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记共产党员李德义同志的模范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09-05
第3版()
专栏:

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
——记共产党员李德义同志的模范事迹
豫西伏牛山区灵宝县人民热烈称赞当地一位模范人物。
这位模范人物叫李德义。他是河南省灵宝县贫代会主任、中共五亩公社盘龙大队支部副书记。
李德义参加革命二十年。他二十年如一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带领盘龙革命群众,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英勇地与阶级敌人斗,与天斗,与地斗。他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咱走社会主义道路走定了!”
一九六二年,大叛徒刘少奇一伙疯狂推行“三自一包”,鼓吹“阶级斗争熄灭论”。这股复辟资本主义的妖风,刮到了盘龙。盘龙的一小撮阶级敌人出笼了。窃踞了盘龙大队党支部副书记职位的历史反革命分子王世珍,跳出来大搞资本主义复辟活动。
党支部书记李德义团结了盘龙的党员和广大贫下中农,同王世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涧河滩地是盘龙唯一的水浇地,水足土肥。王世珍拉拢一部分人要把这大片集体耕地分掉。李德义一听,火了!他严厉地指出:“你们这是挖社会主义墙脚,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
一小撮阶级敌人的阴谋被揭穿了。但是,他们不甘休,乘李德义去灵宝县城开会的机会,不顾广大贫下中农的坚决反对,硬是把这大片集体耕地分掉了。
李德义从县城开会回来,为这桩事气得浑身直打颤。他坚定地对贫下中农说:“有毛主席,他们翻不了天。咱贫下中农拧成一股绳,牢牢掌住印把子,他们那一套就永远行不通!”
晚上,李德义翻来复去睡不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悲惨的过去。
李德义原是灵宝县苏村公社周家源大队沟西村人。一九二八年,天旱不雨,庄稼绝收,大地主残害了他的父亲,霸占了他家的土地,逼得李德义跟着他娘和奶奶逃荒要饭到盘龙,住在一孔破窑里。白天出去要饭,晚上帮人家做点杂活。有时候要不到吃的,只好挖些白土充饥。奶奶病倒了,母亲饿得走不动路了。一天母亲对李德义说:“娃呀,你也该懂事了,不能在家等死啊,你逃活命去吧!”
九岁的李德义挥泪离开了母亲,到了离盘龙九十多里的朱阳秦池,给一家地主放牛。
后来,奶奶和母亲都饿死了。李德义用领破席把奶奶和母亲埋在荒坡上。狗地主说占了他家的地,硬是逼李德义给他当了六年长工顶债。他的妹妹卖给人家当了童养媳。
李德义,在万恶的旧社会,给地主当长工整整当了二十一年,他积下了满腔血泪仇……
一想起过去的苦日子,李德义就更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他想:要是听任王世珍一帮子人这样搞下去,盘龙这块社会主义阵地就有被资本主义占领的危险,我们广大贫下中农决不能再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不管什么人,谁要是挖社会主义墙脚,豁上命也要同他斗到底!
第二天一大早,李德义找到了王世珍,严厉地质问他:“王世珍,你安的什么心!你要把群众领到那条路上去?”
王世珍装聋卖傻,故作不知。
李德义越发气愤,斩钉截铁地说:“你听着,地,你是咋鼓捣着分下去的,你还得咋着给集体收回来!”
“这是公社领导同意的。”王世珍支支吾吾地说。
李德义胸怀朝阳,理直气壮地反驳道:“可毛主席不同意!盘龙贫下中农不同意!”
“嘿,那你有本事告我去吧!”王世珍奸笑一声,溜走了。
李德义从王世珍的奸笑里,明白了这一场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
李德义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这一教导,紧紧依靠贫下中农,积极组织革命队伍,对阶级敌人展开了坚决反击。
王世珍慌了手脚,来了个恶人先告状。公社的一个领导干部,不作调查研究,就气势汹汹地来到盘龙。他背着李德义召开了大队党支部会议,宣布了一个“决定”:“经公社党委研究,盘龙大队党支部工作由王世珍负责。”
“这是为什么?”会场上一片责问声。
那个干部摆出一副官老爷的架势说:“这是公社决定的,你们今后得听王世珍的!”
