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一张白纸画新图——河南省叶县辛店公社红沟生产队十一户贫农社员的艰苦创业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11-25
第3版()
专栏:

一张白纸画新图
——河南省叶县辛店公社红沟生产队十一户贫农社员的艰苦创业史
河南省叶县辛店公社红沟生产队的十一户贫农社员,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的教导,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把一个千年沉睡的荒凉山沟,建设成了一个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立下愚公移山志
红沟位于伏牛山的东麓,三面环山。过去,这里流传着一首歌谣:“红沟野草埋人深,虫蛇遍地虎狼群,行人不从此处过,路断人稀无烟村。”但是人们相信:长草的地方就能长庄稼。距红沟五里远的徐庄的劳动人民,很早就议论着开发红沟两面坡上的土地,但在那吃人的旧社会,人们的愿望只能是空想。
解放后,徐庄的劳动人民曾经到红沟开发了一些土地,但是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的干扰和破坏下,种一葫芦打半瓢,很快就又重新荒废了。
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象春风一样吹到了徐庄大队贫下中农的心坎上。一个
“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在徐庄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
夜里,副大队长魏福全和爱人黄凤坐在灯下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的指示。魏福全说:“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咱们发动社员开发红沟去!”黄凤兴奋极了:“对!这是大家的愿望,咱去串连人。”说罢,两人提着马灯出去了。
几天以后,杜贵良、姚艮志、魏国丰等十一户贫农社员聚集在魏福全家,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愚公移山》和“农业学大寨”的指示。大家越学心里越亮堂,越学心情越激动。杜贵良问大家:“咱们能不能把这个荒山沟改造过来,为社会主义出把力?”“能!”大家站起来异口同声地说:“有毛主席给咱领路,有老愚公做榜样,只要咱不怕苦,把命豁上,没有闯不过去的难关!”
十一户贫农社员开发红沟的要求反映到旧公社党委内,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两条路线斗争。
公社的革命干部相信“乡村中一向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贫农。”他们说:“只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就会变成无穷无尽的力量,就能把荒山沟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另一种人冷冰冰地说:“红沟除了荆棘便是杂草,就凭你那几户能开成吗?还是安分守己吧,鸡毛那能飞上天!别干那画虎不成惹人笑的事。”
前者,十一户贫农听了,心里热乎乎的,受到了很大鼓舞;后者,把他们的肺都快气炸了。他们斩钉截铁地说:“有毛主席给我们撑腰,我们一定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一定要叫鸡毛飞上天!”
这时,一些“好心”的人也出来奉劝说:“在家有吃有穿,何必去找苦吃!”十一户贫农响亮地回答:“光我们有吃有穿还不算,要叫天下的穷人都有吃有穿。我们就是为了找苦吃,越苦越能磨练革命意志,那有舒舒服服能建设社会主义的?那有不动一枪一刀能消灭帝、修、反的?”
一小撮阶级敌人也从阴暗角落里放毒:“哼!看着你们笑着去,等着你们哭着回来。”十一户贫农针锋相对地痛击道:“我们笑着去,我们还要笑着在那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红沟!等着哭的正是你们!”
十一户贫农社员是开顶风船的人。公社里有些人威胁说:“走可以,不能带集体的一草一木!”大家举起铁一般的拳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我们就靠这双手,任何困难能克服,人间奇迹我们创!”
