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一根纱头也不叫它浪费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3-12
第4版()
专栏:

  一根纱头也不叫它浪费掉
过去,我们丹东毛绢纺织厂皮毛车间,织长毛绒换梭子时,总要掉一些纱头。那时,谁也不在意,扫扫捡捡当废品处理了。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之后,我们车间的老工人张成良,给大家算了一笔账:织长毛绒,每人每个班次要换一百五十多次梭子,每换一次都要从纬纱穗上掐下十几厘米到四、五米长的纱头。平均每次按两米计算,一个人一个班次就浪费三百多米纱。用这些纱可以织十二厘米长毛绒。三个班次,积聚起来,一年就可以多织二千六百米长毛绒,给国家多积累三万多元的财富。
张成良给大家朗读了毛主席关于“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的教导,他说:“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是国家的主人,一定要为社会主义‘当家’、‘理财’。坚决反对资产阶级‘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大少爷’作风,尽可能为国家多生产、多节约一寸纱。我们的贡献有大有小,但都应该胸怀全局,立足本职工作,为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贡献一份力量。”
他说到做到,立即带头把每次换梭子掐下来的纱头,一点一点地接起来织长毛绒。这样做了以后,又出现了新问题,就是工夫花多了,人也很累,断线也多。有人泄气说:“断线多,又麻烦,干脆算了!”张成良又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干部中一切不经过自己艰苦奋斗、流血流汗,而依靠意外便利、侥幸取胜的心理,必须扫除干净”的教导,认识到,为革命搞增产节约,就不能怕艰苦、怕麻烦。他更加刻苦地反复练习、琢磨,终于掌握了规律,总结了一套利用断纱的经验。他的经验推广后,全车间出现了不掉纱头,不出废纱的新局面。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