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在革命的大路上永不停——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某部连长、共产党员房树松的先进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1-21
第5版()
专栏:

在革命的大路上永不停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某部连长、共产党员房树松的先进事迹
一九五一年,现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某部连长房树松,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人民解放军既是战斗队又是生产队、工作队的光辉指示,来到黑龙江省的千里荒原上。近二十年来,他胸怀朝阳,心红似火,在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豪迈事业中,不断地为人民做出了贡献。人们称赞他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新愚公”。拉革命的车永不松劲,走革命的路永不停歇
在解放战争的一次战斗中,房树松的右膀和脖子受了重伤,喉咙被炸碎了。从医院出来时,他的荣誉证上写着:二等甲级残废。当时有人劝他说:“你为革命流血流汗,该回家过几年安稳日子了。”“过安稳日子?不能!”房树松记起了部队首长传达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流血流汗并不是革命的终结,继续革命的脚步不能停!一九五一年五月,房树松肩负着毛主席的殷切期望,毅然来到北大荒,投入了新的战斗。
房树松当时被分配到修配厂担任翻砂组长。这里除了三个人的六只手和从仓库腾出来的半间房子,什么设备也没有。房树松决心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教导,白手起家。他忍住伤残带来的痛苦,翻山越岭,顶风冒雪,到十几里路外拉沙子,到废铁堆里找材料,修起了小铁炉,把翻砂车间建了起来。
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战鼓擂响了。可是,工厂设备不够,许多机车不能及时检修。老房看着这些,心急如火烧。他决心和厂里的同志们一起,自己炼铁,制造机床,改变修配厂不能大修农机具的落后面貌。
他们把七个废油桶焊接起来,做了个小炼铁炉,炼出了红通通的铁水。
他们没有图纸自己画,没有模型自己造,没有工具自己做,终于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制造出了一台两吨半的大型龙门刨。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房树松白天黑夜围着机器转。困了,就在机器旁打个盹;饿了,就啃几口凉干粮。就是用这种革命精神,他和战友们一起,用一年多的时间,制造了二十五台机床、十台铡草机、十二台油泵,使修配厂来了个大翻身,保证了农业机械的及时检修,为农业生产大跃进作出了贡献。
房树松在修配厂整整工作了十二年,他担任了厂里的党支部书记。一天,组织上通知他到农业队去当指导员。工人们听说后,都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好支部书记,纷纷挽留他。有人说:“你去的那个农业队,是新建点,环境苦,条件差,到那里不上算,不如留在厂里舒服。”“舒服?”老房从来没有想过舒舒服服干革命。他深深懂得,革命事业不在艰苦斗争中前进,政权就会在舒舒服服中演变。为了使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色,共产党员要勇于担起革命重担。他语重心长地对那个人说:“我们不能忘记毛主席的教导:‘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咱可不能让这四种‘情绪’绊住腿呀!咱共产党员为革命就是吃尽千辛万苦,心里也觉甜。”
第二天清晨,房树松揣上“老三篇”,背了一袋干粮,带上几块咸萝卜,来到了生产队。
这个队是有名的穷队。人们都叫它“南泥洼”,说:“南泥洼,大洼塘,光长秸棵不打粮。”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物质刺激”、“三自一包”的黑风刮到这里,使队里的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有人说:“咱这个穷地方,牛腿陷进去都拔不出来,看看指导员有啥好办法?”但是房树松牢牢记住了毛主席关于“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伟大教导,他说:“关键还在人,在于干部把大家往那条路上领。只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广大群众,‘南泥洼’就一定能变成鱼米乡。”房树松首先遵照毛主席关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教导,顶风踏雪到荒草甸子上查看土层的厚薄,洼塘的深浅,水的流向,走了好几百里路。白天,他勘察地形,在心中画出一幅挖沟修路的蓝图;晚上,就和贫下中农一起学习光辉的“老三篇”,开展忆苦思甜活动,给贫下中农讲愚公移山的决心,讲大寨人的榜样,讲“南泥洼”的美好前景,讲挖沟排水的计划。
一场向大洼塘进军的战斗打响了。数九寒冬,地冻得梆梆硬,镐头下去,只刨出鸡蛋大的坑。房树松鼓励大家说:“地冻得再硬,没有咱们骨头硬。那怕它是铁铸的,我们也要把它挖通!”
一冬一春,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挖了两条共两千多米的排水沟,盖了三栋房子,开垦了四千五百多亩土地。这一年,他们获得了好收成,向国家交售了六十多万斤粮食。
革命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生产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九六六年初,组织上又决定房树松到一个叫“鲇鱼哈”的地方建设新的连队。大家说:“老房,你一年到头,吃苦受累,领咱盖起的房子还没住,打下的粮食还没吃,又要到新的地方去吃苦,我们真舍不得你走啊!”但是房树松心里想的是革命,他说:“一个共产党员,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为革命甘做永不松劲的‘老黄牛’!”狂风恶浪不折腰,香风毒气刮不倒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房树松迎着枪林弹雨前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征途中,房树松为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昂首阔步。
一九五八年,原农场有的人极力推行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不顾农业大跃进的需要,大搞“利润挂帅”,集中力量生产“小五金”。当时,担任修配厂工会主席和制配车间党支部书记的房树松挺身而出,向场里的负责人严正指出:“农业机械修配厂,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放着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不修,去搞什么‘小五金’,这完全是邪门歪道。”老房据理驳斥,他们被弄得十分狼狈,便恼羞成怒地说:“这是党委的决定,你是共产党员,得好好想想后果!”
“共产党员是无所畏惧的,为革命杀我脑袋都不怕。要我搞资本主义那一套,永远办不到!”
