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扎根在边疆——记在吉林省通辽县中包大队插队落户的上海知识青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3-14
第4版()
专栏:

  扎根在边疆
  ——记在吉林省通辽县中包大队插队落户的上海知识青年
  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
毛泽东
去年来到祖国北部边疆——科尔沁草原插队落户的七名上海知识青年,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劲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使,心往贫下中农身上想,生活往低标准上比。插队九个多月来,思想越炼越红,劳动越来越好,贫下中农称赞说:“有这样的知识青年,我们就放心了。”
走革命路,风吹不转向,浪打不动摇
知识青年在农村扎根是三年五载,还是一辈子?这是摆在千千万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包大队落户的七名上海知识青年,决心走与工农结合的道路,永远扎根农村。
去年,他们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坚决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他们听到科尔沁草原最需要人,就积极动员同学们一起到那里去插队。一小撮阶级敌人千方百计破坏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伟大方针的落实,竭力散布说:“边疆条件差,生活艰苦,到那里过三、五年就得逃回来。”面对阶级敌人的挑衅,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的教导:“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毛主席的教导坚定了他们扎根边疆的决心。女同学王美英患有心脏病,但她坚决申请要到最艰苦的地方接受考验。
五月三十一日,来自五个学校的七名小将,满怀革命豪情到了科尔沁草原。下乡的第一天,他们就急切地要求参加劳动,可是贫下中农遵循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是青年的一门主课,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的教导,第一课不是教他们怎样劳动,而是向他们介绍旧社会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的阶级斗争史,使他们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立下一辈子扎根农村的大志。
阶级斗争的风浪每时每刻都在考验着每个青年。下乡不到一个月,阶级敌人又煽动说:“你们在农村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将来还要回城市当干部。”知识青年们反复学习了林副主席的指示:“农村,只有农村,才是革命者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农村,只有农村,才是革命者向最后胜利进军的革命基地。”他们深刻认识到:农村就是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战斗岗位,就是知识青年的家。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走毛主席指引的与工农结合的道路,决不是三年五载,而是要走到底,要一辈子扎根农村。他们和广大贫下中农一道批判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下乡镀金论”,批斗了一小撮阶级敌人,粉碎了阶级敌人的破坏阴谋。
七名上海知识青年在阶级斗争的风浪中,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更加坚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大队妇女联家学习班的同志们做了七双鞋送给他们。青年们接过鞋激动地表示:贫下中农的鞋是让我们穿上站稳立场,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在与工农结合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在一次劳动中,王美英从机器旁的高凳上摔下来,引起心脏病复发。贫下中农出于对她的关怀,要她回上海治疗。生产队、大队、公社革命委员会都准了假,县里的同志也多次劝她治好病再回来。小王在疾病面前没有低头,她拒绝回去,继续要求参加劳动。她在锄把上刻了“战胜疾病,克服困难,永远向前”十二个字,鼓舞自己与疾病斗争。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她的身体越来越棒,思想越炼越红。
在阶级斗争的考验中,在同困难作斗争中,七名小将风吹不转向,浪打不动摇,在农村扎下了根。
闯劳动关,磨练革命意志
知识青年插队落户,能否经得起艰苦劳动的考验,是检验他们能否长期扎根农村的重要一环。
七名上海青年刚下乡时正是夏忙季节,他们锄了几天小豆,腰疼得伸不直,腿累得挪不动,手也打了泡。看着手上的血泡,激起了他们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愤恨。他们愤怒地批判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肃清其余毒。他们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鼓舞自己,在锄把上刻下“志在农村,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的豪言壮语。在贫下中农的带领下,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学会了锄地技术,闯过了劳动的第一关。
在艰苦的劳动中,他们时刻不忘锻炼思想,学习贫下中农的优良品质。队里最脏最累的活儿他们都抢着干。有一次捞麻秆,一到池边,一股刺鼻的臭味迎面扑来,他们和社员们跳进齐腰深的麻池中,扒开水面的杂草、粪沫,往外抱麻秆。水底泥粘脚滑,要用很大力气才能迈出一步。为了加快速度,他们就把麻捆扛在肩上往外运。污泥臭水流了满身,他们也满不在乎。有的社员劝他们休息,他们却说:“在艰苦的劳动中退阵,就是在革命化道路上掉队;在困难面前低头,就是反映出我们扎根边疆一辈子的思想不牢。苦,能磨练我们的革命意志;累,能锤炼我们对毛主席的一颗红心,越苦越快乐,越累越幸福。”他们一连捞了三天麻,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一心想着贫下中农
在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斗争中,七名知识青年和贫下中农结下了深厚的阶级感情。他们想贫下中农所想,帮贫下中农所需。每逢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发表,他们不但自己认真学习,还一字一句抄写下来,挨门逐户地去宣传,和贫下中农一起讨论,交谈学习心得,落实毛主席的最新指示。
当知识青年看到有的贫下中农,因为有病多年不能参加劳动,他们下决心学习针灸疗法,给贫下中农治病,解除阶级兄弟的疾苦。但是,他们中间只有两个同学以前读过一点医学书籍,还没有实践经验。因此有的人产生了“怕出问题”的思想。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教导,给他们坚定了战胜困难的决心。他们敢想敢干,刻苦磨练,很快掌握了初步的针灸技术。从此,哪里有病人,他们就去哪里治,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患有十多年严重胃溃疡的傅大爷,经过他们多次精心治疗,病情逐渐好转,现在已能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了。
去年秋天,科尔沁草原上一连下了四天雨,知识青年住的屋子滴滴哒哒地往下漏雨。这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想到“五保户”二老孔的窗户纸被雨淋坏了没有?傅大爷的房子漏雨了没有?冯大娘院里的积水排走了没有?于是他们分头出去查看,发现有个贫下中农的房子塌了个窟窿,院墙也倒了,正在焦急。这时,他们一卷裤子就干起来了。赤脚踏着烂泥,浑身溅满了泥浆,用手挖泥巴,拉车取土坯,直到把房子修理好才愉快地离开。
生活往低处比
从繁华的城市来到偏僻的农村,由吃大米、白面到小米、高粱,是他们在生活上要过的一关。刚到农村时,他们虽说也有吃苦的精神准备,但慢慢地又流露出“过不惯”的情绪。这情况被贫农赵大叔看在眼里。他想:不帮助他们闯过生活关,真正在农村扎根一辈子还是个问题。他遵照林副主席关于“不弄清过去的苦,就不知道今天的甜,还会把今天的甜也误认为是苦”的指示,用自己的家史给知识青年进行忆苦思甜教育。赵大叔一家在旧社会里少吃无穿。十几岁就给地主扛大活,终日挣扎在死亡线上。解放后,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赵大叔一家日子越过越幸福。通过忆苦思甜教育,使青年们认识到:贫下中农忠于毛主席,一心想的是多增产粮食,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自己却勤俭节约过日子。而我们长期在旧学校受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毒害,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知道过去的苦,不懂得今天的甜,把今天的甜也误认为苦。今天没有为革命吃苦的精神,就不能建设社会主义。从此,他们自觉地向贫下中农学习,生活往低处比,处处注意勤俭节约,下乡九个多月的时间,就节约了六百多斤原粮。
阳光雨露育青松,毛泽东思想育新人。七名知识青年牢记毛主席关于“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的伟大教导,把取得的成绩当作继续革命的起点,把贫下中农的表扬当作是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朝气蓬勃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