“不行!李德义是俺盘龙支部的好班长,想换掉他,办不到!”
“你们还听不听我的?”公社那个干部大发雷霆。
“不听王世珍的,也不听你的,俺们听毛主席的。”党员们理直气壮,针锋相对。那个干部只好无可奈何地走了。
那天晚上,李德义召开群众大会,揭露了王世珍的夺权阴谋。李德义对广大党员和贫下中农说:“权,是毛主席给的,是咱贫下中农给的,我们至死不能丢!”
一小撮阶级敌人夺权的阴谋失败了,被他们分掉的集体耕地收归了集体。但是,王世珍仍不甘心失败,又卷土重来。他采取软硬兼施手段,拉拢一些人,撂下工作,出外搞投机倒把活动。盘龙,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在激烈搏斗。
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干部产生了畏难情绪,说:“这一摊子撂给咱,就是挣死也拉不动啊!”
李德义一听这话,就对大家说:“宁教挣死牛,不教车回头!咱走社会主义道路走定了!”
大伙在李德义带领下,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忆苦思甜,进一步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更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阶级敌人分地、夺权、妄想拉垮党支部的阴谋诡计,一个一个失败了。他们一伙又阴谋下毒手,想把李德义害死。
贫下中农耽心李德义的安全。李德义毫无惧色,坚定地说:“怕什么!我早想过了。咱们共产党员是干革命的。干革命,不怕掉头!”
“还是让着点好,免得出大事。”有些糊涂人这样劝李德义。
李德义说:“让着点?不能!这是两条道路的斗争。让着点,社会主义在咱盘龙就少一点,资本主义就多一点。一点一点地让下去,咱盘龙就会变天,贫下中农就要遭殃。绝对不能让!只要活一天,就坚决同他们斗到底!”
一九五三年,党颁布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当时担任民兵队长的李德义,积极发动广大群众向国家交好粮、卖余粮。阶级敌人乘机破坏捣乱,到处散布:“李德义不死,咱村上的人就甭想过好日子。”一天晚上,三个坏家伙把李德义五花大绑,拉到村后的大石头堆上,准备把他砸死。坏家伙指着一堆石头说:“李德义,这就是你积极带头的下场!”李德义对他们说:“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只要我活一天,就坚决同你们斗到底!”这时候,惊动了贫下中农,他们急忙赶来,抓住了这三个坏家伙。
从土地改革、剿匪反霸,到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农村“四清”运动,李德义参加了多次激烈的阶级搏斗,遇到过敌人多次暗算。但李德义从来没有半点畏缩。
现在,王世珍一伙又阴谋使出暗杀伎俩,李德义根本不怕。他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带领广大贫下中农,同阶级敌人继续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终于揪出了王世珍这个血债累累的历史反革命分子,彻底清算了他的反革命罪行,捍卫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被斗倒的一小撮阶级敌人又跳出来,向李德义和广大贫下中农反扑。李德义坚定地站在毛主席革命路线一边,和广大无产阶级革命派一起顶逆风,战恶浪,打退了阶级敌人的反扑,保卫了无产阶级专政。
“咱立下愚公移山志,不怕智叟笑掉牙!”
在艰巨的生产斗争中,李德义是战天斗地的英雄汉,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充分表现出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
盘龙大队的耕地分布在一片穿云走雾的半山坡上,地势陡峭,耕作困难。李德义所在的王义沟生产队条件更差,这个队的四百多亩土地,零星地散落在红砂土的山坡上。坡陡土薄,存不住水,天旱苗不长,雨涝苗冲光。
一九六六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洪流,把盘龙人民改天换地的斗争推向新的高潮。当时李德义从山西大寨参观回来,决心带领社员重新安排盘龙的河山。他逢人就讲:“大寨是咱们学习的好榜样!咱们要鼓足干劲,与天斗,与地斗,斗上十年八年,定叫这穷山沟变个样!”李德义和社员们商量决定:先从整修梯田斗起。
在滴水成冰的冬天,盘龙的贫下中农打响了整修梯田的战斗。地冻得硬梆梆的,一镢头砍下去,只划出条白道道。在寒冬季节修梯田,真是费大力气啊!
