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胜利——记豫北棉乡新乡县亩产皮棉超百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12-26
第3版()
专栏:

  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胜利
  ——记豫北棉乡新乡县亩产皮棉超百斤
豫北棉乡传来胜利喜讯:新乡县十一万五千亩棉花获得空前大丰收,平均亩产皮棉一百一十五斤,创造了全县历史上年产最高纪录。
坚持以革命统帅生产
新乡县地处黄河以北,太行山南麓。是一个有三百多年植棉历史的老棉区。解放前,棉花亩产几斤到十几斤。
解放后全县人民坚定不移地走毛主席指引的农业集体化道路,一股劲地为实现全县亩产百斤皮棉艰苦奋斗。
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拚命推行“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生产第一”、“工分挂帅”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结果每年辛辛苦苦,忙到头来产量还是上不去,一直停留在几十斤的水平上。
新乡县到底能不能实现亩产百斤皮棉县,怎样实现?
今年年初,县革委会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伟大教导,全面回顾了解放后棉花生产发展的历史:
土改后的一九五○年,全县平均亩产皮棉二十五斤;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蓬勃兴起的一九五四年,亩产皮棉三十五斤;大叛徒刘少奇大砍农业合作社后的一九五六年,亩产皮棉二十五斤;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一九五八年,亩产皮棉六十九斤;大叛徒刘少奇推行“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一九六一年,亩产皮棉三十四斤;伟大的“四清”运动后的一九六六年,亩产皮棉九十三斤。
棉花生产波浪式发展的历史事实,使县革委会清楚地看到:凡是经过一次伟大的政治运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胜利时,棉花生产就出现一次飞跃;凡是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严重干扰时,棉花生产就倒退。只有坚持以革命统帅生产,棉花生产才能飞速发展。
今年,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视察过的七里营公社夺取棉花大丰收的战斗实践,就是全县坚持以革命统帅生产,攻破百斤皮棉关的一个例证。
三月,春风解冻,雪化冰消,棉花播种期越来越近了。公社革委会的同志说:“我们不当催种的‘布谷鸟’,要做革命、生产的带头人。”于是,公社革委会主要成员,就扛起行李,卷起裤腿,深入到春播第一线,与贫下中农一起劳动,一起举办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和“必须把棉花抓紧”等伟大教导,狠批刘少奇的“生产第一”、“工分挂帅”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自觉地用毛泽东思想统帅棉花播种,使全公社的棉花播种比往年搞得快、质量好,多年来没有解决的棉花密植、全苗关,在今年顺利地攻破了。
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毛主席的“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方针,会遇到十分尖锐而激烈的思想斗争。今年六月,正是收麦、种秋、棉花管理的繁忙季节。公社革委会主任田秀清在蹲点中,发现一些生产大队学习班不办了,革命大批判不搞了,政治思想工作没人抓了,干部一头栽到生产的圈子里,想的只是“小麦、棉花”。针对这两种情况,公社革委会立即召开了大队和生产队干部紧急会议,提出了“忙时要不要抓革命”的问题,让大家展开热烈讨论。干部们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对照毛主席的教导,自觉地斗私批修。他们说:生产忙了放松抓革命,是刘少奇“生产第一”余毒的反映,这样的忙是瞎忙。只有以革命统帅生产,坚持用毛泽东思想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才能夺取革命生产双胜利。
带头人的思想问题解决后,一个气势磅礴的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和轰轰烈烈的抓革命、促生产高潮,在七里营公社迅速出现。在机井旁、麦场上、棉花地头、家庭院户,到处都成了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课堂,大大促进了人的思想革命化,使全公社不误农时地收完了小麦,种上了晚秋,管好了棉花,三万多亩棉田,获得了亩产皮棉一百三十五斤的大丰收,成为全县抓革命、促生产的先进典型。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攻破百斤皮棉关,是单纯依靠客观条件,还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人的因素第一,还是物的因素第一,这是两条路线的斗争。
文化大革命前,旧县委执行大叛徒刘少奇的“唯条件论”、“生产第一”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说什么“北方无霜期短,棉花不能夺高产”、“要想攻破百斤皮棉关,物质条件是关键。”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新乡县人民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狠批了刘少奇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使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然条件的好坏,化肥农药的多少,是夺取棉花高产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今年七月中旬,新乡县九个大队三千七百亩一尺多高的棉棵,二十分钟内被核桃大的冰雹打光了叶子,在这罕见的严重雹灾面前,有些人失去了信心。一小撮阶级敌人也乘机跳出来兴风作浪,进行破坏。
有困难,学习毛主席著作;有了灾,学大寨。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新乡县人民豪迈地说:“天塌下来我们顶,地陷下去我们填;天不叫收,我们也要收!”一场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的激烈战斗打响了。
在罗滩大队遭灾的现场上,大队革委会正在召开着社员大会。革委会主任罗开运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的伟大教导,介绍了大寨贫下中农战胜雹灾夺高产的先进经验。他说:“我们遭了雹灾,阶级敌人又出来刮阴风。在这种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严峻考验面前,我们要听毛主席的话,以大寨为榜样,困难面前不低头,鼓足干劲,团结一致,抗雹灾夺高产!”
