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立下愚公志 深山起宏图——记江西省奉新县人民兴建“老愚公”水电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3-15
第4版()
专栏:

  立下愚公志 深山起宏图
  ——记江西省奉新县人民兴建“老愚公”水电站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一场自力更生、群众办电的人民战争,正在莱阳山下,?下河畔进行。英雄的奉新人民树雄心,立壮志,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向国家伸手,凭着一颗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劈山破石,在这里兴建一座长达四十华里、发电量八千多瓩、灌田八万亩的四级发电站,名叫“老愚公”水电站。
学“老愚公”的思想——下定决心
奉新,位于赣西北的半山区,是一个
“上有万宝山,下有米粮川”的好地方。可是因为缺水,农业生产发展不快;因为少电,工业还达不到先进县的一个公社的水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震撼着奉新的山村平原,贫下中农看清了:原来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挡住了他们前进的道路。他们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爬行主义”、“洋奴哲学”、“专家治水”、“专家办电”等谬论。越批,革命干劲越足;越批,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越大。
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广大贫下中农的强烈愿望,决心开发?下河,兴建水电站,彻底改变落后面貌。在县革委会领导下,成千上万的民工队伍,从一百几十里方圆的山区、平原、城镇,浩浩荡荡地开赴莱阳山脉的崇山峻岭之间。?下连民工、贫农罗会杞,上工地前办了个家庭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和他爱人一起在灯下学习光辉的“老三篇”,学习毛主席“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伟大教导,又一同忆苦思甜。想起旧社会没吃没穿、受尽压迫的苦日子,罗会杞说:“现在上工地建电站,是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贫下中农永远紧跟毛主席,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他爱人也表示坚决听毛主席的话,保证在家里积极搞好集体生产。类似这样的家庭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不知有多少。他们一致说:“毛主席指引社会主义幸福路,我们拚命向前奔。建电站这样的社会主义大事,我们贫下中农就是要带头干!”有的青年推迟结婚日期,决心修好电站后再结婚。有的贫农女儿说服父母亲人,打破山里女人不干男子活的旧习惯,踊跃参加建电站。
比“老愚公”的精神——不怕牺牲
“老愚公”水电站工地,延伸在四十多华里的崇山峻岭之中,处处是悬崖陡壁,坚岩巨石,几乎步步要开石,处处要打炮。贫下中农就在石壁上写下了自己的豪言壮语:“山高石硬,没有我们改天换地的决心大!”他们革命加拚命,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面对着悬崖绝壁、横空巨石,展开了惊天动地的激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当工地第四级坝头清基工程挖到九米深的时候,里面布满了大石头,块块都有几千斤重。贫下中农说:“石大,没有我们的干劲大;石硬,没有我们的肩膀硬;石多,没有我们的办法多!”他们一个个朗诵着毛主席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语录,跳进刺骨的冰水里,抬的抬,扛的扛,凭着一副铁肩膀,把一百七十多方大石头抬出了坝基深坑。
民工“王杰班”的小伙子们,面对一块十万零八千斤重的巨石毫无惧色,他们不用炸药,硬是用木棍和钢钎征服了这个
“庞然大物”。人们赞扬他们。他们说:“老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比起老愚公来,我们搬掉的石头小多了!”
十九岁的贫农女儿彭完香,咬紧牙关拚命干,终于学会了抡锤打石,点火放炮,成了全县的第一代女炮工。在她的带动下,一支一百多人的女炮工队伍成长起来了。彭完香说得好:“石头也和美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一样,都是纸老虎,看起来样子可怕,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一打就碎。”
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上万名水电建设大军,逐渐成长为一支猛打硬拚、无坚不摧的钢铁队伍,成为毛泽东思想时代的英雄。他们日里夜里,风里雨里,冰里雪里,向着高山,向着巨石,向着一切“拦路虎”猛打、猛攻,奋勇向前进!
立“老愚公”的志气——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第四级电站要建一座跨河一百二十多米的大渡槽,按照原来用钢筋混凝土的设计方案,要用二十八吨钢筋,七十八吨水泥。贫下中农一讨论,纷纷说:“我们建的是‘老愚公’电站,这种洋办法,怎么能够算‘老愚公’精神?”他们提出: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叫遍山的乱石为社会主义服务,用乱石造一座拱桥渡槽。
来自干洲平原的一位普通泥工陈运宏,同技术人员一道提出了一个省工省料、全部用乱石砌拱桥的方案。当拱桥砌石合拢工程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洋本本上的那些什么“分段法”、“分环法”,全都成了问题,弄得拱桥架子摇摇晃晃。这时候,陈运宏这个三代泥水工人的后代,挺身而出,凭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出由两边墩座向中间合拢的办法,解决了这个洋本本上解决不了的难题。一座自己设计、土法施工的十六米高的大拱桥渡槽,横跨公路、河流,飞架在峡谷之间,巍然屹立。陈运宏这位普通泥工,成了工地上有名的“土工程师”。
建造跨河拱桥渡槽,需要平平整整的条石五百八十块,当地虽然到处是坚硬的花岗岩石,但是没有一个人会打条石,怎么办?贫农出身的泥工杨俊辉,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决心学会打条石,第一个爬上山去“开大案”,就是从岩石上切下大块平整的石料,再根据工程需要加工各种规格的条石。他挥动铁锤,日夜奋战,连续干了三天,把石头开了出来。但是,由于坑坑洼洼,厚度不匀,这块石头还是不能用。这时,领导支持他,鼓励他,群众帮助他总结经验教训。他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愚公移山》,心里想:愚公能移山,我难道一块条石都打不成?于是,他鼓足干劲,毫不灰心地继续干,日夜苦练,终于打成了平平整整的条石。杨俊辉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到后来,工效提高很快。他还热情地带徒弟,帮助更多的贫下中农学会切条石,工地上的石工很快就发展到三十几个,只花二十天就完成了打石任务,使渡槽工程提前胜利完成。
造渡槽,打条石,只是“老愚公”战士们创造的无数动人事迹中的一两个。伟大领袖毛主席说:“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在这一场建设电站的人民战争中,还锤炼了一批“老愚公”式的指挥员,造就了一支贫下中农的技术队伍。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规模宏大的第四级电站工程,已进入最后一仗——造厂房装电机,不久就将发电两千多瓩。新的战斗又打响了,在水拦关大坝,在白沙河渡槽,在青潭大厂房,第一、第三级电站工程正在全面施工,千军万马向高山峻岭发起了新的进攻。他们决心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拿下这些工程。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