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胸怀光辉“老三篇”全心全意为人民——记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二三○医院外科接活三截断臂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12-26
第4版()
专栏:

  胸怀光辉“老三篇”全心全意为人民
  ——记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二三○医院外科接活三截断臂的事迹
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指引着革命医务人员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工人李树芳被机器轮带绞断三截的右臂,胜利地再植成功了。
接活李树芳三截断臂的,是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先进集体——第二三○医院的外科医务人员。这个医院的外科,没有什么特殊的设备,医生、护士谁也没有做过断肢再植手术。他们的实践再一次雄辩地证明:用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武装了头脑,有了一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红心,有了“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什么“难关”都能攻克,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一)
李树芳是辽宁省东沟县农具厂的青年工人。一九六七年二月的一天上午,李树芳正在工作的时候,忽然发现机器轮带底下有一颗螺丝钉,这颗螺丝钉如果意外地被带进机器,就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当李树芳俯身想去拣起这颗螺丝钉时,飞速转动着的机器轮带,咬住了他的右臂的衣袖,手臂随着被卷进了轮带,右臂上端被机器扯断了,断臂又随着轮子转了一圈,被绞成两截。工人们怀着对亲人解放军的最大信任,以最快的速度,把李树芳送到了二三○医院外科。
断肢再植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外科医学的“尖端”。李树芳的右臂又断成三截,要把它接活,更是难上加难,文献资料上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对于这个伤员,是收还是不收呢?
连年被评为四好的二三○医院外科医务人员,面对李树芳的严重伤势,想到毛主席关于“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和“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的教导,毫不犹豫地说:“收下,坚决收下。我们要用‘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革命精神进行战斗。一定要把李树芳同志的右臂接上,让他有两只胳膊更好地为人民抓革命、促生产!”
  (二)
夜晚十点多了,为李树芳进行断臂再植的手术还在紧张进行。血库、药房、检验科、供应室的同志,为了争取每一秒钟的时间,专门派人在手术室外等候,只要手术室一打招呼,要什么立即供应什么。光辉的“老三篇”,把二三○医院医务人员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清除坏死组织,是断臂再植的重要一环。清除得不彻底,会增加感染,影响伤肢成活;但是,如果清除面积过大,误切了好组织,就会缩短肢体长度,不但给吻合血管造成严重困难,还会影响肢体愈后的功能。
担任主术的外科副主任梁启鹏,站在手术台前,心情十分激动。这个在解放军这所毛泽东思想大学校里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对工人同志有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他抱着对病人负责,对革命负责的态度,经过反复思考,想出了分两次进行扩创的办法,胜利地解决了清除坏死组织的难题,成功地为李树芳接上了右臂的上臂。
按照书本记载,在通常情况下,断肢离体超过六个小时,即使接上也不能成活。当上臂接好时,那截小臂离体已经八个多小时了。是知难而进,还是遇难而退?在这关键时刻,党支部及时引导大家重温毛主席的指示:“这里看来只有一字之差,一个要下马,一个要上马,却是表现了两条路线的分歧。”毛主席的教导象光芒四射的灯塔,照亮了医护人员前进的道路。大家坚定地说:“赶快上马!我们一定要用两个‘极端’的精神,写出断肢再植的新篇章!”
