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为人民鞠躬尽瘁——记解放军某部连长、共产党员潘金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3-06
第3版()
专栏:

为人民鞠躬尽瘁
——记解放军某部连长、共产党员潘金生
云南省的大盈江水,滔滔滚滚,奔腾不息。
一个英雄的名字——潘金生,象一棵青松,植根在贫下中农的心里。他的革命精神,激励着盈江人民奋勇前进。
潘金生,解放军某部连长,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朝气蓬勃干革命,坚定地战斗在阶级斗争的最前线。他紧紧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迎着困难上,向着艰险行,为人民利益勇敢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共产党员要到阶级斗争第一线去
擂战鼓,打头阵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十五日,盈江县革命委员会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迎着阶级斗争的急风暴雨,光荣地诞生了!
十九日,潘金生迈着坚定的步子,来到了县革委会,担负起生产指挥组副组长的工作。县革委会的负责同志对这位曾为人民立过战功的共产党员语重心长地说:“老潘呀!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只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要搞好斗、批、改,任务还重啊!”
潘金生深深懂得这些话的分量。他向革委会负责同志表示:“拚死拚活也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在生产指挥组七个多月,潘金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基层,带领群众认真开展斗、批、改,狠抓革命,猛促生产。他对组里的同志说:“共产党员必须到阶级斗争第一线去擂战鼓,打头阵,发挥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
在傣家的竹楼里,他手捧红彤彤的革命宝书,一字一句地教傣族大爷、大妈学习毛主席语录,让毛泽东思想的灿烂光辉照亮傣家竹楼。
在景颇族、傈僳族人的火塘边,他同少数民族兄弟一起开批判会,使革命大批判的烈火越烧越旺!
东方红公社有个贺怀生产队,阶级斗争尖锐、复杂。潘金生带领生产指挥组的几个同志来到这里时,一小撮阶级敌人正在兴风作浪,妄图破坏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潘金生胸怀朝阳干革命,迎着恶浪往前闯。他对一起来的同志说:“我们有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没有攻不下的山头!”
当红日喷薄欲出的时候,他到贫下中农家里一家一家地去宣传毛主席关于“抓革命,促生产”、“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指示,带领大家一齐下地上山,群众身上有多少汗,他身上也有多少汗。
社员们收工回来,他挨家挨户去访贫问苦,了解情况,准备发动群众向阶级敌人发起进攻!
当夜幕垂空的时候,他和贫下中农在小油灯旁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论述,用毛泽东思想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
贫下中农起来了,罪恶累累的阶级敌人被揪了出来。贫下中农指着阶级敌人的鼻子愤怒地说:“过去给我们带上奴隶枷锁的是你们,今天想拉着我们开倒车、受二遍苦的又是你们!我们永远和你们斗到底!”
各族贫下中农在火热的阶级斗争中,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他们说:“向阳坡的青松根子深,贫下中农只讲阶级亲。天上太阳最亮,毛主席和我们最亲!”
贺怀生产队的对敌斗争经验推动了全县的斗、批、改。县革委会对潘金生等同志进行了表扬。
共产党员要处处想到群众,为着群众
潘金生在为人民服务的征途上,是鞠躬尽瘁的“老黄牛”。
毛主席教导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潘金生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时刻不忘自己是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他认为,为群众还是为自己,为大多数人还是为极少数人,从来就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大问题。一个共产党员,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就要处处想到群众,为着群众,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潘金生自觉地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办事,他处处想到群众,心里唯独没有自己。
他在建筑社蹲点时,白天,和工人一同挥锤拉车,下班后又去找工人谈心或者召开各种座谈会,经常熬到深夜。紧张的战斗,过分的劳累,使他的肝炎、胃病更重了,成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工人们看见他忍着极大痛苦在工作,既敬佩,又着急。
一天深夜,老工人罗大伯半夜醒来,看见对面宿舍里仍然灯火通明。“老潘还没有休息,他那天都比大家多流汗,少睡觉,铁铸钢浇的机器也得出毛病啊!”罗大伯披衣起床,轻手轻脚地走到潘金生窗口停下。眼前的情景,使罗大伯止不住热泪盈眶:只见潘金生用左手和右腿使劲顶着肝部,不住地向座凳旁放着的痰盂里吐着胃液,额上青筋突胀,满脸汗水直流,但仍聚精会神地伏在桌上写着……
“多坚强的战士啊!这不是我们盈江的焦裕禄吗?”罗大伯脑子里立刻浮现出焦裕禄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光辉形象。罗大伯推开门进去,心痛地责备潘金生:“老潘啊!这么晚了,还在写啥呀!”
