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人民战争的壮丽颂歌——赞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1-08
第3版()
专栏:

人民战争的壮丽颂歌
——赞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
红缨
音乐作品的题材和主题,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从来就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即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实行专政的问题。任何阶级的音乐艺术,都要选择对于自己阶级最有意义的题材和主题,以创作最能为本阶级服务的作品。
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磅礴的革命气势,表现了人民革命战争这一重大政治主题,热情地歌颂了英雄的革命人民和人民军队,歌颂了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的伟大胜利。
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遵照毛主席对于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要突出武装斗争的作用,强调武装的革命消灭武装的反革命”的指示,在“序曲”合唱中,热情洋溢地唱出了“红旗飘,军号响,……中华儿女慷慨高歌上战场”的英雄气概,生动地表现了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英武矫健的人民武装“将敌寇埋葬在大海汪洋”的壮丽图景。在“胜利”终曲合唱中,又以宏伟磅礴的气势,突出地赞颂了“毛主席共产党指引方向,闹革命求解放要凭武装”的人民战争伟大思想。
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为了揭示人民战争的主题思想,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一从红军时代就代表人民军队的军歌,和以代表沙家浜人民群众的音乐主题,作为交响音乐的两个简单、明确的主调,交替出现,贯穿全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军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朴素的音乐语言,强烈地反映了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本色。采用这样鲜明的军歌作为中心主调,就突出了武装斗争,就体现了我人民军队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奔袭”一段郭建光的独唱和合唱之后,冲击性的进军号声,引出了高亢嘹亮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歌,步步趋紧,层层深入,在急骤明快的旋律音型和铿锵有力的和声背景上,谱出了我人民军队“飞兵奇袭沙家浜”的一曲威武雄壮的战歌。最后,发展到高潮,引出了气宇轩昂的“乘东风,荡乌云,红霞万丈!”“胜利凯歌纵情歌唱”的“胜利”终曲合唱,辉煌瑰丽,光彩夺目。
毛主席教导我们:“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无产阶级对于正义的战争“不但不反对,而且积极地参加。”如何对待人民革命战争,这是当代世界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现代修正主义斗争的焦点之一。
现代修正主义的许多所谓描写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的交响乐,完全抹煞战争的阶级性,把战争写成什么“体现善与恶的悲剧冲突”。他们搬用全套西方资产阶级颓废的、现代派的手法,大写“痉挛的节奏”、“士兵皮靴的嘎嘎声”,把敌人描写得十分嚣张;相反,把革命人民写成一片“呻吟声”、“呜咽声”、“凄厉刺耳的尖叫声”,没有反抗,没有斗争。现代修正主义的交响乐如此恶毒地诋毁人民革命战争,就是为了瓦解革命人民的斗志,为他们的修正主义政治路线服务。
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战争观和艺术观,正确地表现了人民革命战争,歌颂了革命人民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交响音乐《沙家浜》为了突出正面音乐形象,也安排了“敌寇入侵”的反面音乐。但是,这种反面音乐形象,只是当做一种过渡段落来处理的,是为了揭露敌人,为了衬托正面的音乐形象的。整个交响音乐始终以正面歌颂为主,充分地发挥了交响音乐艺术的强大表现力,深刻地表现了人民革命战争的正义性,集中地刻划了人民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奏出了一曲响彻云霄的人民战争胜利的壮丽颂歌。
在交响乐的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在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正确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战争观和艺术观来反映革命战争。这是交响乐革命的一个伟大开端。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你是无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资产阶级而歌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二者必居其一。”塑造什么样的人物,是关系到什么阶级占领舞台的问题。无产阶级的革命交响音乐,必须通过音乐手段来揭示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
