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萍乡市自力更生发展农村社办工业的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2-25
第3版()
专栏: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萍乡市自力更生发展农村社办工业的调查报告
江西省萍乡市各级革命委员会遵照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和“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厂”的教导,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依靠人民公社的集体力量,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大力发展农村社办工业,初步形成了一个面向农业,工农结合,又修又造,各有侧重的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工业网,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去年,全市农田平均亩产粮食达到九百三十多斤,总产量比一九六八年增长百分之十四点六。全市农业人口做到粮食自给有余,向国家交售了八千多万斤余粮。
为农业生产服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萍乡社办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
萍乡是个工矿区,产煤又产铁,工业有一定的基础。这里农业生产的比重又比较大,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期,萍乡各人民公社掀起了社办工业的热潮。但是,由于旧萍乡市委内的走资派极力推行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把工业和农业严重对立起来,互相牵扯,使工农业生产长期得不到发展。一九六一年,旧市委内的走资派又大肆贩卖“工业退够”、“农业退够”的黑货,使社会主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大跃进时期兴建的社办工业,被砍得所剩无几。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深入人心。一九六八年,广大工人、贫下中农在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大学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伟大教导,大忆社办工业两条路线的斗争史,狠批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反对工业支援农业,大砍社办工业的滔天罪行,深刻认识到,自力更生地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社办小型工业,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大事。一些手工业工人说:“我们过去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下,不为农业生产着想;现在我们要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为发展社会主义农业服务。”
通过大学、大忆、大批判,一个大办社队工业的活动在许多公社开展起来。过去被走资派砍掉的湘东公社农机厂,重新组织和整顿起来,恢复了它的青春。全厂革命群众大闹技术革新,十个月内就自制和增添了十二台设备,初步武装了锻工、翻砂、金工、电机修理等四个车间,坚持了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社会主义方向。现在,全市社办工业从少到多,遍地开花。三十二个公社已经办起工厂一百七十四个,全市三百五十七个生产大队也办起厂组四百二十八个。其中有农机厂、农具厂、小水泥厂、小农药厂、石灰厂和小煤窑等。主要产品有原煤、水泥、电机、水泵、阀门、汽油机、水轮机、打谷机、碾米机、粉碎机、变压器等九十八种。贫下中农赞扬说:“社办工业为农业服务,方向正,路子越走越广了。”
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办厂
萍乡市发展农村社办工业,大体经历了三个步骤:一是把个体分散的手工业工人组织起来,纳入社会主义经济的轨道;二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土法上马,自力更生建厂,做到投资少,收效快;三是采取“母鸡下蛋”的办法,以原有厂(组)为基础,自己武装自己,逐步扩大生产基点和品种,一厂变多厂。
腊市公社农机厂是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期诞生的。十多年来,经历了两条路线的激烈搏斗。一九六一年,在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工厂几乎停产了。在这关键时刻,十个贫农出身的铁匠,一起忆苦思甜,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组织起来”和“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等伟大教导,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他们组织起来,向资本主义势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使农机厂越办越兴旺,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现在,这个“四把铁锤闹革命”的公社农机厂,成为全市手工业工人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一面红旗。占全市人口百分之十(包括家属)的手工业工人,以它为榜样,已经全部组织在社办工业中,积极为农业生产服务。
