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战士——郑加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11-16
第4版()
专栏: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战士——郑加训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某部荣立一等功的共产党员郑加训,就是一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战士。
今年七月下旬,北京部队某部七连驻地河北省抚宁县榆关地区连续下雨,二十八日下了一夜大雨,天明燕山山洪暴发,奔腾咆哮的洪水向沙河倾泻,造成水位猛涨。七连的采沙器材,都在工地的河床里,淹没在洪水中。连长拂晓起床查哨时发现这一情况,立即组织人员打捞。一班战士郑加训,跑在抢救队伍的最前面。河水急剧地上涨着,流速越来越猛。为了使国家财产不受损失,郑加训奋不顾身地跳进水里拆作业台。他那里艰险冲向那里,一次又一次地在激流里往返,直到十点多钟,才和全连同志一起,把国家财产全部抢救上岸。
上午十一点半,河水越来越大,奔腾咆哮的声音一直传到几里路外。这时,突然传来二连一名战士在来七连传送通知过河时被洪水冲走的消息。七连指战员立即飞奔到河边抢救。首先来到河边的一排指战员,一面沿河岸寻找,一面从每班中抽三个水性好的游到对岸去寻找。当时,上级考虑到郑加训早晨经过连续打捞器材六个小时,已经非常疲劳,就没有让他下水。但是,一心想着营救二连战友的郑加训同志忘记了自己的一切,他二话没说,“扑通”一声就跳进了水里,同十几名同志一起奋力游向对岸。洪水夹着泥沙碎石,吼叫着奔驰而下,风雨不停地吹打着,水面上顷刻间响起了一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口号声。
战士们在洪水中英勇地搏斗着。已经非常劳累的郑加训游到河中心,顶不住几个浪头的袭击,连喝了几口泥水,已经有些支持不住了。班长姚玉庆发现后,马上游过来救他。姚玉庆让郑加训拉住自己的左手,自己用右手奋力游向对岸。突然,几个浪头劈头盖脑地向他们打来,把他们冲下十几米远,陷入了激流漩涡,两个人眼看都有被洪水吞没的危险。在这危急的时候,郑加训毅然放开拉住班长的手,并且用力把班长一推。当姚玉庆猛回头来营救他的时候,郑加训已经被凶猛的洪水吞没了。
郑加训用力一推,班长姚玉庆脱险了,可是他自己却英勇牺牲了!
郑加训同志为革命牺牲的消息传出后,震动了沙河两岸。贫下中农、革命干部、红卫兵小将,都向沙河边涌来。人们望着他的遗容,摸着他那打了厚厚一层茧子的双手,不由得泪水夺眶而出。
在这时刻,人们的心头翻腾着他为人民利益赴汤蹈火的一件件往事: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小米河头村场里堆着的刚打下的粮食,因为电线泄电引起失火,眼看全村的粮食就要化为灰烬。这时七连指战员正乘车路过那里,火光就是命令,司机刚把车煞住,大家就一跃下车,飞奔火场。第一个跳下车、冲在最前头的就是郑加训,他来不及脱衣服就第一个趟过两道沙河,第一个抄起水桶,第一个冲进火堆,和大家一起保护住了刚收下的几万斤粮食。
又一次晚饭后,距七连驻地几十里远的森林失火。当时,郑加训正外出执行任务,回来时没有赶上连里派去救火的汽车。为抢救人民的财产,他就和排里其他十二名同志一起急行军九十华里,连夜赶到现场……。
沙河两岸的贫下中农记得,一九六六年八月,郑加训住家房东贫农张大娘的儿媳妇突然患病去世了,留下一个不满月的小女孩,不到两月,张大娘的老伴也去世了。家中只剩下大娘和几个小孩。大娘整天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郑加训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教导,把毛主席像端端正正地贴在大娘家的墙上,多次和大娘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教导,鼓励她去战胜困难。婴儿病了,他就帮助大娘抱到医院里去治;没有奶吃,他就买来奶粉送给大娘喂。三年来,他帮助张大娘把婴儿养大。张大娘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她教会孙女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毛主席万岁!”“解放军叔叔好!”
一九六七年一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疾风暴雨冲击着沙河大队。当时,篡夺了沙河大队领导权的一小撮阶级敌人,对贫下中农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妄图把这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镇压下去。在这关键时刻,郑加训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为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冲锋在前。他每天手捧红宝书向贫下中农宣传毛泽东思想,坚决支持贫下中农向阶级敌人斗。经过反复较量,大队的贫下中农终于挖出了一小撮阶级敌人,成立了大队革命委员会。
三年来,郑加训时时刻刻关心着文化大革命。他住到那一个生产队,就帮助那一个生产队的干部做工作;他住到那一院,就帮助那一院的贫下中农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向他们宣传毛泽东思想;他住到那一家,就同那一家贫下中农一块忆苦思甜,讲阶级斗争史。在沙河大队,他先后住过六户贫下中农的家,户户都贴上了他送的毛主席像。贫下中农都热情地称赞他:“郑加训同志真不愧是毛主席培养出来的好战士,人民的子弟兵。”
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
郑加训同志所以能成为一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优秀战士,正是毛泽东思想哺育的结果。
郑加训同志解放前出生在湖北省一个贫农的家庭里。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他家地无一垄,房无一间,全家成年累月给地主扛活,吃不饱,穿不暖,受尽了压迫和欺凌。爷爷惨死在地主的皮鞭下,年纪轻轻的伯父活活饿死在大路旁,父亲从小就给地主扛活,受尽了人间苦,母亲给地主当佣人,苦难的日子折磨得她哭瞎了双眼。是毛主席和共产党,把他一家从苦海里救了出来,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父母亲常把旧社会的苦难家史讲给他听,要他永远听毛主席的话,永远跟毛主席走。
一九六五年春天,郑加训来到了人民解放军这所毛泽东思想大学校里。在部队的教育下,他立志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毕生的任务。他第一次领到红光闪闪的毛主席宝书后,就经常捧在手里孜孜不倦地学习。他认不得几个字,学习有困难,但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买了本字典,坚持一手拿毛主席的书,一手拿字典,刻苦地学。五年来,他以惊人的毅力,背熟了“老三篇”,通读了《毛泽东选集》四卷,熟记了毛主席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发出的一系列最新指示,还写了大量的学习心得。
郑加训平时特别注意自觉地培养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一次,他患了重感冒,发高烧,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走起路来头晕眼花。但是,他忍着疾病的痛苦,硬要坚持和大家一起上工地。同志们耐心地劝他在家休息,可是他手捧着“老三篇”,同志们在前面走,他就在后面一步一步跟,走不动了,就蹲下来休息一会儿再继续走。到了工地后,领导上给他安排了一个轻活干,可是他干起来没有个头,把轻活变成了重活,结果昏倒在沙滩上。几年来,他就这样一直战斗在施工的岗位上,做到了最艰苦的担子争着挑,最困难的事情抢着干,最关键的时刻首先到,最危险的地方带头上。他为自己能当上一名毛主席的战士而自豪,为自己能为人民艰苦奋斗而感到光荣。连里同志都高度地称赞他:
“小郑小郑,个子最小骨头最硬。”五年来,他三次被树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标兵,牺牲后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为表彰郑加训同志的英勇事迹,北京部队某部党委发出命令,为郑加训同志追记一等功,并号召全体干部、战士向郑加训同志学习。
新华社通讯员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