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凯歌——记湖北省沙市晶体管厂工人艰苦创业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11-24
第4版()
专栏: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凯歌
——记湖北省沙市晶体管厂工人艰苦创业的事迹
沙市晶体管厂是工人遵照毛主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建设起来的。一九六六年春天开始建厂时,只有三个复员军人和五个从来没有制造过晶体管的工人,那时一无厂房,二无设备,三缺资金。三年多来,他们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激烈的两个阶级和两条路线斗争中,建起了一座能够生产多种晶体管产品的工厂。
设备从那里来?在沙市晶体管厂,一开始就围绕着生产晶体管的关键设备——扩散烧结炉,出现了一场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
买一台扩散烧结炉要一万多元钱。有人说,扩散烧结炉是高级设备,还是向上级要钱去买吧。但是,晶体管厂的工人们响亮地回答:躺在国家身上当“伸手派”,不是我们工人阶级的本色。我们要遵照毛主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伟大教导,自己动手,土法上马,制造扩散烧结炉。
他们和来厂劳动锻炼的华中师范学院的革命师生一起,认真分析研究了扩散烧结炉的设计资料。他们发现,这个被资产阶级技术“权威”说得神乎其神的“庞然大物”,有些部件可以省掉,有些装置可以因地制宜地加以修改,制造设备的有些材料也可以用当地生产的普通材料代替。经过几天的反复琢磨,他们画出了扩散烧结炉的草图。
要把图纸变成设备,面临的困难更多。那时候,厂里还没有制造设备的地方。工人们以大庆工人头顶青天,脚踏草原,开发大油田的革命精神为榜样,在一块荒地上摆开了制造扩散烧结炉的战场。没有现成的材料做炉体,他们就买旧钢材、角铁,自己动手焊接。没有车床加工零件,他们就到沙市的几家机械厂去,趁别人吃饭、休息的时间,借用他们的车床,自己动手加工。他们怀着一个强烈的意志:早一天造出扩散烧结炉,晶体管厂就能早一天建成投产。
正当设备制造工作胜利前进的时刻,一个难题发生了:扩散烧结炉有一个重要部件氧化铝管,表面需要车成一圈圈象筷子那么粗的螺纹,而工人们跑遍了沙市的机械厂,都不敢承担这个加工任务。到武汉市去加工吧,势必要延长扩散烧结炉的制造时间。这时,工人们想出了一个“蚂蚁啃骨头”的办法:两个人用腿夹紧氧化铝管,一个人用钢锯在中间一圈一圈地锯。就这样,三个人接连苦干了三整天,硬是把一米长的管子加工成了。十五个紧张的日日夜夜过去了,沙市晶体管厂的第一台设备——扩散烧结炉胜利诞生了。经过试验,它的质量合乎设计要求,成本只花了一千多元。
一九六七年冬,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搏斗中,沙市工业部门的一小撮不甘心失败的走资派,抓住当时晶体管厂的产品质量暂时还不够稳定的问题,在暗地里煽阴风,点鬼火,妄图把新生的晶体管厂扼杀在摇篮里。
但是,晶体管厂的工人并没有被走资派制造的压力和困难所压倒。他们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同一小撮走资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针锋相对的斗争。工人们一针见血地指出:“走资派一心想砍掉的不是一个小小的晶体管厂,而是反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伟大方针。”工人们把对走资派的愤恨化为奋发图强,突破晶体管质量关的行动。复员军人、金工车间工人李洪林,病还没有完全好,就急着回到工厂,坚持试验。工人们劝他回去休息,他说:“现在不是我躺在家里休息的时候,只要晶体管质量过关,我累死也心甘。”青年工人董定忠在苦练管蕊装配的基本功时,忘了吃饭、睡觉,日也练,夜也练,终于掌握了这项技术,成了攻关的闯将。
经过工人们反复研究试验,不断提高操作技术,迅速攻克了产品质量关,于一九六八年四月生产出了第一批高质量的晶体管,经过检验,质量合乎国家标准。
沙市晶体管厂的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制造出晶体管的事迹,受到上级机关的赞扬,来厂里参观的人多起来了。就在这时候,有的人嫌操作自制的扩散烧结炉太热,提出要买一台洋设备代替;厂革委会的个别成员也开始滋长了认为自己“蛮不错”的情绪。
这些事引起了厂革委会的警惕。革委会的委员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了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主席的教导,使大家心明眼亮。他们在建厂初期搭起的一间破茅棚里,办起了一个展览会,请三年多以前参加过创建工厂的老工人,向全厂革命群众和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靠毛泽东思想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工人们在展览会上想想过去,看看现在,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们激动地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传家宝,千秋万代要记牢。”
沙市晶体管厂继续大踏步地前进了。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