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在毛主席指引的大道上勇往直前——下乡知识青年侯隽在贫下中农教育下健康地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12-22
第2版()
专栏:

  在毛主席指引的大道上勇往直前
  ——下乡知识青年侯隽在贫下中农教育下健康地成长
河北省宝坻县窦家桥大队下乡知识青年侯隽同志,沿着毛主席指引的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革命大道,已经走过八个年头了。在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贫下中农推选她为大队革委会主任。面对这一新的变化,侯隽同志下定决心:听毛主席的话,“既当‘官’,又当老百姓”!群众赞扬她说:“侯隽掌权没转向,和咱贫下中农一个样,关心群众胜自己,这闺女越学越好。”
窦家桥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看到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自己辛勤培育出来的这位年轻主任,都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你是咱贫下中农的带头人,可不能只管粮棉油柴,不搞政治挂帅呀!”侯隽听了很受启发。她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的伟大教导,认识到:能不能把政治放在统帅地位,是带头人带领群众走什么道路的大问题。
今年三夏大忙季节,有少数社员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私自打草上市高价出售。侯隽意识到,这是农村自发资本主义倾向的反映。“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她马上和革委会成员进行研究,在打草的地方,召开了现场批判会,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修正主义黑货,大肃头脑中的“刘毒”。私自打草上市高价出售的社员痛心地说:“过去我们没有很好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中了‘刘毒’不觉毒,照这样卖来卖去,非把自己引到资本主义的泥坑里去不可。”批判会后,他们都积极参加队里的集体生产劳动了。
九月,棉桃吐絮,窦家桥大队好一派棉花大丰收的景象。当时有人说:“今年棉花丰收了,可该多分点好棉花了。”侯隽又带着这个问题,在全大队的各种类型的学习班上,展开了一场“棉花丰收了怎么办”的大讨论。广大贫下中农说:“我们不能只管‘小家’不顾‘大家’,要把头等的‘腰板花’交给国家,这才是真正执行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呢。”贫下中农的话,句句都是对刘少奇一伙“吃光分净”的修正主义黑货的有力批判。这又使侯隽深深体会到:毛主席的话一时一刻不能忘,阶级斗争的弦一时一刻不能松,革命的大批判一时一刻不能停。只有这样,政治的帅位才能保得住,带头人的方向才能掌得正。
毛主席说:“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侯隽当了大队革委会主任以后,和过去没有两样,脏活她争着去,累活她抢着干。
在这个地区,秋后拔棉柴可算得上是一种累活。当时,侯隽正患胃病。她听说队里要拔棉柴,二话没说就忍着病痛同社员一起干了起来。群众为了照顾她的身体,都劝她回去,可是她哪里肯听,一直干到傍晚,才带着两手大泡回到家里。晚上,侯隽躺在床上反问自己,为啥去年第一天拔棉柴手上没打泡,今年倒打起泡来了呢?原因就是一个,开会多了,参加劳动少了。她想:这泡,就是参加劳动少的标志;如果脱离劳动,就会变修啊!夜里,侯隽胃痛得翻来复去睡不着,第二天,仍然坚持参加战斗。老贫农满怀深情地称赞道:“侯隽当了‘官’,身上的泥土还是和咱一样多,汗水还是和咱一块儿流。”
打这以后,侯隽更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坚持参加劳动,把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当作自己思想革命化的必修课,防修反修的大课堂。
侯隽牢记毛主席“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的伟大教导,一有时间,就串门走户到贫下中农家里,和他们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群众说:“侯隽真是咱贫下中农的贴心人。”
侯隽听说贫农女社员王士民生孩子没有白面吃,她把自己仅有的十多斤白面,送到了王士民的家里。
一次,侯隽的胃病犯了,刚想把剩下的两片止痛片吃下去,可她转念一想,王会方患胃病还有没有药呢?马上翻身起床,不顾胃疼,拿着药向王会方家走去。胃疼难忍的王会方,见到侯隽带病送药来了,感动得热泪盈眶。
窦家桥大队有个老贫农吴大娘,得了一种慢性病,因为缺少一种药,治了几次也没见效。有一回,侯隽到天津去开会,还想着吴大娘的病,趁在会议休息的时候,跑了六、七个药铺也没有买到这种药。后来她又找到一个医院,在医生的协助下,才买到了。当她把药送到吴大娘手里的时候,大娘又高兴又疼爱地拉着侯隽的手说:“你那么多事,为那么多人操心,够累的了,还惦记着我,你真是俺贫下中农的好后代。”
侯隽深深感到:“当了干部,不是思想改造到顶了,接受再教育差不多了,而是思想改造的任务更重了。要继续革命,就要继续刻苦地改造世界观。因此,她给自己订了三条规矩:不能有任何特殊,永远密切联系群众,时时刻刻注意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今年秋收分配,大队革委会为了进一步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组织广大贫下中农认真学习了大寨的分配办法。大队革委会和广大贫下中农商量口粮分配、自报定额的时候,老贫农张福忠打头炮说:“我们丰收不能忘国家,站在家门观天下。我家孩子多,老小平均口粮标准低点没问题,要是比起旧社会,我们分得再少也是多。”一席话,感动了全体社员,他们根据兼顾国家、集体、个人这三者关系的原则,合理地解决了秋收分配问题,很快完成了征购任务。全大队比丰收的一九六八年多向国家交售粮食一万多斤。
这件事,对侯隽启发很大。她一遍一遍地学习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教导,进一步认识到: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贫下中农,最听毛主席的话,永远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有一次,县里通知侯隽去开会,大队革委会知道她脚上生疮,想派车送她。她执意不肯,说:“我身上的担子重了,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应更自觉了,担子越重,越不能比群众特殊。”她象忘记了脚痛,转身向县城大道走去。同志们望着侯隽远去的背影,又交口称赞地说:“侯隽地位变了,接受再教育的决心没有变,在毛主席指引的同工农相结合的革命大道上,越走脚板越硬了,越走步子越大了,越走跟毛主席越紧了。”
在群众的赞扬声中,侯隽总是遵循毛主席“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伟大教导,把前进中的每一个脚印,都看作是新的起点。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