房树松回到车间,立即召开了党员、老工人参加的党支部扩大会。他说,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我们能睁着两眼往资本主义道路上走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不能!回头路咱们坚决不能走!”在党员和老工人的带动下,制配车间巍然不动地坚持了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
那伙坚持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人看房树松决心和他们顶到底,便决定撤掉他党支部书记和工会主席的职务,并恶毒地剥夺了他省人民代表的政治权利。但这并没有使房树松屈服,他向工人们坚决表示:“过去为了打败蒋介石,枪林弹雨都不怕,现在为了坚持毛主席指引的社会主义方向,别说撤了我的职,就是把我的脑袋割了,我的心还是要向着毛主席!”
一九六三年,在广大群众的强烈抗议和要求下,房树松再次担任了党支部书记的职务。斗争使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更加朝气蓬勃,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更加坚定。
在继续革命的征途上,房树松既是狂风恶浪不折腰的英雄,又是“香风”毒气刮不倒的好汉。
一九六六年初,老房来到了第四队。一天,他打鱼回来,一进食堂,就看见桌子上摆着四盘炒菜,一盆雪白的大米饭。一个经常拉拢腐蚀干部和工人的坏家伙,走过来假笑着说:“今天改善改善伙食,快坐下吧。”
老房心里知道这个当过敌伪反动军官的坏家伙又在搞鬼。他厉声喝道:“滚,给我端走!”那坏家伙见势不妙,便灰溜溜地跑了。
这件事,引起了房树松的辛酸回忆。
房树松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他还不满周岁,父亲就被旧社会折磨得吐血死去。六岁时,他母亲也因病无钱医治去世了,他只好跟着姐姐靠讨饭过活。十四岁那年,房树松就被迫进了一家工厂当学徒工。“学徒学徒,三年为奴”。每天三星未落,他就起来,去给资本家烧火做饭,倒尿罐,端洗脸水,白天照常上工,一直干到深夜。资本家吃鱼吃肉,工人们吃的却是土豆掺豆饼。就是这样,资本家还嫌工人吃得多,干得少,动不动就骂。
今天,为什么在旧社会作威作福的人给我老房送礼?毛主席关于“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他们还要作最后的挣扎”的教导,使他立刻认识到,这个平时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坏家伙,想用几盘菜拉拢替他办事。这是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我们用枪杆子夺来的政权,决不能让敌人用“糖弹”夺过去!老房带领党员和骨干在全连大会上大摆连里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事实,对广大群众进行活的阶级教育,狠狠打击了一小撮阶级敌人的反动气焰。
老房经常说:“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不仅要为革命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向,光埋头拉车不看向,方向错了,劲使得越大,离共产主义越远。既拉车又看向,才能步步走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把车一直拉向共产主义。”眼看五洲风云 心中唯有革命
二十年来,病残一直折磨着房树松。但他眼观五洲风云,胸怀世界革命,把伤痛当成加速前进的信号,让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放射出灿烂夺目的火花。
房树松患了十多年的风湿症。每年天一冷,疾病、伤痛一起向他袭来。他不让同志们知道,用一条布带子紧紧地缠在腰里,顽强地坚持战斗。一九六四年冬天,为了挖通排水沟,保证及时春播,他和贫下中农一起迎着风雪,日夜奋战,风湿症更加严重了。一镐刨下去,汗珠直滚,直一下腰,都要用镐把拄着地。晚上,连炕也上不去。大家心疼地说:“老房,你给我们出出点子就行了,你就别干了!”房树松谢绝了大家的劝告,照样咬牙挥汗一镐一镐地刨。他激情满怀地对大家说:“现在,天下受苦人都在看着我们新中国,想念毛主席呀!我们今天刨地是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啊!我这点病算不了啥!”
长期疾病的折磨,使他的脑神经受到严重的损伤,常常昏倒。一天,他正和大家冒着严寒拧拉合辫,突然,觉得天旋地转,两眼一黑,险些倒在地上。大家搀他回家,一进屋,就昏了过去,整整三个小时不省人事。一醒来,他又想到连队没盖完的房子,就一手拄着棍子,一手捂着肚子,赶回了工地。同志们一见就劝他:“你赶快回去吧!你来看一看,我们心里就够痛快的了。”“这一点病算不了啥!”房树松说着,又和大家一起干起来。同志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都激动地说:“咱们连长不愧是革命的顶梁柱呵!他心里装着普天下受苦的人,唯独没有他自己。”
一九六八年,不少人对老房讲:“你是快五十岁的人了,身体又不好,该好好休息休息了。”可是,老房一颗火热的心,怎么能停得下来呢?去年初春,他来到远离连队的一片雪原上。金色的太阳是那样的明亮,祖国的大地是那样的肥沃和宽广,他的心在激烈地跳动,他不顾病残的折磨,又顶风踏雪,进行考察,想在这里开始一场新的战斗了。他三次跑到团部,向团首长请求到那里去建新点。团首长说:“你年龄这么大了,病又这么多,能顶得住吗?”老房恳切地说:“团首长!年岁大了,病多了,这说明我为人民服务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可是,我们的任务更艰巨,革命的担子更重了。我更要抓紧这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革命事业中去,把生命的最后一秒钟,也要用到革命上。”
房树松带领十五名战士,来到荒草甸子,摆开了新的战场。八个月,他们披星戴月,艰苦奋战,盖了房,修了路,开了荒,迎来了一百多名毛主席派来的知识青年,在祖国的边疆,又建起了一个新村。
天上的群星,朝着光辉的北斗;五洲的红花,向着金色的太阳;房树松,永远向着伟大领袖毛主席。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