右派分子哑口无言。事后,西岭背贫下中农知道了,都说郭巨福顶得好,鼓励他沿着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把学校办下去。
从这场激烈的阶级斗争中,郭巨福深深地体会到毛主席的“一个人,一个党,一个军队,或者一个学校,如若不被敌人反对,那就不好了,那一定是同敌人同流合污了”的伟大教导,无比英明,无比正确,进一步提高了他的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使他坚持了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尽管学校比过去收入多了,有了积累,但他比过去更节约了,一粒粮,一分钱,一支笔,一张纸都很珍惜。他外出开会,总是自带干粮;使用的笔记本正面用完了,反过来再用,两面都用完了,就拿来写仿;笔尖秃了,磨磨又用。十九年来,他在山区育人又育林,植“少年林”十五亩,栽培各种树三万余株。勤工俭学收入四千九百五十元,大大减轻了国家、集体和个人负担,使学校不断巩固发展,贫下中农子女入学率大大提高。广大贫下中农都夸郭巨福办学点子多,能吃苦。郭巨福却说:“不是我办学点子多,而是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对。”
排除万难向前进“完全”“彻底”为人民
在贫下中农的帮助下,郭巨福办的西岭背小学愈办愈好。他牢记毛主席关于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教导,在胜利面前不骄傲,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
一天,离西岭背十几里的段圪道的一个贫农老大爷来找郭巨福,对他说:“学校办得好是好,就是段圪道离西岭背太远,孩子们每天上学走十几里路,山山岭岭,大人不放心。要是想法把学校办到段圪道,那不就更好了。”贫农老大爷的殷切期望,引起了郭巨福的深思。他想,段圪道虽然只有几个学生,但能否让这几个贫下中农子女入学,是对自己是不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考验。他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在教育工作方面,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规的小学、中学,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规的村学、读报组和识字组。”决心巡回教学,送字上门,把毛泽东思想、把文化送到离西岭背较远的山庄窝铺。
十几年来,他不怕山高路远,不畏烈日寒风,不顾一只脚残废,坚持到较远的村庄巡回教学,送字上门,常年累月,从未间断,保证了方圆七十里的西岭背大队贫下中农子女全部入学。
一次,正当他要去巡回教学的时候,天气突然变化,又刮风又下雨,道路泥泞难走。一些人劝他等天晴了再去。他坚决地说:“孩子们在等着学习,风再大,雨再大,也挡不住我。”他怀揣毛主席著作,冒着倾盆大雨赶到了巡回教学点。贫下中农见了又心痛又欢喜。
郭巨福在巡回教学过程中,不仅送字上门,还利用一切机会和贫下中农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宣传毛泽东思想。他在西岭背小学组织了红小兵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每当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一发表,每当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无产阶级司令部的号令一传来,他和学生就闻风而动,热情宣传,使毛主席的声音迅速传遍全大队的家家户户。
郭巨福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健康成长。他的职务是个小学教师,但他为贫下中农服务的红心,却不仅仅限于一个教师的工作上。有一天,他看到村上老贫农胡宝琴的房子该翻修了,只是没有劳动力,他就带领几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她翻修房子。许多人看了很受感动,胡宝琴激动地说:“巨福呀!你真为俺出了力啦!谢谢你。”郭巨福说:“这是毛主席教导我这样做的,我们要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郭巨福尽管教学工作很忙,但他只要一有空,就帮助队里会计记工结账,帮助供销社售货。这一切都受到了贫下中农的赞扬。
是什么力量使郭巨福十九年如一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在山区办学呢?这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不忘阶级苦,永远革命化。”从办学以来,他一直坚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以“老三篇”为座右铭,不断地改造世界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在革命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武乡县革委会、人民武装部通讯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