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工作报告与实际不符 汤楼村工作徒具空名 单虞县区领导不深入应检查纠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7-18
第2版()
专栏:

工作报告与实际不符
汤楼村工作徒具空名
单虞县区领导不深入应检查纠正
【冀鲁豫电】湖西分区单虞县汤楼村(县委重点村)的生产,单虞县委认为是在全县中较好的村子。他们在五月份向地委的报告上,曾以该村作为较好的例子举了出来。当地委为了慎重取得经验,深入该村调查了解情况的时候,该区分委书记张德仁同志满意的向大家介绍:该村七个互助组,已把无牲口的二十八家组织到互助组里,下余三十二家又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了进去,因此无荒地。组织了五个妇女参加农业生产,改造了不少粪坑、猪圈,增添了一些新厕所……。似乎这个村子今年的增产任务没有什么问题了。经过地委检查工作的同志在群众中了解,实际情况如何呢?一、村里原只有四个@犋组,没有牲口的依然没参加互助,而这四个组内部有没问题,如何提高,也没有分析研究;二、猪圈是改造了一些。但是,猪仍和过去一样,在猪圈外跑着,圈里没有积粪;厕所的确比过去增加了,但这个每家都有厕所,又很少来往行人的村庄,谁往里面拉呢?三、发动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在该村工作的同志确实是费了很大力气,开会,个别动员,……但该村由于过去蒋匪的抢掠和粮食的歉收,今春十有八家没有饭吃,群众迫切要求的是如何渡过春荒,如何把织的布卖到铁路南去,赚的钱更多一些。我们没有从群众这种情况出发,提高土布的质量,设法推广销路,在必需与可能情况下,组织妇女参加农业生产,而不据实际情况、需要与可能,反到处讲:“纺织没有前途了”;硬去动员妇女下地锄麦;非常形式主义地让群众多加厕所,改造猪圈,开会。但究竟对生产起到了什么作用,就很难讲了。四、春耕及时下种虽做到了,但因没有等价,违犯了自愿两利的原则,造成了中农不满。从这里不难看出,当地县区在对于这个村子的领导上官僚主义是相当严重的。为什么发生这种现象呢?一、在布置工作时缺乏逐级的具体化,地委布置到县,县照样布置到区,区照样布置到村。关于工作的目的性,亦未明确的讲解:为什么要组织起来生产,如何领导;使干部只能空洞的在原则理论上了解,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领会:组织互助对村里群众的切身利益有什么好处,群众需要怎样的互助,如何去组织等等,则仍在思想上没能很好的解决。因之,在生产领导上有很大的盲目性。二、工作布置下去之后,紧接着是要报告,要数目字,对具体深入的调查研究,帮助总结经验,及时告诉干部如何工作,哪些作的对,哪些作的不对,逐渐培养和提高干部的领导能力,却作的少(目前干部少而弱,领导上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尤其需要)。因之,区里开过村干会之后,工作组便到村里问数字,村里如何应付这一工作呢?有的村还统计,有的村随便报,如蔡海区陈海村的村支书说:“调查时就说咱挖了多少粪坑。”如果把这样的统计材料弄到一块当作全面的材料来说明问题,指导工作,那是很危险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