“那我们今后就不管你们了。”
“有毛主席管我们,谁靠你们管!”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十一户贫农社员立下了愚公移山志,于一九六五年一月十二日,怀揣毛主席的红宝书,在徐庄广大贫下中农的欢送下,踏上了开发红沟的革命征途。
一穷二白干革命
革命的征途上,有多少困难啊!但在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红沟人的眼里,困难常常有,迎着困难走,革命骨头硬,困难化水流。
严冬,十一户贫农社员来到红沟安营扎寨。十二名男劳力、八名女劳力,建立了红沟生产队,大家选举杜贵良担任生产队长。这红沟生产队有多大家业?没有房子,没有犁,没有车辆,没有牛,有的是光辉的“老三篇”和二十双勤劳的手。
面对荒山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杜贵良领着大家高声朗诵毛主席语录:“我们和全体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排除万难,达到胜利的目的。”
红沟人一穷二白干革命,迎着困难一步一步地前进,摆开了与天奋斗、与地奋斗的战场。
红沟人要盖房的消息传到了徐庄。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摇头说:“红沟没有一块石头下墙基,盖了房子,一场大雨,墙倒屋塌。”红沟人说:“这好办,我们去找石头。”杜贵良领着男女老少翻山越岭地去找,到河滩里去拾,白天积,夜里运。小孩子用手搬,大人靠肩挑、背驮。小孩砸破了脚,大人压肿了肩,背上的棉袄磨开了花。白天黑夜,风里雨里,把一块块石头运进了红沟。没有草到山坡去割,没有土坯自己制,没有木料到邻队去借,没有匠人自己干,就这样动工了。夜里,大家就露宿在山坡上,早上起来,头发、眉毛、被子上结了一层白乎乎的霜。泥冻结了,点把山草烤化开。手冻僵了,放在嘴上哈哈热气接着干。女社员们从徐庄送来了饭,馍冻了,罐子里的饭结成了冰。大家说:“饭是凉的,可心里是热的,咱胸怀朝阳化冰雪!”徐庄的社员们看到红沟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赞叹地说:“红沟人可真能吃苦啊!”红沟人说:“干革命就是和苦打交道的,怕苦不革命,革命不怕苦!”杜贵良领着大家活学活用“老三篇”,艰苦奋斗四十天,盖起了八间房子。大家办的头一件事,就是把毛主席像恭恭敬敬地挂在屋子的正中间,千年沉睡的山沟里升起了红太阳。
要开地,没有工具,社员们从家里带来的锄头在这里根本不能用。这时,有人开了腔:“听说公社最近要拨给咱一笔钱,咱们买工具。”杜贵良听了没有吭声,他给大家读了一条毛主席语录:“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社员们说:“听毛主席的话,自力更生。咱怎能向国家伸手?”杜贵良说:“这话说得对,没有工具咱们自己造!”
杜贵良学过铁匠手艺,他从邻队借来了风箱和炉子。社员们把家里的废铁找出来了,把自己积蓄的钱拿出来了,把积攒的鸡蛋也拿出来了。女社员王趁的儿子有病,也舍不得吃鸡蛋,把它交到了队里。社员们还上山挖药材。就这样七拼八凑,买来了铁和炭,自己动手造出了工具。炉火通红暖人心,叮当锤声震山谷。
为了加快开发红沟的步伐,社员们开始议论买牛的事情。恰在这时,旧许昌地委的一个走资派来到了红沟,他为了捞取政治资本,想把红沟这个典型记在自己的名下,妄图用经济收买的手段,把红沟引向邪路。他别有用心地说:“光靠人挖地多苦呀,我批给你们贷款,买上几头牛犁地多省劲。”红沟人一听,当场就驳斥说:“我们不要贷款,我们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这里有的是牛!”那个走资派蔑视地问:“你们的牛在哪里?”社员们用手一指说:“在山坡上,有那么多草,何愁没有牛用!”这个走资派灰溜溜地走开了。
割草换牛的战斗打响了。社员们挥镰上阵,斗志昂扬。草棵里毒蛇乱窜,蚂蜂成群。一个一个都被蚂蜂螫遍了,眼肿的合住了缝,手肿的握不住拳。但是,社员们谁也没有惧怕退缩,魏福全劝大家休息,社员们说:“蚂蜂螫了几下算什么,咱这是和帝、修、反打仗,挂了几个花也不下火线!”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红沟人,苦战奋斗两个月,割山草四万多斤,换回了两头耕牛。
红沟人就是这样,把一切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点上,把前进路上的困难,一个一个搬开,踢倒,粉碎!
甘洒血汗写春秋
红沟人天不怕,地不怕,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不计报酬,不图享受,没日没夜地苦战奋斗,哪里来的这股革命干劲?
