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阅读
  • 0回复

一心想着为国家多作贡献——吉林省榆树县小乡生产队艰苦奋斗、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3-01
第1版()
专栏:

一心想着为国家多作贡献
——吉林省榆树县小乡生产队艰苦奋斗、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调查报告
小乡原来是个穷山沟。人少、地薄、产量低,吃粮靠返销。一九六二年在这里建立生产队以来,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女共产党员齐殿云带领群众,紧紧抓住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这个纲,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迅速发展农业生产,使小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奋战一年,粮食亩产量就达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毛泽东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生产持续跃进。粮食亩产连续四年超过五百斤,向国家交售粮食逐年增加。
毛主席教导我们:“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小乡贫下中农和社员把为国家多作贡献作为奋斗的目标、生产发展的方向、前进的动力。
条件不好不甘落后 条件好了力争上游
一九六二年以前,小乡只是公社的一个饲养场,有十二户贫下中农和四户中农。建队初期,一穷二白,困难重重:二百零八亩耕地,除了白浆土,就是黄鳅泥,亩产只有一百三十斤左右。全队能下地干活的十九个人里,只有三个青年。队里只有几头老牛,一架破车。
在这种条件下,能不能把集体经济搞好?就在这个时候,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刮起了“三自一包”的妖风,妄图瓦解集体经济,复辟资本主义。小乡贫下中农在齐殿云的带领下,顶住邪风,压倒困难,坚守农村社会主义阵地。他们坚定地说:“我们要在小乡干,让小乡变!把荒山秃岭改造过来,为社会主义作出贡献。”
那时候,小乡的贫下中农自己打出来的粮食不够吃,要靠兄弟生产队支援。齐殿云对大家说:“同样是在毛主席领导下,分得了土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人家能向国家交售粮食,咱们还得向国家要粮吃呢?”她领着大家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她说:“我们的条件眼下还不好,但是我们贫下中农有志气,王国藩三条驴腿能办起合作社,我们就能用双手去创造条件,天大的困难也能战胜,再穷的山沟也能变样!”齐殿云这一番话,说得大家心里热呼呼的,大家表示:“解放以前,想种地没有地,今天毛主席领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我们一定要克服各种困难,把地种好!”
小乡贫下中农和社员沿着毛主席指引的社会主义道路,怀着改变贫困面貌的雄心壮志,战天斗地,用自己的双手治山治水,夺取高产。十冬腊月,天寒地冻,男女老少齐动手,挖草炭,抠麻泡,起圈底,挖地三尺,苦战两个月,积出的粪肥房前房后都堆满了。粪多、车少,送不出去。齐殿云说:“车少,我们用肩膀把粪送出去!”在她的带动下,大家挑的挑,抬的抬,越干劲越足。有的社员一次挑四个筐,扁担压折了,砍棵小树接着挑,不少人的肩膀上压出了血疙瘩。
眼看就要开犁了,种子、农具、饲草样样不足。国家要给他们八百元贷款。要不要?齐殿云组织大家讨论。社员说:“我们要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能给国家增加负担,这笔钱不能要。”贫下中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缺绳少套,这家拿几窝麻,那家送几根绳;种子不足,各家把最好的粮食选出来送到队里。齐殿云还带领群众起早贪黑在山上山下拣柴、搂草,拣回两万多斤干树枝,卖了钱解决生产费用;搂了九车草,解决了牲畜饲草,为适时播种创造了条件。为了多打粮,他们一方面抢时间播种,畜力不足,就用镐培地,二百零八亩耕地,用镐头培了四十多亩;一方面抢时间治山治水,齐殿云还带领七名妇女,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苦战四十五天,挖出排水沟十一条,顺水壕四十五条,长达一千六百五十米,做到了块块地边、地头都有排水沟、顺水壕。
小乡的贫下中农就是这样苦战一年,夺取了大丰收。一九六三年平均亩产粮食四百多斤,达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为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争了气。在打场的时候,打一场冒一场,打一样胀一样。大伙高兴地说:“今年粮食打出神来了!”齐殿云笑着回答:“不是打出神来了,是咱们干出神来了!”