自力更生办工厂,首先碰到的困难是一无资金,二无厂房,三无设备,四无技术力量。怎么办?是伸手向国家要,靠国家支援,还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贫下中农回答说:作田人要办工厂,泥巴佬要造机器,我们不给国家添麻烦。没有资金,就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的力量,逐步解决。各公社一般采取以下几种办法:一是靠公社原有企业的积累;二是暂借生产大队、生产队的一些公共积累,工厂办起来再陆续偿还;三是节约各项经费开支,挤出钱来办工厂;四是搞副业生产,增加收入,壮大和发展社办工业。
没有厂房、设备怎么办?贫下中农的回答是:土法上马,从小到大。有了毛泽东思想,什么困难都能解决。各公社、生产大队办的工厂,开始都是利用古庙、祠堂和社队腾出的公用房子做厂房的,有的还在“露天”办厂。
社办工厂必需的车床、铣床、钻床和其它机器设备,也都是土法上马,或者向国营企业购买废旧的,自己修配改装。宣风公社农机厂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自己装备自己。工人凭着一张白纸一支笔,凭着生产实践的经验,绘出了一张又一张机器草图,自行设计制造和改装了三十二台简易车床、磨床、冲床、铣床、天车等机械设备。现在,全市二十六个社办农机厂,都自力更生地装备了车床、钻床、刨床等设备。农机厂的铁木篾器生产,大部分摆脱了斧头、锯子、刨子和篾刀、削刀、大锤和手拉风箱等手工工具,实现了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社办工厂自己设计和修造的简易机械设备共达一千零六十七台。
没有技术力量,各社办工厂组织群众边干,边学,边总结,边提高。大体有几种做法:以老手带新手,壮大队伍;群策群力,攻破难关;外出取经,打开眼界;请进来帮,现场学艺。采取这些办法,全市社办工厂已经培养了一批技术力量。
社办工厂的工人都是来自生产队。全市社办工厂的一万八千多名工人中,亦工亦农的有七千多人,他们农忙务农,农闲务工,工农结合。队办工厂中,亦工亦农的比重就更大。贫下中农亲切地称他们是“拿起锤子能做工,拿起锄头能种地”的“泥巴工人”。这样做的好处是:社办工业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有利于落实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可以增加生产队的公共积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社办工业中的工人亦工亦农,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
社办工业原料材料从哪里来?基本上是就地取材,不与国营企业争材料。各公社制造农机具需要的金属材料,一般有五个来源:一是供销社收购的废品;二是以旧换新回收;三是购买国营工业企业的边角废料;四是市里统一安排,从国家支援农业的原料材料中拨给一部分;五是自力更生炼钢铁,解决一部分原料材料。
全面规划,加强领导
各公社、生产大队遵照毛主席关于“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伟大教导,都成立专门领导班子,对社办工业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结算,统一分配。
统一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领导,用毛泽东思想促进人的思想革命化,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从公社到大队层层建立由政治思想好的社办工厂工人、革命干部和民兵组成三结合领导班子。
统一管理:主要是抓社办工业的服务方向。劳动管理,做法是:有工务工,无工务农,农忙务农,农闲务工,亦工亦农,工农结合。
统一结算:就是把住经济关。
统一分配:就是遵照毛主席关于“在分配问题上,我们必须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教导,合理解决收益分配问题。
在市革委会统一布局、合理安排下,社办工业产品逐步做到定型(产品品种和规格)、定点(除担负当地农机农具维修任务外,根据各厂条件确定生产一个或几个定型产品)、定计划,更好地为农业“四化”服务。
实践证明,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实行“四统一”,发挥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保证了社办工业这一新生事物不断巩固和壮大。
发展社办工业,壮大集体经济
萍乡市数百个农村社办工厂,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许多社办工厂能维修和成批生产碾米机、磨粉机、饲料粉碎机、水轮机、电动机、打谷机、水泵等农业机械设备。全市农村的粮食和农副产品加工、提水工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大大节约了农村的劳动力,为农业生产向深度广度进军创造了条件。日常用的锄头、镰刀,到一分钱的车钉,社办工厂也生产。贫下中农说:农机厂最了解我们贫下中农的心愿,我们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二、社办工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四化”的进程。去年,麻山公社要修一座水坝,需要二千吨水泥。萍乡市水泥厂只能满足它一半的要求。在公社办起小水泥厂以后,一个秋冬就完成了这个工程。现在,全市有三个社办小水泥厂,日产水泥五十吨,有力地支援了各社、队建设的需要。
三、社办工业为集体为国家积累资金,加强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一九六九年社办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一半以上。全市社办工厂每年为集体积累资金达二、三百万元,上交国家利润三百万元。
四、社办工业的发展为实现农业“四化”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材。现在,每个生产大队、生产队都有了自己的能安装、能使用、能修理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队伍,基本上实现了中小修不出队,大修不出公社。宣风公社社办工业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帮助生产大队、生产队培养了“赤脚机修工”四百多人。
五、社办工业在为农业服务的基础上,为大工业服务,吃大工业之所余,补大工业之不足,同时能够为人民生活服务。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