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广阔天地炼红心——记知识青年在会宁插队落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12-21
第1版()
专栏:

  广阔天地炼红心
——记知识青年在会宁插队落户
会师楼下,风展红旗如画,
祖厉河畔,革命歌声震天。
一年前,一批城市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满怀豪情来到甘肃会宁,在会师楼下誓师,又从会师楼下出发,决心走红军的道路,在农村生根、开花。
在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光辉指示指引下,一年来,他们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广阔的天地里锤炼忠于毛主席的红心,在三大革命斗争中改造世界观,思想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在同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毛主席挥手我前进 广阔天地炼红心
去年冬天,知识青年来到新原公社,贫下中农为他们腾出最好的窑洞,给他们送柴、送菜,教他们煨炕、做饭,把他们当亲生儿女看待。可是,有些知识青年却说:“在这土窑里住一辈子,可真苦啊!”为了庆祝新年,欢度春节,贫下中农组织他们参加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排演文艺节目,当排到地主残酷压榨贫下中农的情节时,有些知识青年却笑起来。贫下中农痛心地说:“这些蜜汁儿灌大的娃娃们,真不知道什么叫苦呀!”
于是,贫下中农和他们一起吃忆苦饭,给他们讲家史、村史,领他们参观解放前住的烂窑洞。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贫农说:“孩子,旧社会,咱没有一行土地,没有一块胡基,大半辈子都是在那半山坡上的烂山洞里遮风避雨。要不是毛主席领导咱穷人翻了身,哪里箍得起这新窑呀!”一位苦大仇深的贫农老大爷说:“闺女,你知道狠心的地主是咋剥削咱贫下中农的?四十年前,我夫妻俩逃荒到会宁,这里的山山岭岭都叫狗地主霸占了。我们给地主扛长工,开荒种地,地主连吃饭的工夫都不给,拿一个糠馍馍放在地里,叫我们开上一片,啃上一口呀!”贫下中农的回忆对比,使他们深深地懂得了林副主席指出的一个真理:“不弄清过去的苦,就不知道今天的甜,还会把今天的甜也误认为是苦。”他们深有体会地说:“我们是处处拿城市和农村相比,越比越不对头;贫下中农是处处拿今天同过去相比,越比越觉得甜,越比越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他们决心向贫下中农学习,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与贫下中农同甘共苦,并肩战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今年,会宁遭到几十年未有的旱灾,有些社队窖水吃完了,沟水掏干了,要从几十里外的河里拉水吃。有的老贫农担心知识青年受不了这苦,耐心地教育他们说:“旧社会,遇到这样的旱灾,把咱活活干死都没人管;现在,县革委会专门派出汽车为我们运水,毛主席对咱贫下中农多关心哪!这点苦,可要顶得住。”他们响亮地回答:“放心吧,我们顶得住!贫下中农能受得了多大的苦,我们也能受得了多大的苦!苦,正是磨练自己的极好机会;苦,更能锤炼一颗忠于毛主席的红心!”
有些知识青年刚到农村,总觉得自己比贫下中农干净。经过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才认识到不是贫下中农脏,而是自己的资产阶级思想脏。插队在新原公社东风大队中窝窝生产队的知识青年李彬和潘望宇,今年初夏有一天,和几个社员下河给羊洗澡。社员们一到河边,就两腿夹住羊身,给羊擦洗起来。他们一看羊身上沾满了泥巴、羊屎,不由得嫌脏恶心。就说:“你们洗吧,我俩在两头挡着,不让羊跑。”社员们仿佛看出了他们的心思,笑了笑说:“好吧!”他们站在一边,看着社员们细心地把羊身上的泥巴、羊屎一点一点地洗掉,又把羊鼻孔里的泥土一点一点抠净,越看越感到脸上发烧,越看越感到心里惭愧。心想:贫下中农一心想的是集体,要把羊洗干净;我们心里想的是个人,怕弄脏了自己,思想差距是多么大呀!他们想起了毛主席的伟大教导:“拿未曾改造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干净了,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于是,也跳进河里,和社员们一起洗起羊来,一直把三百多只羊全部洗完。他们感到:不光是洗掉了羊身上的脏东西,而且是在洗掉自己灵魂深处的污垢。
大课堂里学本领 青春献给新农村
一年前,当知识青年初到农村时,有的人看到这里山穷水恶、地广人稀,带着不屑的神气说:“这个小山沟,还用得上高中生!”贫下中农和他们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教导:“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并且对他们说:“山区干旱正需要我们来改造,穷山恶水正需要我们来治理,土地辽阔正需要我们来耕耘。大学生来,我们这里也盛得下,用得着!”
