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既为国家创造财富又锻炼人 北京维尼纶厂组织一个车间修旧利废生产各种产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2-16
第5版()
专栏:

既为国家创造财富又锻炼人
北京维尼纶厂组织一个车间修旧利废生产各种产品
北京维尼纶厂革委会和驻厂军宣队,在毛主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伟大方针的指引下,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根据工人群众的建议,于一九六八年九月,吸收一部分工人家属,一部分下放干部和有生产技术的老工人和青年工人,组织起一个专门的车间,利用废料生产各种有用的产品。目前,在这个车间生产劳动的共一百九十多人。
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这个车间从成立到现在,一直遵循毛主席的教导,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车间的房子是建厂时留下的旧工棚;机器开始是用废品库里的废旧机件修配装成的,后来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又购置了部分新机器;原料是工厂里维尼纶生产中的酸烧丝和树脂化丝等废丝、白花和过去顺下水道流掉的聚乙烯醇废液等下脚料、废料和没有燃烧尽的炉灰渣。他们就是用这样的设备和废料,生产出纯维尼纶棉毛衫、棉毛裤、袜子、手套、背心、汗衫、短裤、浆糊、蜂窝煤砖等十多种产品。一年多来,已生产棉毛衫、裤等衣着五万多件,袜子、手套五万多双,鞋带一百七十多公斤。以上几项,每年能给国家创造五十多万元的财富。生产的成品,深受广大工农兵的欢迎。从下水道回收的聚乙烯醇废液制成的六种浆糊,具有防腐、防干等特点,不仅文具用品上需要,而且供应周围六个县的鞋厂使用。仅这一项,一年可以给国家创造七万六千余元的财富,还可以节约面粉十四万五千多斤。利用没有燃烧尽的炉灰渣,掺上黄土,制成的蜂窝煤砖,既解决了工厂食堂和生活区的用煤,燃烧后的砖,又可以用于砌围墙和平房墙,已节约四十多吨好煤。
这个车间还通过修旧利废,有力地支援了工厂内生产上需要的物资。一九六九年二月至九月,他们回收工厂内的旧打包布、废铁、废塑料、废纸等废料六万三千七百多公斤,纱管十六万二千多只,价值六万六千余元。其中加工再用的旧打包布,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新布,还及时供应维尼纶车间生产上的急需。去年修理的电工刀、盒尺等各种工具、用品近两千件。
过去维尼纶生产中用的靠进口的“环氧树脂导杆”,现在这个车间也能制作,不再进口了。
在两条路线斗争中形成、发展、巩固起来
文化大革命以前,这个厂有一个由八名工人家属组成的缝包小组和几名工人组成的修旧利废小组。当时,工厂把可以利用的皮尾纱,一直作为废品处理,工人眼看着这种浪费现象,感到十分痛心,曾多次提出反对意见。但由于大权掌握在走资派手里,他们满脑袋“洋奴哲学”,说什么“外国人就是这样办的”,“吃饭还要掉米粒”,拒绝工人的合理建议。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深入人心,广大革命工人学习了毛主席有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教导,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于一九六八年九月提出用这些皮尾纱编织劳保用的手套和袜子、棉毛衫的建议,立即得到厂革委会和驻厂军宣队的大力支持。厂革委会还及时抽调几名老工人和一名革委会副主任专抓这项工作。他们遵照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和“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的教导,在设备简陋的情况下,凭着一颗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红心,经过不到两个月的奋战,终于制出了纯维尼纶手套、袜子和棉毛衫。
在斗、批、改的群众运动中,工人们又提出了扩大生产的建议。厂革委会根据这个建议,分析了工厂的条件和特点,决定把原来的缝包组、修理组和针织组合并成立一个专门车间。为了贯彻毛主席关于“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动广大的妇女群众参加生产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的教导,决定把住在工厂里的一部分有生产能力的工人家属组织进来。随着斗、批、改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工厂里精简机构,下放科室人员,其中有的身体不太好、但还能适当参加一些劳动的干部,被分配到这个车间。厂革委会又抽调了一部分老工人和青年工人,为这个车间配备了技术骨干。
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新的东西都是从艰苦斗争中锻炼出来的。”这个专门车间的出现和发展,同样经历着尖锐的两条路线的斗争。还在这个车间创办初期,就有人散布什么“这么个现代化大厂,还搞这些破破烂烂,真是新衣服上打补钉。”厂革委会针对这种思想,领导全厂革命工人学习毛主席有关勤俭节约的教导,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贪大求洋”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谬论,使广大革命工人深刻认识到:是艰苦奋斗办企业,还是大手大脚“贪大求洋”,这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工人们说:“创办这个专门车间,利用废料生产有用的产品,绝不仅是省几个钱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问题”。
既为国家创造了财富又锻炼了人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个车间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而且锻炼了人,使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扬。
第一,有利于巩固精简机构的成果,进一步落实毛主席关于“下放科室人员”的指示。这个专门车间创办后,一些身体不太好的干部,得到了适当的安排,有了力所能及的劳动场所。通过劳动,他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家休养了将近两年的一个原副厂长,当他听到毛主席关于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和厂里办这个专门车间的消息后,主动跑来做一些修锁、补鞋等轻微劳动,经过劳动的锻炼,革命精神振奋起来。一个患慢性胃病的老干部,过去三天两头请假,精神很不振作;刚到这个车间,他怕顶不下来,口袋里装着饼干、胃舒平,现在不但扔掉了这些东西,而且月月全勤。他还被大家推选为制浆糊小组的政治学习组长,并成了光荣的“五好战士”。
第二,解决了不能顶大车间生产劳动的工人的工作安排问题。这个专门车间创办以后,有一些长期在家休养的工人,也主动到这个车间参加了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学习和劳动中,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不断提高。牵切纺车间一个挡车女工,从一九六五年起,在家休养了三年,长期脱离阶级斗争和生产劳动,自己很苦恼,但得不到解决,自从参加这个车间学习和劳动后,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担任车间党支部宣传委员、成衣组组长,成了骨干。
第三,为一些工人家属提供了劳动场所。她们参加生产劳动后,厂革委会狠抓她们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从根本上提高了她们的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动力车间一个工人的家属,到这个车间后,被选派到厂里办的学习班学习,在老工人的帮助下,活学活用“老三篇”,在用字上狠下功夫,不断斗私批修,阶级觉悟迅速提高。现在,她不但积极支持爱人的工作,自己也积极投入到抓革命促生产的洪流中去。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