“十冬腊月,干这个,人家不笑掉牙!”有人嘀咕了。
李德义听得明白。他放开嗓门说:“干呀!地再硬,没有咱贫下中农的骨头硬!咱立下愚公移山志,不怕智叟笑掉牙!”在李德义带动下,社员们斗志昂扬,搬石垒堰,担土填地,早出晚归,风雪无阻。一直干到来年春天,削平了山头,填平了沟壑,小块地连成了大块地,山坡上四百多亩地变成了一层层平展展的梯田。
在这场整修梯田的战斗中,李德义是有名的“铁扁担”。他的扁担比别人的厚一指,土筐也比别人大一倍。挑起土来,他比别人装得满,跑得快。一冬一春他硬是挑坏了两根扁担几对筐。有人问李德义哪来这么大的力气,他说:“学一学《愚公移山》,看一看大寨的变化,想一想旧社会的苦,比一比新社会的甜,就觉得浑身是劲,豁上老命干,心里也高兴!”
一九六八年秋天,这里猛雨下个不停。山洪暴发了,梯田的石堰被冲垮了十几条……
“怎么办?”生产队的干部问李德义。
李德义回答:“办法还是一个字:‘干’!毛主席说:‘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山洪能冲垮咱十几条石堰,永远冲不垮咱贫下中农改天换地的决心!它从哪里冲毁,咱就从哪里垒起来!”
李德义说得大伙心里热呼呼的。在他带领下,社员们吃在工地,睡在工地,连续苦战了十三个昼夜,硬是把冲毁的石堰重新垒了起来,把倒伏的庄稼扶了起来。这年秋季,王义沟获得了丰收。
丰收以后,李德义又一次向社员们提出了兴修水库的主张。
一九五八年初春,李德义曾领着王义沟男女社员,苦干半个月,修成第一个小水库,夺得了夏季的好收成。但是秋季洪水一来,水库被泥沙淤平了。第二年,李德义领着大家重建水库。一天,李德义在崖上破土,不料土崖坍塌,把他从山坡上推到沟底,半截身子被埋在土里。人们把他从土里扒出来,他已经不省人事。经过抢救,才转危为安。但是,他两腿肿胀,行走非常艰难。就这样,他每天还是拄着拐杖坚持上工。水库修成后,一天,突然山洪暴发。由于闸门未开,水库里的水很快就要聚满,拦洪大坝眼看就有冲毁的危险。在这紧急关头,李德义冒着生命危险,腰系绳索,跳进滚滚洪流,打开了闸门放水,保住了这座水库。
但是,到一九六五年,洪水冲来的泥沙又将水库淤平了。李德义再次提出修水库的建议,社员个个表示赞成。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三十日,水库开工。李德义挟一条被子,扛一箱炸药,照例是第一个来到工地。刺骨的山风卷着雪花扑来,李德义打了个寒颤,胸部一阵剧痛,迫使他弯下腰,用两只手紧紧地挤住胸部。
他的肺病加重了。社员们恳切地劝他歇两天。
李德义直起腰来,摆摆手,乐呵呵地说:“现在是一天等于二十年,我咋能歇着呢?”
在水库工地上,李德义见哪里活重就去哪里干,哪里危险就往哪里冲。打钎凿眼,他总是腰系绳索,第一个出现在悬崖峭壁上;破土填沟,他常常站在最危险的地方;点火放炮,最后一个离开的又总是他。李德义常讲:“咱们共产党员只能跑在群众前头,不能落在群众后头!”