红沟人回答说:“我们不靠天,不靠地,靠的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红沟人是用毛泽东思想哺育的当代“愚公”。
数九寒天,一场大雪过后,开荒的工地上却是一片热气腾腾。社员们一锨一锨地挖,一钯一钯地翻。地冻的叮当响,一锨下去划层皮,一钯下去三个眼。腿累肿了,手裂了,腿上、手上崩开了口子,血直往下滴。魏福全脚肿得穿不上鞋;魏书建腿肿得上不去床;杜贵良手裂得连碗都不能端,只好把碗放到床沿上,自己凑上去吃。可是一到工地,个个象雄狮猛虎,“地动三河铁臂摇”。手上的裂缝越震越大,越来越多,社员们谁也不在乎,他们用椿树胶放在火上烤化粘住,再干。雪地里,他们脱掉棉衣穿单衣,汗水把单衣浸得好象雨淋一般,他们干脆脱下衣服赤着脊梁干,头上热气腾腾。过路的人被这种精神所感动,问道:“你们忘了这是冬天?”红沟人回答说:“天冷,冷不了我们的热心,地冻,冻不了我们的决心,寒风吹不倒我们的信心!我们这里是毛泽东思想的春天。”
开荒的工程在进行着。“活智叟”看到开荒的艰难情形,唉声叹气地问:“你们这样一锨一钯,开到何年何月才能开完?”红沟人回答说:“愚公一家能搬山,我们十几家人还开不了这点荒地!”红沟的孩子们也站出来说:“我们子子孙孙开下去,总有一天要开完!”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山坡上响起了一个声音。这声音,淹没了“活智叟”们的胡言烂语,这声音,鼓舞着社员们的战斗士气。红沟人发扬“每天挖山不止”的革命精神,开了一块又一块。
在前进的道路上,红沟人得到的最大启发是:苦干能出智慧,苦干能出经验,苦干能出奇迹,苦干能出好汉,苦干能创新业,苦干能保江山。
播种的季节,红沟人按照毛主席的“八字宪法”,在开出来的土地上实行精耕细作。魏国丰从邻队借来了耙,套上两头小牛拉耙。社员们看到牛小力弱,进度迟缓,又是心疼,又是着急。魏福全说:“咱种地,也要和帝、修、反争时间,牛的力量小,咱们帮助拉耙。”一句话提醒了大家,几条好汉拉起了套绳。杜贵良的臂部长个大疮,流血流脓,粘在了衣服上,但他从来没有吭过声。他咬着嘴唇,头上的冷汗噗嗒噗嗒往下掉,一个劲地往前拉。社员们从衣服外面看到了血脓,劝他休息,他却乐观地说:“中国人死都不怕,流点血汗算什么?”拉耙的几条好汉,发扬了不怕艰苦的精神,套绳把肩膀勒出了血,又磨成了老茧。他们的灵魂深处只有“公”字的广阔天宇,没有
“私”字的立锥之地,他们在红沟的土地上,迈开了“公”字的步伐!
汛期到来了,七月的一天,倾盆大雨,山洪暴发。堰冲垮了,地冲流了,庄稼冲毁了。阶级敌人幸灾乐祸:“这次红沟人总得哭着鼻子搬家了。”
然而,他们怎能明白,这些困难那能吓倒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红沟人,大家反复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他们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没有泄气,没有灰心。他们说:“土地受灾了,只要我们思想上不受灾,别说是下了这点雨,就是下刀子下剑也不怕!”暴雨使红沟人锻炼了意志,暴雨使红沟人磨练了思想。他们个个更加飒爽英姿,日以继夜,夜以继日顽强地进行救灾。当头烈日晒的他们身上起泡,地上热泥沤的他们脚上生疮。为了抢时间,有的一天只吃一顿饭。他们晕倒了爬起来,忘我劳动,为革命不顾个人安危。人心齐,泰山移!就这样把冲垮的堰修复了,把冲流的地整好了,把冲毁的庄稼又扶起来。这一年,仍然获得了好收成。
迎来春色展新图
红沟人一直是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搏斗中前进的。一九六六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骤雨,席卷到了红沟大地,红沟人高举“对反动派造反有理”的大旗,大造了以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为首的一小撮走资派的反,顶黑风,战恶浪,勇敢地捍卫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红沟人把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从而也把改天换地的斗争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红沟人迎着革命的风雨,踏着战斗的激浪,在红沟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洒下了血汗,在红沟的每一树木上都留下了指印。艰苦奋斗四年多,终于把蓝图搬到了山沟,开发出了二百一十亩土地,建造了四十间房屋,发展耕牛十三头,驴两头,羊八十多只,栽果木树和用材林一万三千五百多棵。在迎“九大”的战鼓声中,在邻队的协作下,修了一座能蓄三万多方水的小型水库,养了两万尾鱼……。真是:当代“愚公”多壮志,双手绣出地球红。
红沟人有着宽广的革命胸怀,他们从第一年起,年年向国家出售余粮。有人惊奇地问:“红沟人是勒紧裤腰带走过来的,现在该享享福了,国家又没有分配给任务,为啥不留下自己多吃多喝?”红沟人说:“毛主席叫我们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世界革命,现在天下还有许多穷人饿着肚子,咱怎能光顾自己呢?帝、修、反疯狂反华,我们要备战备荒,彻底埋葬帝、修、反!”
红沟是一幅新图,一幅还没有完成的杰作。在“九大”精神的鼓舞下,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红沟人,决心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断革命,继续革命,把这幅新图画得更美,使这幅新图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叶县革委会、人武部通讯组
许昌地区革委会、军分区报道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