他的话说得社员们心里热乎乎的,浑身是劲。大家一致表示:“雹冰能把棉苗打毁,但打不掉我们的革命精神。我们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公社社员,不管多大的自然灾害,都能战胜它!”二百多名男女社员说干就干,集中优势兵力进行中耕施肥。他们早出晚归,战斗在田间,吃饭在田间。经过两天努力,六百多亩棉田都进行了中耕施肥。几天后,光秃秃的棉秆上重新发出了嫩枝绿叶。今年,罗滩大队平均亩产皮棉一百八十斤,比去年增产三十二斤。
在新乡县,天灾何止这一场!四月,风灾;六月,旱灾;七月,涝灾;八月,虫灾。每场灾害一发生,广大革命干部就带领社员群众英勇顽强地投入抗灾斗争,这一场场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被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新乡县二十六万人民战胜了。
抓两头,带中间,全面跃进
在新乡县一九六八年平均亩产皮棉统计表上,有几个数字特别引人注目:
七里营公社:一百零七斤。大块公社:四十五斤。刘庄大队:一百七十六斤。中召大队:六十五斤。
看,数字是多么悬殊!这,引起了县革委会同志的深思。他们通过分析认为,问题出在下边,根源却在上边。为什么差别那么大?主要是领导只抓先进,不抓后进的倾向,愿意到先进单位蹲点,总结经验,而不愿到后进单位去蹲点,怕搞不出名堂,拔不出腿。同时,过去推广先进经验仅限于大会介绍,组织参观,领导不能带着先进单位的经验去后进单位实践,创造由后进变先进的典型。他们通过学习毛主席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教导,认识到只有正确处理抓先进和抓后进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全局。
认识提高以后,新乡县各级革委会坚持实行抓两头,带中间的领导方法,在继续抓好先进的同时,用很大的精力加强对后进单位的领导,培养由后进变先进的典型。各级革委会都有一些负责同志,亲自到后进单位蹲点,改变那里的落后面貌。今年春天,县革委会一位副主任带领几名干部,到全县有名的后进单位大召营公社中召大队蹲点。他们依靠贫下中农,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后进的主要原因是大队革委会内部闹不团结,少数成员很少参加劳动,脱离群众。于是,便采取办学习班、开门整风和开展谈心活动等方法,帮助大队干部活学活用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斗私批修,使这些干部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迅速提高。同时,他们还以身作则,带头参加劳动,大队干部都深受感动。通过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召大队革委会在革命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全大队革命和生产形势越来越好。今年,这个大队平均亩产皮棉一百二十二斤,比去年提高将近一倍。成为新乡县由后进变先进的典型。
新乡县各级革委会由于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领导方法,使全县农村出现轰轰烈烈的比学赶帮热潮,后进变先进,先进更先进。一些原来后进的大队,革命和生产都出现大好形势。许多棉花产量很低的大队,今年都比去年将近翻了一番。全县平均亩产百斤皮棉的大队,由去年的三十多个增加到一百多个。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