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盐碱洼里创奇迹!——记山东李雅庄大队贫下中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盐碱地上闹革命的英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1-16
第2版()
专栏:

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盐碱洼里创奇迹!
——记山东李雅庄大队贫下中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盐碱地上闹革命的英雄事迹
在渤海湾边茫茫荒碱洼里,有一个“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这就是山东沾化县李家公社李雅庄生产大队。
这个大队的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战天斗地,使这个昔日里“地碱灾又多,十年九不收”的穷村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今日的李雅庄,大片的荒碱洼地已被改造成沟渠交错、整齐平坦的大型条田。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大队农业生产飞跃发展,连创粮食高产奇迹,为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现在,大队粮仓里囤满了丰收的粮食,牧场上牛羊成群,饲养棚里骡马满圈,拖拉机、磨面机、榨油机终日轰鸣,全队呈现着一派富饶兴旺的景象。
跟着伟大舵手毛主席,险风恶浪不迷航
要问李雅庄这巨大变化是怎样得来的?贫下中农和干部总是这样回答:靠听毛主席的话,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有今天!
解放后,李雅庄的贫下中农坚决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走上了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的康庄大道,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生产落后面貌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过来。一九六○年前后,李雅庄大队连续遭受涝灾。这时,刘少奇大刮“三自一包”的黑风,县里的走资派公然下令要“土地下放”、“借地到户”;一些暗藏的阶级敌人,叫嚷着要“分地到户,各奔前程”。
究竟走什么路?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
大队党支部书记李春生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他和支部副书记李春安两个连续几个夜晚坐在煤油灯下议论这个问题。他们回忆了解放后紧跟毛主席走合作化道路的战斗历程,又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全国大多数农民,为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为了抵御灾荒,只有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大道前进,才能达到目的”这一伟大教导,心里顿时亮堂起来。他们说,搞“土地下放”,就是搞单干,就是走回头路,共产党员坚决不干!
党支部召开了党员大会,组织全体党员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大家越学对伟大领袖毛主席越亲,对社会主义越爱,前进的方向越明。
李春生在会上回忆了他在旧社会九岁讨饭,十六岁给地主扛活,一家八口人饿死五口的悲惨往事。他激动地说:“毛主席是咱贫下中农的大救星,咱们要紧跟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永远不回头!”共产党员们异口同声地说:“要走阳关道,不走独木桥。是毛主席领导咱们走上了社会主义光明大道,谁想拆人民公社的台,就同他拚!”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贫下中农同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县里的走资派派工作组来这个大队搞“土地下放”,贫下中农当场和他们展开辩论,斩钉截铁地说:
“集体的地一分一厘也不能动!我们听毛主席的话,社会主义道路走定了!”工作组看自己不受欢迎,卷起铺盖溜了。
走资派又派工作组来搞“分队”,李春生气愤地说:
“去你的吧!我们这个队不分!”又把他们顶了回去。
走资派派人来搞“牲口下放”,归各户饲养,也让贫下中农撵跑了。
在这顶险风、战恶浪的日子里,李雅庄大队二百多户贫下中农在党支部领导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他们坚持集体度荒,一家有困难,大家都来帮助。经过全体社员的艰苦努力,终于度过了灾荒,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取得了胜利。
立下愚公移山志,荒碱洼里绘新图
一九六四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毛主席的号召,象光芒万丈的灯塔,照亮了李雅庄大队贫下中农的心。
大队党支部书记李春生,把“农业学大寨”五个大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李雅庄怎样学大寨?怎样从根本上改变面貌?他和支部副书记李春安在方圆几十里的荒碱洼里转了七八天。他俩走遍了每一片土地,尝了每块土地的咸淡。难道这些盐碱地就不能变吗?他们想起了毛主席关于“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和“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的教导,下决心要象大寨党支部那样,带领群众,自力更生,改天换地。他们一边勘察,一边琢磨,决定把碱洼治成一片片条田和台田,中间挖出一道道排涝洗碱沟道,同灌溉渠连接起来,使盐碱洼变成米粮川。
这样做困难的确不小!但是,李春生和共产党员们说:困难有什么可怕,共产党员就是要迎难而上。
可是,有的人却被这茫茫的荒碱洼吓住了。他们不同意党支部的规划,说什么“这荒碱窝,多少年谁也没有搞出个名堂来,咱们这个小小的大队要对付它,岂不象跳蚤蹦在牛身上,啃不疼,咬不痒?”
