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养猪班里炼新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2-25
第2版()
专栏:

养猪班里炼新人
去年四月,十八岁的青年学生李兰平从北京分配到内蒙古自治区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
刚到兵团一个月,领导分配李兰平到养猪班当饲养员。当时有的人对她说:“养猪这活儿又脏又累,每天光挑水,你就吃不消!依我看,你还是别去。”
去,还是不去?李兰平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毛主席的话,使李兰平受到很大的启发。她想:自己到边疆,是图享受、寻安逸来的吗?不!是为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要这样,就应当不怕任何困难,把重担子挑起来啊!
李兰平高高兴兴地来到养猪班。
挑水,把李兰平的肩膀磨破了,她满不在乎,仍然坚持着干。她鼓励自己说:“要练出铁肩膀,才能挑起革命的重担。”
不久,李兰平当了养猪班副班长。她处处起模范作用。每天,她总是提前起床,挑水烧水。别人都下工了,她还在清扫猪圈,最后一个回宿舍。
俗话说:“猪养一口,用粮八斗。”班里养的几十口猪,主要以粮食作饲料,一天得消耗多少粮食啊!这不符合毛主席关于“要节约闹革命”的教导。李兰平组织全班同志学习解放军战士叶洪海采用“中粬”发酵饲料喂猪的先进经验,把作物的秸秆、青草、糠皮加上“中粬”,一起发酵。但是,饲料制成后,猪不爱吃。李兰平就和大家亲口尝,找出问题的原因和改进的办法。最后,把饲料做得非常适合猪的口味。每天为国家节省了很多粮食。同时,推动了别的连队大制“中粬”发酵饲料,为国家节约了上万斤粮食。
李兰平没有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当时缺少兽医,小猪不能及时阉割,影响了生长。李兰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学习阉猪吧。”可是自己是一个女孩子,干这个事儿,不被别人笑话吗?她左思右想,还是向毛主席著作请教:“青年人要敢想、敢说、敢干,振奋大无畏的创造精神”。毛主席的教导,使她鼓起勇气,虚心地向兽医请教。经过勤学苦练,李兰平终于掌握了阉猪技术。
“革命需要的,我都要学会!”李兰平仍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不久,她又学会了治疗猪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由于李兰平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全心全意地领导大家办猪场,养猪班的生猪发展很快,不到一年,由原来的二十多头,发展到一百三十多头。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