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为革命越苦越累越向前——记在辽宁省新立大队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的先进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2-25
第2版()
专栏:

为革命越苦越累越向前
——记在辽宁省新立大队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的先进事迹
在辽宁省锦县建业公社新立大队第三生产队插队落户的十六名知识青年,下乡一年多来,积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以毛主席的好战士王杰同志为榜样,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自觉锻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冲,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热烈称赞,把他们叫做“王杰班”。
艰苦中磨斗志
知识青年时建忠,刚到农村时有点怕累。一天晚间打稻子,组长让他接夜班,他说有“病”去不了。广大贫下中农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主动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学习王杰同志的英雄事迹,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活命哲学”;和他一起忆苦思甜,帮助他提高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时建忠感动地说:“贫下中农这样关心我,我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以王杰同志为榜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力。”
去年春天平整稻田时,时建忠和广大贫下中农一起,在没膝盖的泥水里高声朗诵毛主席语录,拉着水耙板紧张地战斗。他脖子上生了几个疖子,耙板的绳子正好勒在疖子上,直冒脓血。时建忠不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疼,贫下中农劝他休息,他说:“王杰同志能够舍身扑向爆炸点,我这几个小疖子算得了什么,我要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离战场。”后来,他的脚又划破了一个一寸长的口子,泡在水里疼得直钻心,这时,大家坚决要他离开水田,他说:我这个小口子,要是在贫下中农身上根本不算什么。我一定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天,时建忠一直战斗到完成了平整稻田的任务时为止。他这种自觉地在艰苦中磨练革命意志的行动,受到了贫下中农的赞扬。
拦惊马救亲人
知识青年栾尔强被大家推选为“跟车”的。他认为这是革命的需要,是贫下中农对他的信任,是组织上对他的培养。从此后,他起五更,爬半夜,吃大苦,耐大劳,艰苦奋斗炼红心。
去年六月,栾尔强跟车送货到县里,快到双羊火车站时,赶车的老把式因事暂时离开了。大车停在火车道旁边的公路上,右边是一个深沟,左边是铁轨。这时正好一列停着的火车突然开动了。辕马受惊,四蹄腾空,向右前方奔去,若不马上想法刹住车,车就有掉下沟的危险。那样,不但马会摔死,一车货要受损失,车上还有两名女社员要发生生命危险。在这紧急关头,栾尔强只有一个信念:拦惊马,保住车,救亲人。他一个箭步跳到车把式的位置上,拚命地扳住车闸,可是车闸已拉到尽头,再也扳不动了,惊马继续往前跑,离深沟只有十米、八米、五米……马上就要掉下去,情况万分紧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毛主席关于“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的伟大教导,响在耳边;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舍身扑向爆炸点的高大形象闪现在眼前,栾尔强把个人的生死置于度外,立即纵身从车上跳下来,狠狠地挽住马缰。死死抱住马脖子,终于使惊马在离沟二尺多远的地方站住了,集体财产保住了,车上的两名阶级姐妹得救了。可是栾尔强的腿却被划破了,脚被摔伤了。这件事在大队传开后,广大贫下中农莫不赞扬:“栾尔强真是毛泽东思想哺育出来的好青年!”
险段上炼红心
秋天,锦州地区连降两天大雨和暴雨,山洪暴发,小凌河水猛涨。地处小凌河下游的建业公社新立、集中等大队,地势低洼,受到了洪水威胁。险区就是战场!险情就是命令!“王杰班”的知识青年,立即和新立大队的广大民兵,当夜走上抗洪抢险第一线,为革命战洪峰,为人民斗恶浪。
抢险的人们奋战了一天,河水还在继续猛涨。这时指挥抢险的解放军首长,决定在靠堤边的深沟上横架一道铁线,让沟那边的社员攀着铁线过沟脱险。这个消息被“王杰班”的青年徐利民、栾尔强知道了,就向解放军首长请战。他们说:“我们是‘王杰班’战士,把拴铁线的任务交给我们吧!我们一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二有广大贫下中农支持,三有泅渡的技术。”首长看他们决心大,就让他们和几名社员组织一个“救护队”,去架铁线。
临行前,他们重温了毛主席关于“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伟大教导,把铁线的一端在这岸钉好,又拖着铁线的另一端,高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向急流滚滚的深沟冲去。一个浪头打来,把他们打入水底,又钻了出来,继续战斗。铁线随着水流打在他们身上、脸上,他们全然不理。他们只有一个信念:拴好铁线,抢救阶级兄弟。他们默诵着毛主席关于“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伟大教导,勇往直前,游到了对岸,拴好铁线,使社员安全脱险。广大贫下中农看到他们这种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革命行动,高兴地说:“有了这样的接班人,我们就放心了。”
新华社通讯员(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在辽宁省黑山县司屯公社蒋屯大队安家落户的知识青年、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雷锋生前亲自辅导的学生孙桂芹(中)和同伴们一起畅谈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体会。 本报通讯员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