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延安精神育新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09-21
第3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

延安精神育新人
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大进军中,成千上万名北京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意气风发地来到革命圣地延安。
接过革命的传家宝
延安,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
青年们从北京出发的时候,曾作了种种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但是,从大城市来到延安农村,面对着山连着山的黄土高原,吃的是小米饭,住的是土窑洞,不少人产生过这样的活思想:条件如此艰苦,自己受得了吗?
延安的老贫农、老赤卫队员满怀着无产阶级革命感情,接待了毛主席身边来的知识青年,并针对他们的活思想,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在毛主席住过的枣园,老赤卫队员满怀激情地告诉北京知识青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是在陕北土窑洞的灯光下,彻夜不眠地写出了许多光辉著作,指导全国军民,艰苦奋斗,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强盗,埋葬了蒋家王朝。青年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过去,夺取政权,靠毛泽东思想;今天,巩固政权,也要靠毛泽东思想。
在王家坪,老贫农介绍了当年毛主席是怎样送毛岸英同志去上“劳动大学”的情景。北京知识青年进一步提高了对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要与工农相结合的光辉思想的认识,决心用劳动的汗水,洗刷掉十多年来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流毒,走思想革命化的道路。
在杨家岭,大队革委会主任引着北京知识青年,参观了毛主席亲自耕种过的土地。青年们决心要把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培育的艰苦奋斗的精神,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在张思德同志烧炭的土窑前,他们学习了《为人民服务》。在“七大”礼堂前,他们集体背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在南泥湾,他们学习了毛主席当年为八路军三五九旅抗日烈士的题词,参观了昔日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时修建的窑洞,听着革命老前辈怎样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披荆斩棘,把荒山荒沟变成“陕北小江南”的英雄伟绩。
知识青年们处处受到了毛主席亲手培植的延安革命精神的教育,他们主动斗私批修,克服了不安心农村的错误思想。他们向毛主席表决心:一定要接过革命的传家宝,革命到底。
越是艰险越向前
建设社会主义的延安农村,是一项极其艰苦的事业。没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气概,就会被那些高山深沟所吓倒。
北京一百一十七中的五名红卫兵小将,来到延安县一个边远山村元龙寺王家沟生产队安家,住在贫农李士旺的两个小窑洞里。开始,他们很不习惯。后来,延安精神教育了他们。他们说:“延安的窑洞虽然比不上学校的大楼宽敞。但是,延安的窑洞里有毛泽东思想,有马列主义。”他们爱上了延安的土窑洞,在窑洞里恭恭敬敬贴上了毛主席的画像,在窑洞里办起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热烈地讨论着怎样向贫下中农学习,怎样为贫下中农服务,怎样把延安精神学到手。
一根扁担只要一元多钱,锄把、镢把几角钱。按规定,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农具和灶具可以用安置费购买。他们经过讨论,决心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自己动手做成了扁担、锄把、镢把、锅盖、水缸盖、做饭用的蒸篦……。
北京二十二名青年来到富县北道德塬上的一个村。这里塬高沟深,首先碰到的就是吃水问题。第一次,六个男女青年合挑一担水,从沟底到塬上,要盘旋大小二十四道弯。他们六个人轮番接力,东摇西晃才担上来,只剩下了两半桶水。水,这对于一向生活在城市,需要时拧拧自来水龙头的北京青年来说,从来不曾想到有这么艰难!
