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阅读
  • 0回复

在继续革命的大道上阔步前进——记西沟大队贫下中农、共产党员斗私批修改变精神面貌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12-01
第4版()
专栏:

在继续革命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记西沟大队贫下中农、共产党员斗私批修改变精神面貌的事迹
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领导的山西省平顺县金星公社西沟大队,广大贫下中农和共产党员在过去艰苦岁月里,跟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发扬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和全国人民一道,挖倒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毛主席“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光辉思想指引下,西沟广大贫下中农和共产党员坚决走集体化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使西沟由穷变富。
在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西沟广大贫下中农、共产党员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一小撮阶级敌人斗,与天斗,与地斗,革命搞得轰轰烈烈,生产连续三年获得大丰收。
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有些人开始产生了“敌人倒了,生产好了,可以稍微松一松、歇一歇了”的思想。是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武装了他们的头脑,擦亮了他们的眼睛,看清了新形势下的阶级斗争。于是,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革命没到头,革命要继续”。他们下定了一个决心: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继续以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批判资产阶级,批判修正主义,挖掉头脑中的封、资、修思想这三座大山,把西沟办成红彤彤的毛泽东思想大学校。
用毛主席继续革命思想批判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一个路线,一种观点,要经常讲,反复讲。只给少数人讲不行,要使广大革命群众都知道。”西沟广大贫下中农、共产党员把学习两条路线斗争史和开展革命大批判结合起来。他们首先进行忆苦思甜活动,把对剥削阶级、对剥削制度、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仇恨搞得深深的。在这个基础上,深入展开革命大批判。
他们开展革命大批判有三种形式:
一种是结合两条路线斗争史系统地批。西沟大队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和叛徒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作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一九四八年,刘少奇和他的同伙大搞形“左”实右的“搬石头”运动,妄图把西沟这面当时被誉为“边区农民的方向”的红旗搬倒。一九五三年,刘少奇刮起一股砍社的妖风,把现在属于西沟大队的池底、南赛两个初级农业社砍掉了。一九五五年,刘少奇这个叛徒又刮起一股“反冒进”的妖风。在这股妖风影响下,省里派来一个“工作组”,趁李顺达正在北京开会的时候,强迫西沟的共产党员带头把入了社的牲口牵回去。一九六一年前后,刘少奇又刮起了“三自一包”的妖风,又有一些人到西沟来搞“包产到户”的试验。这些事实,是刘少奇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铁证。西沟的贫下中农和共产党员们就抓住这条线,把它作为活教材,系统地批,反复地批。
通过这样批判,大家进一步分清了什么是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什么是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进一步看清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阶级敌人并不甘心于自己的灭亡,他们还会千方百计地妄图通过他们的代理人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破坏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
另一种是结合工作批,做什么工作就批刘少奇在这方面散布的修正主义流毒。搞分配,搞管理,就先批判刘少奇的“工分挂帅”、“物质刺激”等黑货。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就先批判刘少奇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整党建党,就先批判刘少奇的黑“修养”和黑“六论”。西沟的贫下中农和共产党员们说,这样批,边批边做,做起工作来就方向明,干劲大,效果好,毛泽东思想的根子扎得牢。
还有一种是在日常劳动和生活中处处批。这种批判,不拘形式,那里有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流毒,就在那里批。有一次,第二生产队一些社员往场上运庄稼,有人用小车推,一次推四捆,有人用扁担挑,一次挑两捆,工分记得一样。有的人就觉得推车的吃了亏。这个思想一冒出来,另一些社员感到不对头,他们认为,车是集体的,靠集体的优越性用上了车子,比挑担的已经省劲了,应该更加一心为公劳动,现在反而觉得吃了亏,这不是中了刘少奇那一套“工分挂帅”的流毒吗?于是,他们就地批判了刘少奇的“工分挂帅”,使大家的思想觉悟提高了一步。
他们的这种批判,不是对那个人,而是从大家身上发现问题,批的是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这种批判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一种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好形式。批判的时候,各人都充分发表意见,最后分清了是非,弄清了思想,增强了团结,大家都很高兴。
用毛泽东思想批判资产阶级“私”字
西沟大队的贫下中农和共产党员们通过革命大批判,深刻认识到,只有很好地斗掉了“私”字,才能更好地把反修斗争进行到底。因此,他们狠挖狠斗每个人头脑里的资产阶级“私”字,让无产阶级的“公”字在灵魂深处扎根。于是,他们广泛地开展了斗私活动。特别是共产党员们,在斗私中打冲锋,当模范。