潘金生见老工人深更半夜还来看自己,急忙招呼道:“我在写一个提纲,马上就完了。”当罗大伯劝他注意身体时,他谦虚地说,自己同一心为革命的工人阶级比,还差得远。
和潘金生一起工作的同志,有的认为,生产指挥组整天和柴米油盐打交道,没大意思。潘金生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的教导,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大家的头脑,使同志们胸怀全局做好本职工作。
潘金生在工作笔记上写道:“群众的问题没解决,我一分钟也睡不着觉”。为人民服务,潘金生想得很具体,做得很自觉。他见山区社员进城买货不方便,就亲自组织“货郎担”,送货上山;他见有的商店营业时间短,对群众不方便,就深入商店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调整了营业时间,方便了群众;他见有个裁缝店,工作责任心不强,就亲自组织全店同志学习《为人民服务》,提高思想,改进技术,使每套衣服用布量平均下降一尺五寸;他听说红卫公社的牛得了疫病,就连夜带着兽医走了三十多里赶到公社,突击进行了治疗和预防,有效地保护了耕牛。广大贫下中农称赞潘金生是“毛主席的好战士,革命政权的好代表,贫下中农的贴心人”。
这样的事,盈江人民心里个个都有数。
有一回,潘金生到一个粮站检查工作,发现仓里有霉坏的、地上有抛撒的粮食。一粒粮,一滴汗,贫下中农用血汗换来的粮食,一粒也不能糟踏!他一粒一粒拾摄起来,召开了一个财贸系统的现场会。在会上,他没有作长篇的报告,没有声色俱厉地批评人,而是亲手采集了一些苦菜,给大家做了一顿忆苦饭,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苦难家史。
潘金生,出生在江苏省丹徒县一个贫农的家里。解放前,他祖上三代都是乞讨度日。因为贫病交加,母亲、姐姐和一个弟弟相继死去,剩下的一个弟弟又被卖掉。父亲十五岁起,给地主扛长工,整整扛了三十年,牛马活压弯了脊背,仇恨的眼泪泡瞎了双眼,狠心的地主看他不中用了,一脚把他踢出门外,从此带着潘金生过着乞讨的生活。潘金生至今身上还留着地主的鞭痕,恶狗的牙印。是毛主席把他从苦海里救了出来。因此,潘金生从小就最恨旧社会,最热爱毛主席,他说:“父母含着苦泪把我生,毛主席给我阳光和生命,我要把一切献给毛主席,全心全意为革命。”
忆完苦,他对大家说:“旧社会穷人为什么那样苦?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权!毛主席领导我们翻身得解放,贫下中农把财权交给我们,我们可不能拿起金饭碗,忘了讨饭棍,千万要掌好这个权!”同志们听了,受到一次极为深刻的教育。会后,各粮站普遍进行了翻晒清仓,杜绝了霉烂、抛撒粮食的现象。
共产党员应该是迎着风浪上的勇士
一九六九年七月三十一日夜,盈江两岸雷声隆隆,大雨滂沱。在这不平静的雨夜,潘金生思虑着人民群众的安危,久久不能成眠。
凌晨三时,县革委会突然打来电话:“南怀山下暴发特大山洪,红心公社四个生产队受冲击!”
“群众怎么样?”潘金生急切地问。
“详细情况不知道!”
潘金生象在战场上听到了枪声一样,立即跑步向革委会负责同志请求战斗任务。并且通知所属各单位,马上组织抗洪抢险突击队,奔赴灾区!
这几天,潘金生的肝炎和胃病发作,已经几餐没吃饭了。医生多次催他住院,他一推再推。生产指挥组的同志怕他参加抗洪抢险斗争加重病情,都劝他晚一步去。潘金生响亮地回答:“共产党员应该是迎着风浪上的勇士,革委会的成员应该时刻与群众共呼吸,我就是死,也要死在抗洪抢险的战场上!”
潘金生带着抢险医疗队第一批来到灾区。夜,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奔腾的洪水夹着泥沙向大盈江冲去。脱险的群众告诉潘金生,几百名社员被洪水围困着,处境十分危急。
潘金生心急如焚。他一面指挥先到的同志投入战斗,一面准备立即向县革委会汇报灾情,争取抗洪抢险大军早点到来。他要到十几里以外的红心公社革委会去打电话,便对摩托员说:“咱们走吧!为革命,为群众,咱们要担点风险!”
他一边坐上摩托,一边对身边的群众说:“社员同志们!不要着急,有毛主席,有共产党,有革命委员会,天塌下来,我们也能顶得住;地陷下去,我们也能填得平!”
摩托车出发了,在场的群众满怀深情地目送着这位无畏的共产党员,风驰电掣地消逝在夜幕之中,激动地说:“多好的军代表啊!为了我们真是啥都不顾了!”
不一会,解放军指战员高呼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口号,向灾区奔来。糖厂工人和“五·七”干校的学员们飞速赶来,周围的各族贫下中农也带着支援灾区的衣服和食物纷纷跑来了。
可是,当群众聚集在路口,盼望着潘金生回来的时候,他却没有回来。
他,在打完电话,返回灾区的路上,由于车灯坏了,天黑路险,不幸负了重伤,处在极度昏迷中。
潘金生负伤的消息传开,一位景颇族老贫农从老远赶到医院,伸出双臂要给潘金生输血。医生告诉他,已经有几百人登记了名字,轮不到他了。他两眼热泪滚滚,恳求地说:“几百人也好,几千人也好,可你得先抽我的,我是代表边疆各族兄弟姐妹来的呀!只要能救活老潘,把血全部献给他,我也心甘情愿哪!”
但是,潘金生终因伤势过重,心脏停止了跳动。
八月六日,盈江近万名各族贫下中农,为潘金生同志召开追悼大会。贫下中农一致要求把他的遗体,埋在大盈江畔的向阳坡上。大家说:“让老潘永远看到我们盈江,也让我们天天都能看到老潘。”
潘金生,这个英雄的名字,激励着盈江人民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勇敢地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与自己的私字斗;鼓舞着盈江人民以无比的英雄气概,夺取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