小乡获得了大丰收。大队说,小乡地薄,打出粮食能够自给自足就行了。兄弟队也说,小乡底子空,头一年丰收,多那点粮食都留下吧。小乡的贫下中农却说:“咱们在穷山沟苦战奋斗,就是为了给国家多作出贡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卫社会主义铁打江山。”大家一致决定,选出好粮一万六千斤卖给国家。
小乡的粮食亩产量上了《纲要》,县里有的干部硬是不信。旧县委的一个负责人对齐殿云说,你们拣了饲养场的粪底,一步登了天,一垧地产粮食六千多斤,到顶了。小乡的贫下中农清楚地看到,这是一种右倾保守思想,是在新形势下两种思想、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在条件不好的时候,能不能发奋图强,艰苦奋斗,创造条件为国家作出贡献,是一种考验;条件好了,能不能继续艰苦奋斗,力争上游,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也是一种考验。小乡的贫下中农批判了“增产到顶”的错误思想,大长了革命志气,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一九六五年春天,齐殿云带领社员,修建山塘水库。当时的天气,早晚结冰午间化。社员们光着脚,踩着冰碴,挖淤泥,清坝底,运土打夯。一口气干了十八天,横沟修起了一条底宽二十四米、高七米、长达六十二米的山塘坝。水库修成了,紧接着又在荒沟底开辟水田。在艰苦奋斗中,小乡贫下中农力争上游的革命志气越来越大。迈过一道山,登上一层天。一九六八年夏天遭受严重干旱,小乡的贫下中农以同天斗、同地斗的英雄气概,男社员肩挑桶,妇女小孩手端盆,连续苦战五昼夜,浇活了七亩稻苗。这一年粮食垧产近万斤。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四年,是小乡生产大发展的四年。每亩单产是:一九六六年五百零九斤,一九六七年五百四十六斤,一九六八年六百六十六斤,一九六九年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然达到六百二十斤。向国家交售粮食也逐年增加。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把劲使在增产粮食上
毛主席教导说:“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小乡的贫下中农和社员在斗争实践中体会到,要为国家多作贡献,不仅要有革命志气,而且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小乡获得了丰收以后,自己粮食够吃了,还向国家交售了余粮。在这种情况下,劲往那里使?是先想着国家富强,继续艰苦奋斗,在增产粮食上下功夫,还是只想着个人富足,在钱上打主意?在这个问题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一直很激烈。小乡贫下中农不断批判“金钱挂帅”、重副轻农等修正主义黑货,坚决地同资本主义倾向作斗争,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不走只图赚钱的歪道,主意打在增产粮食上。一九六四年,队里正在紧张送粪的时候,一个受了资本主义思想影响的生产队长,趁着齐殿云外出开会的时候,不顾贫下中农的反对,把车打发出去拉椽子。在山里一根椽子五角钱,拉回来就是一元五。齐殿云回来以后,质问这个队长:“大家正着急粪送不出去,你怎么把车派出去倒腾木头呢!”那个队长还满有理地说:“多送粪就是盼一个秋呗,拉几车房木卖,一天一个秋,几千斤粮食的钱不费劲就到手了。这么办社员出力不大,收入不少,咱们要精打细算呀!”齐殿云一针见血地指出:“什么一天一个秋?你这是弃农经商,不守本份找外快。我们要算革命的大账,不打自己的小算盘。”
