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贫下中农的“红管家”——记河南省嵩县阎庄公社顶修坡大队信贷员张甲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10-20
第3版()
专栏:

贫下中农的“红管家”
——记河南省嵩县阎庄公社顶修坡大队信贷员张甲娃
共产党员张甲娃,是河南省嵩县阎庄公社顶修坡大队信贷员,四十七岁。十几年来,他怀着一颗无限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红心,以“老三篇”为座右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论冬夏,不分昼夜,爬山越岭,走村串户,宣传毛泽东思想,为居住分散的贫下中农服务。他用自己的行动谱写着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战斗诗篇。
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
顶修坡大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叫顶心坡大队,位于深山区。全大队四十多条岭,四十多道沟,一百多个洼,方圆五十多华里。一百七十多户社员,分散在三十二个自然村里。这里山峦叠嶂,乱石穿云,沟深坡陡,行路艰难。过去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顶心坡,深山窝,沟深坡陡石头多,上坡顶着心,下坡打错脚,一步不小心,跌倒命难活。”张甲娃,就是活跃在这深山陡涧里的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毛主席教导我们:“在农村中,在农业集体化以后,也必须依靠贫农、下中农,才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巩固工农联盟,才能击败资本主义自发势力,不断地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阵地。”一九五七年,顶修坡的贫下中农推选张甲娃担任信贷员,把信贷大权交给了他,并一再嘱托:“甲娃呀,在旧社会咱祖祖辈辈受地主、高利贷的剥削,今天毛主席叫咱办信用社,就是为了帮助贫下中农翻身,大家选你,要的就是你这颗红心,你可要掌好这个权啊!”甲娃的父亲也一遍一遍地对他说:“旧社会咱是被踩在脚下的人,今天大家看得起咱,你要按着毛主席指的路子走啊!”毛主席的教导,贫下中农的嘱托和父亲的期望,更加坚定了张甲娃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他勇敢地担起了这个担子。可是,困难却一个一个地摆在他的面前。当时他连个阿拉伯数目字都不会写,怎么去记账?一千多元的流动资金,怎么去管理?他担心做不好这项工作,辜负贫下中农的希望。但一想到旧社会贫下中农受地主、高利贷的压迫和剥削的悲惨情景,他的劲就来啦。他说:“咱就是拚上命也得干,有多大劲就使多大劲。”
“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不久,他就去集上买来了毛主席著作,如饥似渴地学习“老三篇”。有的字不认识,就跑三、四里路去外村请教别人。毛主席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张甲娃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不会写阿拉伯字,就用树枝、草棍在地上、膝盖上练写;不会算账,就在夜里练习打算盘。膝盖划破了,眼睛熬红了,他仍然坚持。贫下中农心疼地说:“甲娃白天跑东跑西,晚上也不休息,为大家真是快把心给操碎了。”
完全彻底为人民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张甲娃想:全大队一百七十多户社员,就有一百六十多户是贫下中农。他们对旧社会最恨,对新社会最爱,对毛主席最忠诚,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信用社必须关心贫下中农,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上、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九六六年冬天,顶修坡遇到了多年少见的大雪,冰雪封住了山谷,树上的冰凌把碗口粗的树枝都压断啦。又是张甲娃第一个在雪地上踩下了脚印。他踏着没膝深的大雪向程荣家走去。山坡上道路狭窄,遇到陡坡,溜冰滑得寸步难行,张甲娃就爬着翻过去。当走到程荣家时,他的劲已经使得差不多了。
程荣病在床上。他的爱人邢秀花因为钱一时不凑手,正在为程荣治病着急。正在这时,一个“雪人”踏进了她的家门。邢秀花一看是张甲娃,就连忙给他扑打身上的冰雪,又感动又心疼地说:“看把你冻成这个样子!”张甲娃说:“是毛主席叫我来的!这是我应尽的义务!”一听到毛主席,程荣一下子从床上坐了起来,眼望着墙上的毛主席像激动地说:“毛主席!毛主席!”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在贫下中农和张甲娃的帮助下,程荣的病终于治好了。
张甲娃就是这样,心里老是装着“完全”“彻底”两把尺子。他反复学习“老三篇”,经常琢磨:啥叫“完全”?啥叫“彻底”?他以张思德、白求恩、老愚公为榜样,经常对照自己。他认为,人民给自己的权力是有限的,但是自己应当尽的义务是无限的。甲娃常说:“咱应该处处为人民着想,有多大劲就使多大劲。”为了方便群众,他宁肯多吃一些苦,多受一些累。越是下雨天、下雪天,他越往群众家里跑的勤。每年冬天,他从不舍得睡一个囫囵觉。天不明就起床,顶风冒雪,走村串户,帮助贫下中农解决困难。有时,他的脚冻肿了,连鞋都穿不上,他就拖着鞋走。贫下中农关怀他:“甲娃啊,你那两只脚,可不能再踏雪啦!”甲娃总是说:“这不算个啥,为大家办事要紧,跑跑路,一发热就好啦!”
