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边疆山区绘新图——记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某团一营军垦战士变荒山为良田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12-19
第4版()
专栏:

边疆山区绘新图
——记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某团一营军垦战士变荒山为良田的事迹
在准噶尔盆地边缘,有一片山区名叫“红山”。这里沟壑纵横,丘陵起伏。土地薄,盐碱大,石头多,寸草不生。一九六五年春,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某团一营军垦战士,怀着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豪情壮志,高举红旗,怀揣毛主席的革命宝书,冒着寒冷的北风,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这里,开荒生产。
军垦战士一到红山,立即在这里安营扎寨。没有住处,就挥镐挖洞,没有水喝,就破冰化水。军垦战士们白天开荒造田,夜晚围坐在一盏盏煤油灯下,如饥似渴地活学活用光辉的“老三篇”。他们越学心里越亮堂,越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向越明确,信心越强,斗志越旺。
为了得到改造红山的第一手资料,他们组成了调查组,爬山涉水,风雨无阻地日夜奋战,测水源,查地形,探讨治碱的方法。有一次,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战士们准备再次渡河查清地形,可是玛纳斯河水突然由几十个流量猛增到八百多个流量,河水拦住了他们的去路,渡河十分危险。面对滔滔的玛纳斯河水,战士们抢险渡河,高声朗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胜利地到达了河对岸。
经过军垦战士二十多天的努力,终于查清了这里的水土情况,为开发荒山打下了基础。一幅改造红山的壮丽蓝图绘制出来了。
边疆的冬春季节,分外寒冷,滴水成冰,战士们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迎着飞雪,劈山挖渠。
由二十四人组成的一支突击队,承担了修筑高空渡槽这项任务。要把数十根大梁立在十多米高的水泥桥墩上,很是困难。没有吊车,他们就爬到两边的山头上用绳子拉,用肩扛。排长、共产党员邢道明,在架设大梁的时候,带头爬上高高的桥架,冒着危险,加紧施工,终于,只用二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一百五十米长的渡槽施工任务。
在“龙口”修筑一座拦河坝,工程更加艰巨。这座拦河坝要把玛纳斯河水引向一百五十多米高的红山渠道上,施工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在艰巨的任务面前,军垦战士们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活命哲学”。他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个个斗志昂扬。湍激的河水把军垦战士投下去的几十方石头一下子冲走了,他们毫不气馁,又把成吨的石头裹在树枝里,推下河去。经过日夜奋战,一道坚固的拦河坝出现在玛纳斯河上。
灿烂的思想政治之花,必然结成丰满的经济之果。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斗,一条四十多华里长的盘山渠道,胜利竣工;滚滚奔流的玛纳斯河水,沿着军垦战士开辟的渠道,绕着红山腰,通过七个险要的山口,穿过十多个山头,流进一百二十多米长的穿山隧道,飞越三座一百五十多米长的凌空渡槽,流进了新开垦的沃野良田,昔日荒凉缺水的红山面貌改变了。军垦战士望着清清的河水流入良田,禁不住激动地连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军垦战士们在每人只有一把铁锹,一根扁担,两只箩筐的情况下,站在冰冻三尺的乱石岗上,挥镐破土,硬是把一座座小山包搬掉了,硬是把一条条深沟填平了。
边开荒,边治碱。战士们在开荒的同时又决心把一块块高低不平的碱滩改造为良田。他们日夜不停地放水洗碱,田埂打了一次又一次,碱洗了一遍又一遍。许多人由于双脚长久浸泡在碱水地里,双腿泡裂了一道道血口子,但是他们谁也不叫一声疼。
被称为“半边天”的妇女排担负着搅沙加肥压碱的任务。知识青年、排长王秀兰带领着妇女排,没有拖拉机,没有马车,就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用爬犁拉肥,她一马当先,拉着四、五十公斤重的肥料,为同志们踏雪开路。一路上她不断地在雪地上写下毛主席语录,鼓励大家“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工效不断提高,全排每人每天平均走五、六十公里的山路,拉爬犁十多趟,每趟运肥一百五、六十公斤,保证了每亩千斤肥、千斤沙计划的完成。
经过军垦战士的艰苦奋斗,红山山区的面貌大变了。条田连片,林带成行。四年来,军垦战士总共开荒造田一万多亩,粮食总产量四百一十多万斤,总共向国家上交粮食三百三十多万斤。军垦战士说:“革命是无止境的。为了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要继续苦干下去。”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