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漳河水引上太行山——记上遥人民公社修建漳南渠的生动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11-10
第5版()
专栏:

漳河水引上太行山
——记上遥人民公社修建漳南渠的生动事迹
上遥人民公社,处在太行山深山峡谷中,只有五千多人,是山西黎城县的一个小公社。这里紧靠漳河,但土地大都在山坡上,十年九旱。当地劳动人民世世代代都想引水浇地,可提起修渠,有些人就望着高山,摇摇头说:“要想修成渠,除非水倒流。”
能不能引漳河水浇地?上遥公社的贫下中农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忠诚,活学活用“老三篇”,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和鼓舞。他们决心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漳河南岸开工修建一条盘山大石渠,把几千年白白流走的漳河水,引上一百多米的高山浇灌田地。
这条渠从襄垣县引水,流经上遥公社十个大队,全长六十四华里,从一九六六年二月开工,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战,劈掉坚硬的石英岩十五万方,凿穿总长达八百多米的十一个山洞,跨过七十八条大小沟壑,筑起五条大坝。现在,已经修成四十五华里,有四千亩土地开始受益。
一九六六年二月七日,冰雪在地,三百多名贫下中农齐集公社,举行了隆重的修建漳南渠誓师大会。会上,第一件事就是发给大家“老三篇”。当时的公社党委书记、现在的革委会主任高长春说:“咱们贫下中农改变山区贫困面貌,不靠天,不靠地,就靠这本红宝书。”当场,许多贫下中农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们纷纷表决心:“我们拚着命也要为毛主席争气,修不成漳南渠,誓不罢休!”他们高举红旗,怀揣红宝书,背着行李,带着粮食,扛着工具,踏着积雪,浩浩荡荡到五十里外的大山上。
把漳河水引上山,面临着许多艰险。一小撮阶级敌人也乘机兴风作浪,千方百计破坏开山修渠。面对大自然的艰险和阶级敌人的破坏,贫下中农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把毛主席光辉的“老三篇”当作座右铭来学,工前学,工间学,工后学,遇到困难,就带着解决困难的问题学。他们以张思德、白求恩、老愚公为榜样,越学心越亮,越学劲越足,越学胆越大,一次又一次地粉碎阶级敌人的破坏,战胜施工中的艰险。“高崖山”是高达二百八十米的悬崖。渠道要从这半崖上通过,就得用大绳把人捆住悬空操作。极为艰险的任务摆在面前,谁来干?贫下中农、基干民兵,一个个挺身而出,争先报名下崖。五十九岁的老贫农李文耀,见大家下崖,就跑回家里把自己的大绳取来,说:“下崖危险,让我来!”李文耀怀揣宝书,手握长杆,腰系大绳,高声朗读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顺绳而下,吊在崖壁上,挥舞锤头,打钢钎,凿炮眼,点炮,排险。三年来,在开山修渠中,李文耀处处走在前面,下崖达五千多次。他说:“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心中有了‘老三篇’,胆不寒来心不惊。”十八岁的贫农儿子焦乃良,在大战“黄崖山”时,抡锤过猛,浑身是汗,冷风刺骨,得了重感冒。医生不准他再上工,他说:“张思德、白求恩为人民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怎能因小病小伤轻易离开火线呢?”第二天他又坚持上了战场。山高风大,使他病情加重。在昏迷中,他仍不断地喊:“这里危险,我来干!”焦乃良为了改天换地的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在修拦河大坝时,县里来的一个人说:“筑这样的大坝得用大同水泥,河南粗沙,太原的铁筋,洪水才冲不垮。”钢筋铁骨当然结实,可是一合算,买材料就得一万五千元。有没有既好又省的办法呢?公社请了些有经验的贫下中农,就地开了个“诸葛亮”会。大家根据在河边垒地坝的实践经验,用石灰、粘土、沙掺合成的“三合土”砌坝,结果大坝修得坚如磐石,任凭洪水猛冲也纹丝不动。五十多岁的老贫农江金廷,牢记毛主席“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的伟大教导,烧石灰时,把用炭改成用煤,有炭核就拣,见煤面就扫,三年如一日。
经过艰苦奋战,上遥公社社员筑起了“渠首坝”,削掉了“阎王鼻”,攻克了“洞角湾”,制服了“琉璃坪”,战胜了“老沙滩”。在最近几个月中,他们继续以气吞山河的革命气概,在渠线前进方向的大沟上建成“团结桥”,让渠道迅速向前延伸。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的日子里,上遥人民公社社员提出要加快漳南渠工程的建设速度,不只扩大本公社的水浇地,而且要让漳河下游的人民公社也早日实现水利化。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