共产党员马何则,今年五十八岁了。一九五五年,省里派来的那个“工作组”,首先强迫马何则带头牵牛回家,当时他坚决顶了回去。他说:“我是个共产党员,我只知道听毛主席的话,带头入社,不知道带头出社。”他平时起早搭黑,辛辛苦苦工作,算是把心都操在“公”字上了。但是,在这次文化大革命中,群众因为他工作方法上有缺点,给他提了些意见,他心里就有点不舒服了。他很快觉察到这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思想在作怪。他就抓住这件事,在群众中一次又一次地深挖狠斗自己的“私”字,进一步提高了继续革命的觉悟。
河南省许昌县桂村公社水道杨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杨水才为革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光辉事迹发表后,西沟的共产党员们进一步以杨水才同志为镜子,一方面自觉斗“私”,一方面主动到群众中去“上门求医”,让群众用杨水才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样,既提高了自己斗私的水平,又推动了群众的斗私活动。
广泛地经常地开展斗私批修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西沟的干部、共产党员和贫下中农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特别是干部和共产党员们都争做执行、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一心为公,一心为革命的模范。有一次,眼看洪水要把河湾里的大麦淹没了,下河滩已经很危险。在这个关键时刻,干部们高喊“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带头冲了下去,冒着被河水冲走的危险,把大麦收了回来。又有一次,西沟来了个剧团,晚上演出时,副大队长申纪兰在会上讲话后就不见了。一会儿,人们发现晚上应该看羊的羊工来看演出了。原来,申纪兰讲完话,想到羊工成天在野外,看戏的机会少,就主动去替换了这个羊工。
类似这样一心为公的事,在西沟的干部和党员里是很多的。有的同志盖了房,看到集体需要,就把房子无代价地让给集体使用,自己一家住在小窑洞里。有的同志在大队实行合作医疗以后,看到卫生所底子薄,自己有病,仍然尽量自己买药。有的同志在战天斗地中,越是艰险越向前,有病不下火线,受了伤还继续干。有的同志家务事一大堆,但宁可丢下家务事,工作、劳动样样走在头里。他们的口号是: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有了这样一些干部和党员带头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革命干劲更足,整个西沟充满着蓬蓬勃勃的革命朝气。
用毛泽东思想教育青年一代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怎样完成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这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呢?西沟大队的贫下中农、共产党员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培养和教育青年一代,使他们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可靠的接班人,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他们培养青年一代的第一条措施,就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忆苦思甜,让下一代人懂得什么是阶级,什么是剥削。这样的阶级教育是经常地反复地进行的。贫下中农说,这不是学技术,学一遍懂了就行了,这是革命的基本功,要反复讲,反复忆,讲一次能加深一次对旧社会的仇恨,忆一次能加深一次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新社会的热爱。这样反复忆苦思甜,年轻人的头脑里就有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念,树立起决不让三座大山重新压到人民头上的决心。
培养下一代的第二条措施,是让青年们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创业的艰难。
老一辈贫下中农和共产党员不止一次地给年轻人讲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讲先烈们为革命英勇牺牲的光辉事迹,批判刘少奇的“阶级斗争熄灭论”、“读书做官论”、“入党做官论”、“公私溶化论”。这个大队一九三八年入党的老共产党员王周则今年去世了,在追悼会上,李顺达流着眼泪,给年轻人讲王周则艰苦奋斗几十年的事迹,希望年轻人继承革命遗志,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通过这样的教育,西沟的年轻一代认识了无产阶级的政权得来不易,应该把老一辈的革命精神接过来,发扬光大。
培养下一代的第三条措施,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措施,就是让青年人在三大革命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
一种是把青年带到对敌斗争第一线。通过阶级斗争,培养年轻人对阶级敌人的仇恨,使他们在激烈的斗争面前能够明辨是非,敢于同阶级敌人进行战斗。
另一种是,抽一部分年轻人参加整党建党,亲自参加党内的斗争,使他们知道怎样才算得上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必须进行什么样的斗争。
第三种是,让年轻人经受艰苦的锻炼。一九六六年冬天,大队在河滩里修一条三百四十米长、四米高、一米五宽的大石坝;去年冬天,又修一条长一千零七十米的大石坝。过去修坝都是以老一辈为主干的。这两次,都交给年轻人去干。老一辈人教给年轻人的办法,就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斗私批修。年轻人有了毛泽东思想作武器,结果都提前完成了任务。
长治县南呈大队落实毛主席“五·七”指示好,西沟的年轻人要去学习,大队有汽车但不让坐,叫他们背上铺盖跑一百四十多里路,步行一天赶到,回来也不让坐汽车。
年轻人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一次又一次地锤炼,一次又一次斗私批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就在斗争中培养出来,在思想上扎了根。现在,西沟的年轻一代正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茁壮成长,在三大革命斗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