两种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党支部组织群众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愚公移山》,狠批了“吃饭由天定”的错误思想。贫下中农豪迈地说:荒碱洼再大也要一口一口把它吃掉。一年治不完就治它两年、三年、五年、十年;这辈子治不完,还有子子孙孙。只要照毛主席的教导去干,就一定会胜利。为了作出榜样,李春生首先带领六个生产队长下了当年被盐霸占据的晒盐场“四付滩”。社员们一看,再也坐不住了,个个跟了上去。这样,根治荒碱洼的第一场战斗,就在“四付滩”打响了。
“四付滩”离村十多里,为了不误工,他们就搭了“土趴屋”、“秫秸团”,住在工地上。荒原的冬天,寒风呼啸,大地冰封,施工非常困难。但是李雅庄的贫下中农说:天冷,我们忠于毛主席的心是热的;地冻,我们用汗水把它化开!他们不管风雪多大,一直坚持吃住在冰天雪地的碱洼里。早晨村里送顿饭,中午把剩下的干粮揣在怀里化开冻就啃。地冻挖不动,他们就用镐开;手震裂了,谁也不喊疼,脚冻肿了,谁也不叫苦。脚从泥水里拔出来,鞋袜结成了冰块,他们就用草绳缠缠脚,下去继续干。
李春生带着他十五岁的儿子小双冲锋在前,干得最起劲。在隆冬寒天,他穿着单衣干得浑身冒汗。别人一天挖十方,他挖到十八方、十九方、二十方,最多达到二十五方。休息的时候,他和社员们一起学《愚公移山》,回忆过去,对比现在,展望将来。他说,为了革命多打粮,我们就是脱几层皮,掉几斤肉,也要把这荒碱洼翻过来。
被社员称为“铁队长”的六队队长李振太,负责打头开冻。地冻一尺厚,一镐下去只能凿个小窝窝。镐把震断了,手震裂了,鲜血染红了镐把,他都不在乎。开出的冻土块,一块块象门板,别人两个人抬一块,他一个人搬起一块,一鼓劲就搬上了沟崖。
在根治荒碱洼的斗争中,李雅庄的妇女也顶起了“半边天”。一九六五年刚过完春节,一支三十多人的“娘子军”开进了“马虎岭”,打响另一场改天换地的战斗。“马虎岭”离村十五里。“娘子军”和男社员们一样,吃住在工地上,劈荆棘,破冻土,断冰岩。手上震出一道道血口子,磨出一串串血泡,没有一人下火线。“娘子军”队长李春爱,是有名的“铁姑娘”。她以苦为乐,事事带头打先锋。当时她母亲病了,一天捎来两次信,叫她回家看看,她却说:“开荒就是打仗,这里就是战场。不拿下‘马虎岭’,誓不下战场!”她们这样一股劲干了三十六天,终于从“马虎岭”上夺回了一百二十亩良田。
革命征途无止境,胸怀全局永向前
在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李雅庄的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关于“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伟大指示,以更加充沛的革命干劲投入了改造盐碱地的战斗。一九六六年冬和一九六七年春,李春生带领贫下中农在“九点洼”安营扎寨,掀起了改造荒碱洼的新热潮。他们在工地上坚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开展革命大批判,革命和生产搞得轰轰烈烈。经过一个冬春的努力,他们完成了十五万土方的工程,建成了大面积的高标准条田,同时完成了大量的排涝洗碱和引水灌溉的工程。一九六七年,全大队粮食总产量达到了九十七万斤,向国家交售了大批余粮。
就在这革命和生产节节胜利的时候,一部分人却产生了“生产到顶”的思想。他们说,咱李雅庄打的粮食吃不了,还那么硬干做什么?党支部十分注意这种思想倾向,马上召开了支部大会。党支部书记李春生说,如果种地仅仅是为了填满自己的肚子,那咱李雅庄的社员的确可以冬天蹲在炕头上了。可是,毛主席教导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我们为革命种地,怎么能自己吃穿够了就停下来呢?党支部组织贫下中农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同大寨贫下中农立足虎头山,放眼全世界的广阔胸怀作了对比,找了差距。经过学习,李雅庄的贫下中农看得更远了。有的贫下中农说,想想我国有七亿人口,想想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就是把大片荒碱洼都变成粮食囤,也不能说“生产到顶”。
在为革命种地的思想推动下,李雅庄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垦荒治涝改碱的群众运动。这里的贫下中农和干部用勤劳的双手,把大片大片从未长过庄稼的荒碱洼地改造成了产粮田。粮食作物连续高产,畜牧业和副业生产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去年,在党的“九大”精神的巨大鼓舞下,李雅庄贫下中农从“备战、备荒、为人民”这个伟大的战略思想出发,决心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打更多的粮食支援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他们在党支部领导下,采取扩大复种面积和增施肥料等等措施来增产粮食。去年春季,播种高粱时,这里不是下雪就是下雨。由于土质粘碱,雨后土层结成二指厚的硬皮,播上的种子常常埋在土里发不出芽。贫下中农以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在田间连续干了三十个日日夜夜。种子被土盖住出不来苗,他们就翻过来种;种了不出苗,第三次再播,一直到播种的高粱全部做到了苗齐苗壮,才罢手。在收获小麦时,李春生又带领贫下中农吃在田间,住在田间,日夜苦干。晚上,有月亮就趁着月光干,没有月亮就打着灯笼干。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个大队终于实现了在“九大”后修订的全年产粮一百五十万斤的增产计划,创造了空前的纪录。
革命征途无止境,胸怀全局永向前。李雅庄贫下中农在夺得去年空前大丰收以后,为对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不停顿地前进。三秋大忙刚结束,李春生又带领社员群众扛起铁锨和镐头,来到兰家洼,继续进行改造荒碱洼的战斗。同时,准备在已改造的土地上大搞田间工程配套,植树造林,还要利用沟渠和现有水湾发展养鱼事业,逐步做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李雅庄战天斗地的英雄们,正在广阔的大地上,描绘着更新更美的画图。
《大众日报》记者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