小臂的血管只有火柴杆那么粗,需要用象蚕丝那样细的线缝合,这是一件非常精细而又艰巨的工作。稍不小心刺破血管内膜,就会造成血管堵塞,使手术失败。吻合血管时,他们没有特别的血管固定架,主治军医章树桐、张治民就用手把着。为了保证缝合顺利地进行,护士同志就用无菌的石蜡油一点一点涂抹在针线上,增加润滑。缝合血管需要精力高度集中。这时,担任主术的梁启鹏和同志们已经连续紧张工作了十七、八个小时了,人人又饿又累。但是,毛主席在“老三篇”中的谆谆教导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在医务人员的紧密配合下,梁启鹏一丝不苟,精确地在火柴杆粗的血管上,成功地进行了缝合。血液流通了,李树芳的右臂颜色红润了,温度渐渐上升了,医护人员个个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三)
毛主席关于“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教导,指引着医务人员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精心地进行治疗,使李树芳的伤势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化。
但是,手术后的第三天深夜一点钟,李树芳接活的断臂却突然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伤肢比健肢的温度低了六至九度。按文献记载,伤肢的温度比健肢高一至两度为正常,低于五度就说明血液循环有障碍,必须做第二次手术。
医务人员立即进行会诊。有人认为可能是血栓堵塞了血管,主张立即切开探察;也有人认为,一旦不是血栓堵塞,重新切开,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而且容易发生感染。可是不切开,如果真是血栓堵塞,就要失去手术时机,无法挽救肢体。
切开还是不切开呢?“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毛主席的教导在医务人员耳边响起。他们坚定地说:“医务人员的草率,就是对革命的犯罪;我们的每一个决定,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符合毛主席关于两个“极端”的教导,绝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马虎!”他们仔细地回顾手术中的每一个环节,逐项逐项地认真分析,终于找到了低温的原因:一是中节肿胀严重,压迫血管,使血液不能正常循环,造成温度下降;二是北方天气冷,屋内无法保持衡温。他们当机立断,采用了切小口放液和拆线减压的方法,使李树芳的已经失去血色的右臂又渐渐红润了。
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如何使病房保持衡温呢?共产党员、护士长王金松同志和护士、护理人员一起研究,想到小儿科用烤温箱为婴儿保温,能不能用来为李树芳的肢体保温呢?可是书上写着,断肢局部加温,会使伤口液化,增加感染。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白衣战士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们用毛主席的“一分为二”的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认识到,既然局部加温能够促使伤口液化,就证明局部加温也能促使新生的肉芽生长。只要有两个“极端”的精神,加强护理,就一定能促使矛盾向有利方面转化,防止不利情况的出现。外科副主任梁启鹏和主治军医章树桐,支持护士用烤温箱给李树芳的断臂保温的建议,并且把自己的床铺搬进了病房,配合护士细心观察,精心护理,使李树芳的断臂顺利地度过了低温关。
手术后的第七天,患者又突然发起高烧,体温升到四十点五度。发高烧,说明有感染;白血球急增,患者可能要引起败血症。有人提出,赶快把接上的断臂取下来,保住李树芳的生命。外科副主任梁启鹏,这时思想斗争特别激烈。他想,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固然重要,但是,已经接上去的断臂如果再取下来,就意味着工人李树芳将永远成为残废!他心潮翻滚,自觉地用两个“极端”的精神检查自己的工作,越检查越感到工作做得还不完全符合两个“极端”的要求,病人发高烧的原因还没有找到,怎么能盲目地拆肢呢?保证生命安全与保留肢体看起来似乎有冲突,但这种冲突完全可以转化,这种转化的条件,就是医护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两个“极端”的精神。在梁启鹏的带动下,有关的医护人员用两个“极端”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们仔细地检查李树芳伤臂的每一个部位,在上臂靠腋窝旁边一个不显眼的地方,发现有一处略微比其他部位高一点的东西,经过多方面分析、判断,是由局部集存分泌物引起的炎症,从而出现了高烧。找到了原因,对症下药,李树芳的体温很快降下来了,断臂成活了,功能在迅速恢复着。
  (四)
智慧来源于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力量来源于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二三○医院外科的同志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体现着“完全”“彻底”为人民的革命精神。
换药,在日常护理中本来是一种很普通的事情,但是给李树芳的伤臂换药,护理人员每次都要付出比在一般情况下大几倍的劳动。为了保护新生的肉芽不损伤,换药时护士同志宁肯不用固定架,而用双手小心地擎着李树芳的伤臂。他们累得两臂发麻,汗水直淌,但默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动不动地一直坚持到最后。为了防止李树芳的伤臂受到感染,护士同志们宁肯自己双眼被紫外线刺激得流泪,冒着得眼病的危险,仍然坚守在病房里,经常用紫外线对病房进行消毒。
医护人员对李树芳不但在护理上认真、精心,在政治上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
经过五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李树芳的右臂已经能够自由地挥动,重新回到抓革命、促生产的战斗岗位上。当他离开二三○医院的时候,他怀着激动的心情,用亲人解放军给他接上的右手,握笔写下了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毛主席万岁!”
《解放军报》通讯员 新华社通讯员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