“艰苦的工作就象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他们反复学习毛主席的这一教导,认识到:正是这样艰苦的环境,才容易培养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他们下决心练习挑水,肩膀压肿了仍不停止。一个月的工夫,二十二名男女青年,都能独自挑水上塬了。
甘泉县王平公社大庄河条件比较艰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一中学十七名知识青年来到这里落户。有人建议他们到离县城近、自然条件好的地方去。他们回答说:“过去十多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害得我们脱离了生产劳动,现在,到大庄河,正好补上艰苦奋斗这一课。”坚决留下来。
开始,老贫农带着他们到深山老林去打柴。柴一上肩,他们感到就象压了一座小山似的,两腿直打颤,每迈一步,都要全力以赴。回到村里过秤,还不到老贫农的一半。后来,他们把上山打柴作为培养自己革命意志的课堂,斗私批修的战场,每次背柴,集体背诵三遍“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路上跌倒了,互相鼓励着,爬起来再前进。从不叫苦,从不叫累,坚持不懈,始终如一。贫下中农夸他们过得硬。
在延安贫下中农的教育和关怀下,知识青年不仅学会了扶犁、担粪、施肥、间苗、种菜等几十种农活,更重要的是打掉了自己身上的骄气、娇气和阔气,开始锻炼出吃大苦、耐大劳的革命精神。延安的贫下中农夸他们是脸晒黑了,心炼红了,很有希望的好后生。
革命到底志不移
毛主席教导说:“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延安地区的贫下中农,遵循毛主席的教导,把阶级教育作为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主要内容,带领他们认人,认阶级,忆苦思甜,讲述家史、村史、社史,组织他们参加清理阶级队伍,批判刘少奇散布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物质刺激”等流毒,把他们推向阶级斗争第一线,使他们经风雨,受锻炼。
有个时期,一小撮阶级敌人捏造谣言,妄图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社会上阶级斗争一阵风,青年思想上便有一层浪。能不能抵制这种歪风,对于北京知识青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他们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并在“很有必要”四个字上狠下功夫,加深领会。通过斗私批修,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刘少奇的“读书做官论”、“下乡镀金论”的危害。大家狠批了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狠斗了头脑中的“私”字,互相勉励说:仅仅树立安心农村的思想是不够的,还要树立扎根农村,革命到底的思想。
阶级敌人总是千方百计破坏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们利用知识青年年轻幼稚,缺乏阶级斗争经验的弱点,要么,煽动青年倒流城市,要么,对知识青年拉拢腐蚀。但是,斗争的结果,都使北京知识青年增长才干,懂得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阶级斗争的复杂性和尖锐性,增强了防修反修的抵抗力。
在延安冯庄公社的香水沟大队,当着北京知识青年勇敢地投入火热的阶级斗争的时候,一小撮阶级敌人装出一副关心的神态,送菜,送蛋,“认干亲”,拉拢腐蚀青年。毛主席教导说:“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香水沟的北京知识青年遵照毛主席的教导,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这个大队的阶级斗争情况,认为按姓氏认亲,就是取消了阶级和阶级分析。队贫协主任也向他们进行教育说,论亲,他家与村里几户地富也多少沾些亲。可是,在蒋胡匪帮侵占延安的时候,他的父亲遭到残害,就是那些地富分子勾结蒋胡匪帮杀害的。随着阶级斗争的深入发展,果然查清煽起“认亲”风的是阶级敌人背后干的。这场斗争,使北京知识青年受到了过去在学校中从未受过的深刻的阶级斗争教育。
这样的知识分子工农兵是欢迎的
毛主席教导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几个月来,北京知识青年遵循毛主席的伟大教导,热心为贫下中农服务,为生产队做了大量好事。通过做好事,锤炼一颗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
贫下中农迫切要求学习毛主席著作,但缺少文化。北京知识青年就把村庄、田间作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大课堂。他们主动为贫下中农读毛主席语录,讲解国内外斗争形势。毛主席最新指示一发表,许多知识青年连夜收听,连夜印发,走村串户去宣传,受到贫下中农热烈欢迎。黄龙县白马滩公社前马家湾,处在深山老林,在那里落户的九名北京知识青年,专门办起了以毛主席语录为教材的识字班,帮助贫下中农学政治、学文化。过去一字不识的八十多岁的老人,也能认得“毛主席万岁!”“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和许多条毛主席语录。贫下中农感动地说:“这些青年不愧是来自毛主席身边的红卫兵!”
许多青年看到当地山区缺医少药给贫下中农造成的病苦,便深入地批判了修正主义的卫生路线,并主动拿出自己随身带来的药,为贫下中农治病。不少知识青年小组还抽出专人刻苦学医,成了当地深受欢迎的“赤脚医生”。延安甘谷驿公社梁屯大队的知识青年赵金城,原来在城市学会西医注射技术,现在刻苦学习中医针灸,不管刮风下雨,深更半夜,从来都是随叫随到,为许多贫下中农治好了病。
在宜川县南瓦子村落户的青年,了解到这里村小、偏僻,小娃不能上学,便找贫下中农商量,因陋就简办起了学校。虽然全村只五个学生,他们却把它当作大事认真来办,专门开会讨论如何突出政治,提高语文、算术等课的教学质量,教育小娃当毛主席的红小兵。
类似这种热心为贫下中农办的好事,成百上千。许多知识青年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自觉改造自己的世界观,热心为贫下中农服务。最近,延安地区有八百五十七名知识青年,被所在的社队评选为出席县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集体或个人代表。
  本报记者
(附图片)
被评为延安县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的北京知识青年,欢聚在宝塔山下,畅谈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体会。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