通过这件事,小乡的领导成员和社员认识到,主意打在那里不是一个小事。一心想着为国家多作贡献,在增产粮食上下功夫,走的是社会主义阳关大道,代表了贫下中农的根本利益,就有使不完的智慧用不完的劲。反过来,只顾盘算自己富,在钱上下功夫,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就会目光短浅,“私”字冒尖。我们贫下中农的责任,是为革命种好田,为革命多打粮,在这上下功夫越多,对国家贡献就越大。有了这个明确的认识,小乡贫下中农增产粮食的劲头就更大了。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小乡的贫下中农大力发展养猪事业,大搞过圈粪,年年利用水坑、泥泡子压绿肥,精心管理农家肥料。每年冬季,还开展一次拣粪活动,男女老少一齐干,有的走出十几里以外拣粪,从早晨出去,天黑以后才回来。有的社员一家一冬就拣了四千多斤。每年积攒优质肥四百车到六百车,每种作物都做到底肥、口肥、追肥“三肥”下田。
自然灾害吓不倒小乡的贫下中农。有一年遭受严重旱灾,眼瞅着要减产。有人对收成失去了信心,议论说:看来年成是不行了,别在地里白搭工了,应当想点别的办法,不能一条道跑到黑。听了这种议论,生产队领导成员感到这又是一次考验。在自然灾害面前,丢了地,丢了粮,去搞邪门歪道,就是丢了方向。应当动员群众战胜自然灾害,叫它有灾不成灾,争取好收成,做到灾害大,贡献不小。领导成员和贫下中农商量,提出要向锄板要水,坚决抗旱保苗。他们不惜投工,勤铲勤趟。由于受灾不转向,加强了田间管理,战胜了干旱,夺得了比上年还好的收成,交售给国家的粮食也比上年增多,社员收入也比上年高。要为革命种田,就不怕多费工、多流汗。小乡贫下中农种地、铲趟,精益求精,用工量不断增加。每垧地一九六二年是七十多个工,一九六九年增加到四百三十多个工。贫下中农对大块地和小块地,好地和薄地都下功夫耕种,能多打一粒粮食就多打一粒粮食。
不能只顾眼前,要争取年年丰收。小乡的地,多是黄土包子,要稳产高产,就必须改良土壤。这是个长远建设,要打持久战。有人觉得这个活又重又累,见效慢。这种思想没有影响小乡贫下中农改良土壤的决心。他们说:“我们干在眼前,要想到长远。革命就要跟苦打交道,我们就是要凭双手搬山治水,靠双肩改地换天。大寨贫下中农能够在石板上造田,我们就能够把黄土变黑土!”他们每年坚持抠麻泡,掘河底,挖草炭,一块地一块地地改良土壤。冬天的麻泡里冻得梆梆硬,一层冰,一层土,一镐刨下去一个白点,很多社员虎口震裂了,手腕子震肿了,有的人棉衣被汗水湿透了,就脱掉棉衣干,边刨边拉。就这样,一镐一镐地刨,一冬一冬地干,从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六九年七年时间,一百三十多亩山坡地普遍改了两遍,其中有的地块还改了三遍,总共用了三千多个工,拉了六千一百八十多车土,使这些地块都铺上了一犁厚的优质土。
小乡的贫下中农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还开展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山山水水,造林、养鱼、栽果树,以农带副,以副促农。小乡向国家交售的猪、鸡、蛋等副业产品年年增加。
“革命不分季节,种田没有农闲。”在小乡,为国家多作贡献已经变成了社员的自觉行动,不论春夏秋冬,没有闲时。去年,全队一百一十七口人,有八十二口人参加集体劳动。有的社员一年干了三百五十六天活。人人争取为革命多出力,个个努力为社会主义祖国作出贡献。
一锄一犁想着世界革命
一心一意为着人类解放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要牢固地树立起为革命多作贡献的雄心壮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深扎为革命种田的根子,打好群众基础。毛主席教导说:
“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农民群众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评资本主义倾向。”遵照毛主席这一伟大教导,小乡人坚持活学活用“老三篇”,坚持天天听广播,坚持做活的政治思想工作。由于他们抓住了根本,贫下中农都有最饱满的政治热情,最大的自觉性,最高的主人翁责任感,全心全意地为革命种田。