一九六四年冬天,他病在床上,心里仍惦念着贫下中农:车场生产队纪定老大娘是个烈属,在战争的年代里他的丈夫和儿子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样大的风雪,不知她家还有没有困难?应该再去看她一趟。黑沟生产队聂党有病多天啦,也不知现在怎样?……。一天早晨,张甲娃正发高烧,听说聂党死了,难过地掉下了眼泪。爱人安慰他说:“他有病时,你已经几次送贷款,请医生,咱的责任也算尽到了,不要再挂念他吧!你的病也不轻啊!”张甲娃说:“他是咱的阶级弟兄,在旧社会和咱是一棵藤上的苦瓜。现在他家有困难,咱不管谁管!”说着,他把十五岁的侄儿张卯叫到身边说:“你搀着我,到聂党家看看。”张卯被叔叔的这种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所感动,就代替叔叔冒着大雪,翻山越岭到聂党家去了。
毛主席教导我们:“发展经济,保障供给”。遵照毛主席这一伟大教导,张甲娃运用信用社的有限资金,积极支持贫下中农发展农副业生产,巩固集体经济。一九六五年,顶修坡信用社拿出五百多元资金,支援生产队扩大高产作物种植面积。那时,张甲娃亲自到周围几个县,跑了二百多里的路,为生产队购来了红薯苗,保证了生产队适时栽种。贫农张谦,几年来买过七只猪娃,都没有喂成,失去了信心。张甲娃就特地上门宣传养猪的好处。他对张谦说:“庄家人得养猪,咱这山区饲料多,养猪有条件,养猪能多积肥,又能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张甲娃还帮助张谦总结养猪的经验,找出以前喂不成肥猪的原因,提高了张谦养猪的信心。以后,张甲娃还亲自到集上给他选买猪娃,帮助他把猪娃养成了大肥猪。十几年来,张甲娃运用贷款,帮助贫下中农买了一千多头猪娃,一千三百件小件农具,促进了集体生产的发展,增加了集体和社员的收入。广大社员更加认识到集体经济的优越性,有了余钱就存进信用社里。他们说:“把钱存到信用社里,比放在自己家里作用大。”
无产阶级立场坚如钢
毛主席教导我们:“整个过渡时期存在着阶级矛盾、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斗争。”一九六二年,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刮起了“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反革命黑风,妄图在农村复辟资本主义。他鼓吹“剥削有功”“借贷自由”,为高利贷大开绿灯,在农村掀起了大砍信用社的妖风。张甲娃觉得不对头:信用社是毛主席叫办的,是为贫下中农服务的,为什么要砍掉它?他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毛主席著作。夜深了,张甲娃忘记了一天的劳累,坐在一盏小煤油灯下,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反复思考着当前所出现的问题。毛主席教导说:“农业合作化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严重的思想的和政治的斗争。每一个合作社,不经过这样的一场斗争,就不能创立。”毛主席的教导,照亮了他的心。第二天他就召集贫下中农开会讨论,研究信用社怎么办。贫下中农说:“信用社是咱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自己筹款办起来的,是发展集体经济的好助手,是打击资本主义势力的铁拳头,这个权一定要我们来掌,谁要砍掉它,坚决不答应!”贫下中农的声音,使张甲娃更加认识到,砍掉信用社不是毛主席的政策,不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在贫下中农的支持下,张甲娃坚决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信用社,顶住了刘少奇大砍信用社的妖风。但是,在办社中却又受到走资派的种种歧视和压制。顶修坡信用社被列入了不在“二十八宿”的“黑社”,张甲娃被扣上了“不听话”、“违抗上级指示”的“罪名”。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在贫下中农支持下,张甲娃毫不动摇,更加坚定。上边不给拨发流动资金,他就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勤俭办社,积极储蓄,积小钱为大钱,变死钱为活钱,使信用社的资金越来越多。贫下中农豪迈地说:“咱这根青麻绳,一定要熬过他那个铁圈圈。”为了使信用社做到“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张甲娃还发动群众制订了信用社“五贷”、“三不贷”的管理制度。即:购买农具贷,发展副业生产贷,吃穿有困难贷,治病无钱贷,集体生产有困难贷;地、富、反、坏、右不贷,投机倒把不贷,办婚丧事讲排场不贷。阶级路线鲜明,贫下中农拥护,使信用社越办越好。
