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秃山披绿 粮食增产——辽宁省锦县板石沟公社三家子大队四年造林五千多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3-03
第3版()
专栏:

秃山披绿 粮食增产
——辽宁省锦县板石沟公社三家子大队四年造林五千多亩
在辽宁省西部山区,有一个一千多人的大队——锦县板石沟公社三家子大队。这个大队的贫下中农,在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狠抓阶级斗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四年造林五千多亩,平均每人五亩林。
肃清余毒
三家子大队有大小三十五个山头,四十八条沟岔,能种树的荒山八千多亩。这里的贫下中农早就想植树造林,改变山区的落后面貌。但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年年造林不成林。特别是三年暂时困难时期,刘少奇鼓吹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煽动一小撮阶级敌人大刮“毁林开荒”的妖风。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三家子贫下中农狠批了刘少奇破坏山区建设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掀起了一个植树造林的热潮。文化大革命以前,就在现在的大队革委会门前,有一座高山,栽了几次树,才活了六棵。文化大革命中,贫下中农扛着红旗,举着毛主席画像,手捧红宝书,又登上了这座山。大家列队到那六棵树前,上挂下联,开展一场革命大批判会,肃清“包工定额”“物质刺激”“工分挂帅”的余毒。开完会,就动手栽树,大家挖一锹土,刨一个坑,担一桶水,培一棵树垵,都倾注了满腔的政治热情。这次栽的树,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活了。从此,这座山就叫“批修林”。
自力更生
过去,缺树种、树苗常常是伸手向上要。在植树造林热潮中,三家子贫下中农拍着胸脯说:“咱们要地有地,要人有人,自己育苗,自己栽树,走自力更生的路!”一个队队育苗、户户育苗、人人育苗的群众性活动很快就掀起来了。
赵大娘听说要育树苗,在自己菜园子里耙平了垄,施足了肥,撒下了树种,精心为集体培育树苗。自一九六六年以来,三家子大队除了坚持专业队常年育苗之外,贫下中农在山边沟沿、房前屋后,就育了十六万多株树苗。
为了在不影响大田生产、不违农时的原则下,尽快地完成大面积植树造林任务,他们就发动群众献计献策。凡是能四季种树的地方,就四季都种;能种三季的种三季;能种两季的种两季,坚持春、夏、秋三季都造林。一个一个山头、一个一个沟岔地打歼灭战。
春季雨水少,为了保证树苗成活,贫下中农一直坚持挑水栽树。夏天雨水多,容易成活,三家子贫下中农就专找大雨天上山栽树。公社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几个孩子的妈妈阎桂香,嫌披在身上的一块挡雨的塑料布碍手碍脚,索性甩在一边,淋着雨干。一锹一锹下去,树坑挖完了,坑里的水也快积满了。看到这种动人场面的人,都赞叹说:“三家子贫下中农真有股子革命加拚命的精神!”三家子贫下中农就是用这种精神,从一九六六年到一九六九年底,一鼓作气在二十一个山头、八条沟造林五千多亩,平均每人五亩林。
干部带头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过去,个别干部认为植树造林是“常费力、慢见效”的事儿,对植树造林不积极。针对这个活思想,大队革委会组织干部们一起学习《愚公移山》,学习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带领贫下中农战天斗地的事迹,跟“老愚公”比“每天挖山不止”的毅力,跟陈永贵同志比彻底革命的精神。大家说:“为了改变三家子的落后面貌,我们要象陈永贵同志那样,带领贫下中农过长日子,下大功夫,打硬仗!”
在植树造林战斗中,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们,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们那里艰苦就在那里干,那里危险就向那里冲。有一回,在架子山上栽树,满坡满岭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忽然,山顶上有人不小心蹬落了一块大石头。那石头顺着陡坡滚了下来,眼看就要砸伤在山腰里埋头植树的阶级兄弟。在这十分紧急的时刻,党支部副书记、大队革委会副主任耿桂金迎头向飞滚的石头冲了过去,用自己身体压住了飞石。她自己光荣地负了伤,但却保护了阶级兄弟的安全。
干部们在战斗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极大地鼓舞了贫下中农的斗志,推动了植树造林的群众性活动一浪高一浪地向前发展。
林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从前,这里是:秃山、薄地、干河套,有山无柴烧,吃粮靠返销。山上植树造林以后,保持了水土。现在是:山俊、地肥、水不断,秃山披绿,粮食增产。一九六九年秋季,三家子大队广大贫下中农,夺得了这里有史以来第一个粮食大丰收,一下子甩掉二十年来吃返销粮的落后帽子,还向国家交售了余粮。
锦州市革委会报道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