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在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成功地塑造了郭建光等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的基础上,以几个特定生活情节和京剧中的几段主要唱腔为构思,运用交响音乐艺术中独唱、合唱、交响乐等艺术形式的有机配合,集中地揭示了郭建光、阿庆嫂、沙奶奶等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英雄的光辉形象。在突出刻划郭建光的音乐形象上,京剧成套唱腔的深刻性和完整性,提供了极好的音乐基础。交响音乐《沙家浜》,通过郭建光的三次出场和三段主要唱腔,揭示了他的阶级素质和内心世界的共产主义光辉,典型地概括了郭建光的音乐形象。
在“军民鱼水情”一段中,郭建光的〔西皮〕唱腔,刚劲有力,清澈明亮,由交响乐队弦乐声部包腔,木管乐器给以歌唱性旋律的装饰,表现了郭建光对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对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充满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交响音乐《沙家浜》根据毛主席要“加强军民关系的戏”的指示,在这段音乐结构内,充分应用了合唱艺术的手法,在郭建光和沙奶奶的对唱中,插入了合唱,既保留了京剧《沙家浜》的原有情节,又以交响音乐的特有形式把它表现出来,生动地刻划了郭建光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表现了“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伟大思想,为郭建光“岂容日寇逞凶狂”的英雄性格做了很好的烘托。
“坚持”一段,是集中刻划郭建光英雄形象的重点唱段。这段〔二黄〕成套唱腔,深刻地揭示了这个指挥员在复杂情况下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英雄性格。交响乐队除了以伴奏的形式烘托唱腔以外,中间还加了几段新的过门或间奏,从而丰富了刻划英雄人物内心世界的艺术表现力。比如,当郭建光在分析、判断敌情,唱到“不由我心潮起伏似长江”时,乐队紧接着就奏出情绪激昂的“大青松”主题,挺拔坚实,刚劲有力,进而引出郭建光对沙家浜人民“要遭祸殃”的关切,对战士们要求杀敌的心情“不难体谅”,以及他和战士们一样“阶级仇、民族恨,燃烧在胸膛”的种种内心活动的唱段。对这几句扣人心弦的唱腔,乐队给予了饱满的烘托与铺垫,一直推向高潮,郭建光激动人心地唱出了“毛主席、党中央指引方向,鼓舞我们奋战在水乡”,深刻地揭示了郭建光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忠诚。接着,以合唱呼应,表现了新四军十八个伤病员“坚守待命紧握手中枪”的英雄气概。而后,定音鼓奏出了隆隆的雷声,引出交响乐队对暴风雨的描写,与京剧打击乐的〔急急风〕有机地组成一体,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无边无际的芦荡,风狂雨骤,雷电交加,闪电裹着惊雷轰鸣,狂风卷着骤雨怒号,在这大自然背景的烘托下,郭建光引吭高歌“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引出气壮山河的《青松》合唱。这段合唱的复调手法,好似层层茂密的松林,此起彼伏,巍峨屹立,把新四军战士“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的无产阶级革命豪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在“奔袭”一段中,通过“飞兵奇袭沙家浜”这一战斗生活的侧面,表现了郭建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管叫它全线溃乱迷失方向,好一似汤浇蚁穴、火燎蜂房!”这两句豪迈的唱腔,唱出了郭建光藐视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其中合唱的几次穿插,更加突出地刻划了郭建光这个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当郭建光唱完〔西皮快板〕“飞兵奇袭沙家浜,将尖刀插在敌人心脏,打它一个冷不防”时,男声合唱原样重复这几句;在郭建光的〔嘎调〕“此一去呀!”之后,由合唱唱出“捣敌巢,擒贼擒王”来结束,构成了一段完整的领唱与合唱的艺术构思,有力地表现了毛主席亲手缔造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伟大方针,在江青同志亲自关怀、直接领导下,不但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也对旧式交响乐进行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大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彻底摒弃了洋教条,打烂了洋框框,突破了旧式交响乐“四个乐章”、“奏鸣曲式”等僵死的程式,在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音乐基础上,根据内容的需要分为九段:“序曲”、“军民鱼水情”、“敌寇入侵”、“枪声传进芦苇荡”、“坚持”、“授计”、“斥敌”、“奔袭”、“胜利”。它既保留了京剧唱腔激越挺拔、高亢优美的特色,又发挥了交响乐善于表现矛盾冲突、表现自然环境和刻划人物内心世界的长处;此外,还加进了京剧的全部打击乐器、我国的民族弓弦乐器、弹拨乐器和唢呐等,为交响乐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再现革命历史画卷,找到了自己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创造了具有无比深刻的革命内容和高度精湛艺术相结合的交响音乐艺术。交响音乐《沙家浜》既不同于旧式交响乐,也不同于旧式交响诗,而是新型的革命交响音乐。
光辉灿烂的革命样板戏,在江青同志的亲自培育下,在革命中诞生,在革命中成长,在不断革命中更加完美,永葆其美妙之青春。让我们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树雄心,立壮志,为创造和发展无产阶级的革命新文艺,不断革命,奋勇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