时时想着为国家多作贡献,一锄一犁想着世界革命。青年社员金文科,一次铲地,伤了一棵苗,没有补上。老贫农问他:“你为什么不补苗?”他说:“吃饭还掉饭粒呢,少补一棵苗算个啥?”晚上,家里人在家庭学习班里对他进行帮助。他哥哥说:“一棵苗看来是个小事,反映了我们的思想不过硬。要是大家都象你这样,你砍一棵,他砍一棵,损失就大了。砍的是苗,丢的是贡献。”金文科提高了认识,从此把多保一棵苗看成是对国家多一分贡献,铲地宁肯被拉下,少休息,也要把地铲好、铲细。有时伤了一棵苗,就移来一棵补上。
把个人的命运和社会主义前途联系在一起,一分一厘用于巩固、壮大集体经济上。一九六八年,小乡获得了大丰收,在全大队亩产最高,收入最多。怎么分配?贫下中农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他们说:“为革命种田,分配要想着革命,路线斗争觉悟要跟高的比,生活水平要向低的看。”一致决定在保证社员收入逐年增加的原则下,更多地增加集体积累。
小乡的贫下中农为社会主义积累资金,主要用在不断扩大生产上,对于非生产开支,能不花就不花。干部到公社开会,自带干粮,不花补助费。一九六八年,小乡生产队的管理费只占总开支的百分之一点二。由于积累逐年增加,集体经济越来越厚实。建队时,全队家当价值不到二千元,七年时间增加了五十倍。现在有骡马七匹、牛四头,胶轮车两辆,还有手扶拖拉机、粉碎机、脱谷机、铡草机、磨米机等五台机器。队里贮备粮年年增加,现在已贮备了一年的口粮。这就为巩固集体经济,打下了物质基础。
使自己的思想紧紧跟上革命形势的发展,一心一意为着人类解放。小乡的贫下中农想国家大事,站得高,看得远。
社员王显忠在建队初期嫌小乡穷,收入少,搬走了。走后,每年都回来看几次。小乡不断发展变化,他又要求搬回来。社员说:“他过去换地方,就是因为没换思想,这回得让他好好换换思想。”在他搬回来的那天晚上,队干部和几位老贫农在一起跟他谈心,给他讲小乡的发展变化,讲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形势,也批评了他的错误。对他说:“你回来我们欢迎,但是,你是带着‘私’字走的,不能带着‘私’字回来。脑袋里不能光有个小家,要装上世界革命的大事。”王显忠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他经常把红小兵请到自己家来,给他读毛主席著作。他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主动干脏活、重活。他怕早晨起来晚了耽误活,总是提前来到队里。有时半夜里看到月光,以为天亮了,就忽地爬起来跑到队里。群众看他真正把心用在集体上了,就选他当打头的。他在会上表示决心说:“我要为革命当好这个打头的!”
在小乡,一心为公,热爱集体,自觉地为革命多出力,在人们中已经形成风气。集体的活大家想、大家干、大家管。干部在家,干部领着干,干部外出,就有人主动出来代替。有一次队里正在铲地,三个队干部都出去讲用,老贫农说:“干部不在家,咱们要商量着办事,要把活干得更好。”在老贫农带领下,地铲得又快又好。社员说:“我们这个队,干部是模范社员,社员是不挂衔的干部。”对集体的事人人抢在前面去做。去年九月的一天,广播预报有霜冻,队里作了防霜准备。老贫农王彩臣把这事记在心上。半夜出来一看天气变了,就把家里人招呼起来,到地里点火薰烟。小乡的社员,满眼都是集体的活,地里的庄稼被风刮倒了,不知道是谁去扶起来了;下雨了,队里晒的麻秆,有人自动给捆起来。小乡的社员对集体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爱惜。一九六八年打完场分到各家的豆秸,掉下来的豆粒,社员都一个个拾起来,送到队里。这种热爱社会主义、干社会主义的革命精神,鼓舞、激励着小乡贫下中农继续前进。 吉林省革命委员会解放军某部长春市革命委员会调查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