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以白求恩同志为光辉榜样——记全心全意为坦桑尼亚人民服务的中国医疗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1-18
第5版()
专栏:

以白求恩同志为光辉榜样
——记全心全意为坦桑尼亚人民服务的中国医疗队
魏任黎
一九六八年四月,中国医疗队受伟大领袖毛主席和祖国人民的重托,满载七亿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不远万里,来到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首都达累斯萨拉姆。
医疗队来到达累斯萨拉姆后,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教导,以白求恩同志为光辉榜样,深入广大农村,全心全意为坦桑尼亚人民服务,深受坦桑尼亚人民的欢迎和爱戴。
活跃在坦桑尼亚广大农村
坚持到农村进行巡回医疗,是中国医疗队为坦桑人民服务的主要方式。他们经常背着药箱,带着干粮,顶烈日,冒风雨,巡回在广大农村。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克服种种困难,千方百计地为患者治病。大树下,广场上,草地里,学校里,草棚里,到处是他们为病人治病的地方。在农村做手术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再难也难不倒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医疗队。没有手术台,就支一块门板代替;没有照明器材,就用手电筒;没有洗刷设备,就用个土法代替;没有针灸床,就在地上为患者针灸。
有位老人患了睑内翻眼病,多年来痛苦得连太阳都不敢看,眼上经常蒙着一块布。中国医疗队来到后,这位老人高兴地对中国医生说:“早就听说毛主席给我们派来了医生,我的眼多年没有治好,今天是来找你们治眼的。”中国医生立即给他作检查,动了手术。老人的眼病治好了,多年来一直蒙着的那块黑布拿掉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中国医生,激动地说:“谢谢毛主席派来的医生解除了我一辈子的痛苦。”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中国医疗队塔里迈组遇到了一个因作子宫肌瘤手术出血过多、手术后休克的病人,他们和当地医务人员密切配合,进行抢救。当病人的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中国医疗组的医生想起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教导,发扬了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给病人输了血,使病人转危为安。第二天,当她知道了中国医生不仅给她治病,而且为她输血时,非常激动地说:“是毛主席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在接生中,新生儿窒息是比较常见的。当地医院的西方国家医生都是用吸管吸几下痰,活就活,不活就算了。但是,中国医生发扬高度的国际主义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采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法。他们不怕脏,不怕苦,不怕染上疾病,什么羊水、胎脂、胎粪,都不在话下,毫不犹豫地进行口对口呼吸。许多窒息的婴儿,都是这样得救的。有个严重窒息的新生儿,心跳几乎完全停止了,人们失去了抢救的信心。但是,中国医生坚持要进行抢救。他们轮流进行口对口呼吸,虽然搞得头晕眼花,全身大汗,但想到毛主席关于“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的教导,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经过两个小时的人工呼吸,终于把这个婴儿救活了。
十月中旬,地处南回归线的坦桑尼亚进入了炎热的盛夏。有一天下午四点,中国医疗队林迪组的同志刚从一百九十多公里远的地方巡回医疗回来,还没有下车,医院里一个护士迎面跑来,气喘喘地说:“快!重病人!”产科医生立即跳下汽车,跟着护士跑到病房,一看是一位年轻产妇,紧闭着眼睛,疼得在床上翻滚。产科医生忘记了疲劳和饥饿,立即更衣洗手,给产妇作了细致的检查,确诊为双阴道难产。产妇已产了一天多了,如不动手术,母子都有危险。这位医生果断地将产妇送进手术室,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婴儿安全降生。当产妇苏醒过来时,婴儿已安详地入睡了。
产科医生做完手术,已是六点多钟了。就在准备要去吃饭的时候,她背后突然又跑来一个护士说:“快!医生,有个产妇产后流血过多,已昏迷啦!”产科医生立即随护士跑进病房。只见一个中年妇女,满头大汗,痛苦地在床上呻吟。她赶忙进行检查,发现是产后子宫收缩迟缓而引起大出血,就立即和值班护士进行了抢救,一边打针,一边给病人服药,一边又用双手轻轻给病人按摩子宫部位,两个小时后病情好转。血止住了,病人也不再呻吟了,这时,产科医生才带着胜利的喜悦,离开了病房。
完全、彻底地为世界人民服务
在姆帕帕医院,来了一位股骨中断骨折的壮年。根据伤情,需要作内固定。负责给这个患者治病的中国外科医生,过去没有做过这种手术,姆帕帕医院又没有这方面的器械。在这种情况下,把病人转到别的医院呢,还是克服困难就地作手术?他想到转院会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就地做手术又有许多困难。他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痛病人所痛。他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毛主席关于“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的教导后,就下定决心,要克服各种困难,做好这次手术。经过手术前的一番充分准备和努力,终于成功地给病人作了手术。这位病人痊愈出院时,再三感激地说:“毛主席派来的医生又给了我一条腿。”
中国医疗队为坦桑尼亚人民服务,做到“完全”、“彻底”。他们一切从坦桑尼亚人民利益出发,对坦桑尼亚人民高度负责,治疗中,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能不动手术的就不动手术,能作小手术的就不作大手术,必须动手术的就全力以赴,一定要做好。他们和当地医务人员密切协作,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例如当索马组抢救一个名叫卡卡的患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并双侧大叶肺炎的病人,就是全组动员,与当地医务人员密切合作,全力以赴,轮流值班治疗护理,经过六天六夜紧张的抢救,终于挽救了她的生命。纳勤瓜组与当地医务人员合作,治好了曾被外国医生拒绝收治的患多发性子宫肌瘤的病人迈丽毛夏。
中国医疗队全心全意地为坦桑尼亚人民医伤治病,使广大人民深深地感到中国医疗队是他们的贴心人。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处处传颂着中国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事迹。他们亲切地称呼中国医疗队:“咱们都是一家人”。有位老人说:“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外国医生到农村看病,更没有见过他们到老百姓家里看病。只有毛主席派来的医生才能这样做。”还有位五六十岁的老年人,给医疗队送来了鸡蛋,并说:“亲人们带上,这是我们坦桑尼亚人民的一份心意。你们远离自己的家乡,日日夜夜为我们治病,我们没有别的,送给你们这点鸡蛋表表我们的心意。”中国医务人员再三说明,我们是毛主席派来的,是为坦桑尼亚人民服务的,不能收这些鸡蛋。老人非常感动地说:“你们真是好样的,我们永远忘不了你们,永远忘不了毛主席!”
(附图片)
图为中国医疗队在桑给巴尔农村巡回医疗,为农村妇女儿童治病。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