“共产党员在困难的时候,要想到群众,想到革命。”
替集体办事,为群众着想,李德义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累。他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共产党人要具有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完全、彻底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多年来,李德义一遇到阴雨连绵、山洪暴发的日子,他就睡不着,吃不下,老想着哪个生产队的饲养室会不会漏水,哪户社员住的窑洞会不会出问题,哪块地的堰埂冲了没有。不管白天黑夜,他总是和几个大队干部一起,冒雨涉水,从这道岭走到那道岭,从这个村串到那个村。
那是一个夏天的黄昏,风越刮越紧,雨越下越大。李德义到各个生产队查看水情,跑了一天。他刚刚回到家里,忽然想起对面岭上贫农郭高明家的窑裂了缝,雨下得这么大,可能出问题。于是,转身就往西岭走去。他的老伴劝他在家歇歇,李德义说:“不!群众有困难,我们得去帮助解决。”他拖着一身泥水赶到郭高明家,天已黑了下来。郭高明问:“老李,天这么晚,你来干啥?”李德义说:“你家的窑有危险,贫下中农叫我来接你。”说罢,拉着他一家三口就走。他们出门刚走几步,“轰”的一声,窑顶倒塌了下来。郭高明紧紧拉着李德义的手,两眼噙着热泪,激动地说:“老李呀,要不是你,我一家三口就埋进土里啦!”李德义说:“不要感谢我,这是毛主席叫我这样做的,你应该感谢毛主席。”
李德义就是这样一个心里只有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人。他常说:“共产党员在困难的时候,要想到群众,想到革命。”
十四岁的贫农儿子郭金海,母亲早已去世,三天内又死了父亲和伯父,只留下他和十岁的弟弟。李德义马上赶到金海家里,帮助料理了丧事。他对两个孩子说:“娃呀,不要哭,有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不会叫你俩饿着、冻着。到我家去吧!”说完,背着小的,拉着大的,朝自己家里走去。本来,李德义家里生活就有些困难,自从担负起抚养金海弟兄俩的重担以后,困难更大了。但李德义从来没叫过一声苦,他总是象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宁肯自己少吃,也要叫他俩吃饱;甘愿自己受冻,也要叫他俩穿暖;他俩不会干活,他就手把着手教。他经常教育他俩不要忘记阶级苦,要做贫下中农的好后代,紧跟毛主席干革命。几年来,在李德义和贫下中农的照料下,金海弟兄俩长大成人,现在都当了生产队的干部。
“艰苦奋斗不能丢,一丢就变修!”
李德义孩子多,劳动力少,他和老伴又有病,家庭生活有困难。盘龙大队的贫下中农一再提出要照顾他,但每次都被李德义拒绝了。几年来,国家发放救济款,贫下中农先后给他评了八次,他一分也没要过。有一年春天,国家给他拨统销粮二百多斤,他把这些粮食全部分给了六户贫下中农;一九六七年,他因为工作,耽误了一些劳动,贫下中农讨论给他补贴八十多元,他坚决不要,结果还是留给了集体。就是在他老伴病情严重、家庭生活困难很大的时候,李德义也没有向国家向集体要过一分钱一粒粮。
李德义就是这样经常在政治上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在生活上用低标准要求自己。他牢记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时刻以这两个“务必”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他常说:“艰苦奋斗是咱贫下中农的传家宝,千万不能丢,一丢就变修!”
李德义经常穿一身粗布衣,头上扎条毛巾。他出门从来不空手,不是扛把锄头,就是拿把镰刀拽根绳,走到哪里,就和社员一起劳动。平时他到生产队去解决问题,腰里老是别个馍袋,从不吃社员家的饭。外出开会,按照规定,每天都有补助,他连一分也不要;有时会计追到村外,把补助费塞进他的口袋,他回来后,又如数交给会计。有人说:“老李,你太小气啦!盘龙大队那么大个摊子,你花几个钱,还能吃穷!”李德义笑着说:“花集体的钱,还是小气点好。咱节省一分钱,队里就多一分资金,建设山区就增强一分力量!”
