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十年”和“三个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07-26
第1版()
专栏:

“十年”和“三个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发现了一种新的提取葡萄糖的方法。喜讯很快地传开了。广大科研人员深有体会地说:“老方和工人一起搞科学研究的路子走对了,真是下厂三个月,胜过闭门研究十年啊!”
老方,叫方一澄,是微生物研究所的一个普通研究人员。从一九五四年起,他就开始研究提取葡萄糖的新方法了。可是,当时他搞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为了挣一个“专家”“权威”的头衔。他“一本书,一枝笔,一杯茶”,把自己关在小屋子里“闭门造车”。就这样,他整整花了十年时间,其结果是什么名堂也没有搞出来。
毛主席教导我们:“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宣传队进驻微生物研究所后,决心引导方一澄从小屋子里走出来,和工农兵相结合,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彻底改造世界观。他们把方一澄派到制造葡萄糖的工厂,让他和工人一起继续研究提取葡萄糖的新方法。方一澄进厂后,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广阔的新天地,工人阶级那种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革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想、敢干、敢创造的高贵品质和英雄气概使他深受教育。有一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卫生科”的同志到厂里来作报告,当他们讲到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贫下中农病人迫切需要葡萄糖,可是,在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科研路线统治下,提取葡萄糖的研究工作没有得到什么发展的情形时,广大工人同志怒火万丈,坚决表示:“我们工人阶级有志气,有决心,一定要以实际行动狠批刘少奇的修正主义科研路线,为多生产葡萄糖贡献自己的力量。”工人同志那种对大叛徒刘少奇无比仇恨,对贫下中农无比热爱的强烈阶级感情,给方一澄上了一堂生动的阶级教育课。他想想工人,看看自己,不由脸上一阵阵发烧。他想,自己也是受苦人出身,为什么自己所想的和工人同志所想的却是那么不同呢?他认识到,在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毒害下,自己已经走上了一条追求个人名利的危险道路。怎么办呢?他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从旧学校培养的学生,多数或大多数是能够同工农兵结合的,有些人并有所发明、创造,不过要在正确路线领导之下,由工农兵给他们以再教育,彻底改变旧思想。这样的知识分子,工农兵是欢迎的。”毛主席的伟大教导,象一盏明灯照亮了他的心坎。他决心以工人同志为榜样,为革命搞科研。从此,他和工人同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劳动在一起,夜以继日地战斗在车间里。
在与工人同志共同战斗的过程中,方一澄深深地感到,工人同志不仅有高度的革命精神和充沛的革命干劲,而且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以工人为师,虚心接受他们的帮助,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终于克服了重重难关,成功地找到了提取葡萄糖的新方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