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认真精简机构 密切联系群众 阜新矿务局机电修配厂革委会改革机关工作,深入基层,实行面对面的领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12-21
第3版()
专栏:

  认真精简机构 密切联系群众
阜新矿务局机电修配厂革委会改革机关工作,深入基层,实行面对面的领导
本报讯 阜新矿务局机电修配厂革委会,发扬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的精神,精简机关办事人员,保证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实际,扎根基层,实行面对面的领导。
机电修配厂革委会成立以后,机关工作人员精简了三分之二以上。人员下放了,可是仍然是会议多、文件多、表报多、请示汇报工作多,使领导干部脱不开身,不能深入实际。问题究竟在哪里?是革委会没有抓紧搞好思想革命化和机关革命化,机构精简得不彻底,虽然把原来的部、处、科改成了组,但大组“套”小组,小组里又分几摊摊,仍然相当于过去的部、处、科;人员“回流”,这里搞个“典型材料组”,那里设个“调查研究班子”,其中有的是原机关人员,有的是以“借用”名义长期使用。这样一来,虽然表面是精简了机构,但实际上仍然是一会儿这个部门开会要领导去作指示,一会儿那个部门送来材料、表报让领导审批,忙得领导转不过身来,下不去;即使下去了,也常常有人追到基层去找。群众见了这种情形批评说:“你们的机关就象‘挡风墙’一样,领导不能和我们直接见面。”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认真精简机构,改革机关工作。为了提高对精简机构的重大意义的认识,支左人员和革委会成员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认识到精兵简政,必须是认真的、彻底的,而不是敷衍的,局部的。大家回忆了过去机构臃肿庞大,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严重脱离群众的教训;检查了革委会由于摊摊多,人员多,缠住领导干部手脚,给工作带来的损失;狠批了大叛徒刘少奇在政权建设方面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通过学习,使大家认识到,是不是认真精兵简政,是不是深入斗争第一线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这是两条路线、两种思想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反映,是关系到新生的革委会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认识提高以后,厂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伟大教导,把彻底精简机构的问题交给群众讨论。群众根据本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具体方案。革委会本着“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原则,把原来二十来个小组并成三个组,把机关办事人员又精减了一半多。
机构精简以后,由于摊摊少了,人员少了,层次少了,避免了许多烦琐哲学、人浮于事的现象,充分发挥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能。这样,就为革委会领导成员深入基层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在革委会十一名常委,除留两名常委主持日常工作外,其余都在基层蹲点和跟班劳动。这样,促进了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保证了领导干部真正蹲下去过细地做工作。这个厂有个“老大难”单位。过去厂革委会一名副主任曾到那里蹲过点,但由于机关工作人员多,这个跑来汇报请示工作,那个又扯去参加会议,结果蹲点两个月,就在上边“浮”了一个多月,这个“老大难”单位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机构精简以后,他又来到这里蹲点,亲自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和工人一起劳动,一起谈心,取得第一手材料,发现“难”就难在这个单位的领导班子不团结,于是帮助领导班子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提高他们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终于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新的团结。过去这个单位月月完不成任务,现在大家齐心协力,超额完成了任务,创造了建厂以来最高纪录,很快改变了“老大难”面貌。
由于机电修配厂革委会坚决走精兵简政的道路,领导成员深入基层,加强面对面的领导,也带动了下级革委会领导成员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有力地推动了全厂斗、批、改运动的深入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