李德义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经常向青少年一代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一次,他的十三岁的女儿从集镇上回来,脱掉身上的粗布衣,哭着说:“人家闺女穿那么好的花衣裳,我穿着这粗布衣,咋能走到人前头!”这几句话一下刺痛了李德义的心。他拿出一件破烂的小棉袄,严肃地对女儿说:“你看,这件衣裳比你的粗布衣好不好?你数数这上面有多少补钉?”女儿天真地数了数,说:“三十二个。”李德义说:“你姑姑象你这个年纪时,就已经卖给人家了,白天推磨,夜里睡在屋檐下,吃不饱,穿不暖。这件衣裳就是那时候你姑姑穿的,她整整地穿了十五年……如今你身在福中不知福,顿顿吃饱饭,还嫌饭不香,穿着粗布衣,还嫌不好看。要不是毛主席把咱从苦水里救出来,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女儿听了爸爸这番话,激动得掉下了眼泪,表示要永远不忘本,做贫下中农的好后代。李德义还多次在大会上讲这件事,要求所有干部和家长都要注意对青少年一代做好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
“只要我活一天,就要为革命挑一天重担!”
李德义带领广大革命群众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忘我地工作,忘我地劳动。因为长期劳累,他的病越来越重了。他经常咳嗽不止,下午发高烧,夜里出冷汗。但是,他在别人面前从不提自己的病。只有在他肺部发生剧烈疼痛的时候,人们才发现他蹲在地上,用膝盖顶住胸口,额上青筋暴突。他常用一条宽布带,紧紧缠住胸部,用压迫止疼的方法,与病魔作斗争。盘龙大队的贫下中农都关心他的健康,劝他休息,经常请医生给他治疗。灵宝县革委会负责同志曾经三番五次地提出,要他住院治疗。但是,李德义总是说:“咱这点病算个啥!再说,工作这样忙,哪能离得开,等闲了再说吧!”
一九六八年冬季的一天上午,李德义和社员一起挑粪,下晌回来,忽然想起放牛老汉有事外出,队里的牛整整关了一个上午,还没喂。于是,他连忙啃了块馍,就和女儿一起赶着牛群往山坡上走。翻过几道山梁,他突然感到呼吸困难,头晕眼花,天旋地转。他大口大口地吐血,身体再也支持不住,一头栽倒在山坡上。女儿哭喊起来,惊动了附近正在砍柴的一个社员。他跑过去把李德义背回了家,贫下中农赶来抢救。许多人噙着泪说:“老李为咱贫下中农操心受累,他病成这个样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咱贫下中农咋能离开他呀!”
贫下中农一致认为李德义的病再也不能拖了,就立即向公社报告。
灵宝县革委会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派人护送李德义去西安,要他住医院治疗。入院后,经医生检查,李德义的左肺已经形成孔洞,右肺呈现溃蚀现象,需要住院治疗几个月。李德义一听,心里发急。他想:盘龙大队正在治山治水,贫下中农日夜奋战,我哪有心思住院治病?于是,他坚决要求出院。他对医生说:“我的病是一种慢性病,你给我开点药,回去养养就行了。我要为人民多做一点事,为革命多出一把力。只要我活一天,就要为革命挑一天重担。”医生要他安心住院治疗,怎么说也说服不了他。
第三天,李德义就从西安乘车返回灵宝。
在车上,他想得很多。他想到盘龙的山山水水,想到盘龙的村村户户;想到盘龙苦难的过去,想到盘龙幸福的未来……。
在秦村下车,天已经傍黑。李德义买了一捆苹果树苗,翻山越岭往回赶。走到盘龙,已经鸡叫三遍。
离开盘龙只有三天,但是在李德义的生命里,好象是过去了三年。盘龙的一草一木他都觉得格外亲切。
他背着树苗摸到饲养室,饲养员正在给牲口温水拌草。他看了看牲口,好象比三天前更肥了;他放下树苗,跑到近处的梯田里,看到有人在往麦田里担粪;他爬上对面的山坡,山坡上已经栽上了果树苗,有人打早在盘果树窝……天大亮了,李德义又带领着社员们向深山野岭进发。
《河南日报》通讯员 新华社通讯员
《河南日报》记者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