张甲娃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信用社,坚持为贫下中农服务,使得一小撮阶级敌人恨之入骨。有一次,一个反革命分子故意向张甲娃找岔子,要求贷款,张甲娃气愤地说:“信用社是为贫下中农办的,没有你的份!”那个家伙说:“你是看人下菜”,张甲娃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就是‘看人下菜’!地、富、反、坏、右,我连一分也不贷。”事后,张甲娃发动群众批斗了那个反革命分子,狠狠打击了一小撮阶级敌人的嚣张气焰。贫下中农说:“甲娃可真是有政治脑子的人。那些是社会主义的东西,那些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他一眼就能看清。”
在顶修坡大队,还流传着张甲娃铁面无私,认政策不认亲戚的故事。一九六四年春天,羊眼沟东队王仁志到集上卖猪,看到牛行里拴的牛犊就动了心。他指着一头牛犊说:“这牛犊实排排的,多有贪头。拉回去喂一年就能长大,能顶几头猪。”他一问价钱,要五十元,可是猪只卖了四十七元,还差三元买不到手。他想起表哥甲娃正在公社开会,便去找他贷款。他想:就凭这层亲戚,三块钱准能贷到手。可是甲娃一分也没贷给他,还把他批评了一顿。王仁志扫兴地回去,一路上埋怨表哥不讲情面。
张甲娃知道王仁志思想上没有解决问题,开完会以后,就到王仁志家里,帮助他解开思想疙瘩。甲娃对王仁志说:“表弟,你小时候要饭,碗打烂了几个?棍折断了几根?你哥哥活活饿死,你弟弟十五岁被抓壮丁死在外边……。毛主席领导咱翻了身,好日子过了几天,你怎么产生了这种思想?”王仁志想起了他家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抱头痛哭:“表哥,我忘了本,产生了资本主义思想,对不起毛主席,对不起贫下中农。”他当场把四十七块钱交给甲娃,拉着甲娃的手说:表哥,要不是你拉我这一把,我就掉沟里啦!今后,我一定要心往集体上想,劲往集体上使,和资本主义思想一刀两断。我这四十七元钱存到信用社里,支援发展集体经济,帮助阶级弟兄解决困难。
劳动人民的本色不变
勤劳、俭朴、谦虚、谨慎是张甲娃的本色。张甲娃是一个牛把子,他担任信贷工作以来,从没有脱离过集体劳动。每年参加集体劳动,都在二百个劳动日以上,群众称赞他是劳动能手。他出外流动服务,也总是农具不离身。走到那里,就在那里参加集体劳动,利用休息时间,在地头、路边办理存款、贷款手续。社员说,山坡就是甲娃的“办公室”,膝盖是他的“办公桌”。他担任大队革委会委员、党支部委员以后,有人建议把他的牛把子工作让给别人,他说:“牛鞭子我不能丢,职务再多,也不能脱离劳动。”
毛主席说:“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张甲娃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虽然每年他经手上千笔的账目,但是他的办公费用却开支很少。为了节省开支,他自己买纸打格,装订账本,用了正面用反面。到公社开会,他总是自己带着干馍,从不肯多花大家一分钱。他的办公开支,每年平均不到九角钱。群众称他是“红管家”。今年春天,洛阳地区革委会把他请去介绍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经验,他作过报告,当天就要求回来。因为当天下午已经没有班车,地区革委会准备用车送他,他坚决不肯,说:“我一个人坐一辆车太浪费。”结果,他乘了一段货车,又跑了几十里山路,回到了家。一路上一分钱也没有花。张甲娃的模范事迹传出去以后,外地不少人来进行访问,让他介绍经验,他总是谦虚地说:“我没有什么讲,我真是没有做多少工作,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差得很远。”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