毛主席的谆谆教导,鼓舞着他们。贫下中农的殷切期望,激励着他们。农村实际斗争的需要,使他们感到学校里学的一点东西,很多都是脱离实际的。他们下定决心,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一切。
在新原公社李家原生产队,社员们都称赞知识青年黄明炽是“义务卫生员”。黄明炽在学校就爱学习医疗卫生常识,从兰州到这里插队落户时,随身带了一个医药箱,准备给一起来的同学看病的。后来,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他和贫下中农建立了阶级感情。看到谁咳嗽了,就给送几片药;看到那个发烧了,就给打上一针。社员们看他能看病,有了病就上门找他。上门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他带的药也用掉了很多。他开始有些不大耐烦了。贫下中农看出了他的思想苗头,就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一起批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修正主义卫生路线。毛主席关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教导,深刻教育了他。他下决心要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深更半夜,正在熟睡,听见有人敲门,他就立即披衣起床,赶到社员家里看病。下工回家,刚刚端起饭碗,有人来找,他就马上丢下饭碗,给社员治疗。黄明炽热心为贫下中农看病的事迹传遍了整个原上,远近几里的生产队社员也跑来找他看病,并且称他“黄先生”。黄明炽说:“贫下中农才是我的先生,是他们用毛泽东思想教育我,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为贫下中农服务。”
立下愚公移山志 扎根山区干革命
在会宁北部山区的土高公社,人们遇到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问起他们是那里人时,他们会自豪地回答:“我们是土高人!”
“我们是土高人!”多么豪迈而有力的回答啊!
这个回答,充分表达了知识青年在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决心。 
一年前,当他们走出校门,从城市来到这沟壑纵横的偏僻山区时,有的人曾经想:在这个地方锻炼三年两载还可以,要呆上一辈子真是不堪设想!有的人一有空就拿出物理、化学课本来看,准备一旦有机会就离开这里去考学校。可是现在,他们爱上了这里勤劳勇敢的贫下中农,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了深厚感情。他们立下誓言:红心献给毛主席,扎根山区干革命。
在海拔二千二百多米的土高山上,知识青年李创同,望着一片茁壮成长的幼林,豪迈地表示:“我要象它们那样,在土高山上扎根。”
土高山是会宁土高公社最高的一座荒山。五年前,土高山周围的贫下中农,吹响了向荒山秃岭进军的号角,开始在山上植树造林,决心彻底改变穷山面貌。今年春天,根据林业发展的需要,有坪大队决定向林场专业队增派人。李创同听到消息后,马上报名说:“我去!”大队革委会答应了他的要求。他立即带着红宝书、背起行李卷,兴致勃勃地上了土高山。
“育林要育根,育人要育心。”林业队负责人、老贫农袁学祥,热情地把这个新队员迎到山上,和他结成了“一帮一”、“一对红”的对子,决心象抚育幼林一样,培育李创同成长。
李创同也虚心拜袁学祥为师,老老实实地向这位有丰富植林经验的老贫农学习。白天,在劳动时向袁大爷学习在干旱山区植树造林的经验;夜晚,在炕头上,细心聆听袁大爷讲述苦难的家史和农村的阶级斗争;在林业队举办的学习班里,请袁大爷讲学习《愚公移山》的心得体会,学习他“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革命精神。
心在土高山上扎根,人在土高山上成长。李创同已经成了土高山的主人,和山上的社员同呼吸,共战斗。
生活苦,难不倒他:山上没水,就下山到五里外去背。劳动重,压不倒他:登锨铲土修梯田,脚都磨肿了,他咬紧牙关继续干;下了雨,他又顶风冒雨在陡峭的山坡上挖沟开渠,把水引入水平沟和梯田。环境差,吓不倒他:在漆黑的夜里,他巡山护林,驱赶野兽,其他社员有事下山,他一个人也毫不畏惧。
为了办好林场,他还买来了有关植树造林的书籍,同林业队员一起学习,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科学试验。他提出把甘肃的树种都引进来,让它们也在土高山上“安家落户”。
在会宁农村,象李创同这样的知识青年,何只一个两个。许多知识青年,都把自己看做是当地的主人,决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终身。
会宁县革委会报道组
《甘肃日报》记者
本报记者(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