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艰苦奋斗 其乐无穷——淮北人民自力更生战天斗地决心彻底改变淮北平原多灾低产面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4-06
第3版()
专栏:

艰苦奋斗 其乐无穷
——淮北人民自力更生战天斗地决心彻底改变淮北平原多灾低产面貌
历史上多灾低产的安徽省淮北平原地区,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在党的“九大”精神鼓舞下,活学活用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狠抓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大破停止不前和无所作为的思想,大立为革命种田、人定胜天的雄心壮志,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进行着一场改天换地的伟大斗争,决心把多灾低产的淮北平原,建设成为稳产高产的先进地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新贡献。
千里淮北平原一派大好形势
伟大七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千里淮北平原呈现一派大好形势。各级革委会成员和广大革命群众,深入开展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积极贯彻执行党的“九大”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掀起抓革命、促生产的新高潮。去冬以来,各地广大革命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深翻改土达三百四十多万亩,超过了解放以来深翻改土面积的总和。活跃在淮北平原上一支支的专业打井队,已经兴建起的一批动力提水机井,开始在春耕生产中发挥效益。现在,玉米、高粱等秋熟作物在适时播种,越冬返青小麦比往年管理得更加精细。这些增产措施,为夺取全区今年农业新丰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淮北地区的土地占安徽省土地面积近一半,人口为全省三分之一。这里自然条件较差,一半以上的土地是砂姜地、盐碱地;河流少,地势低,易涝易旱,是全省历史上的多灾低产地区。解放以后,革命人民响应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进行了大规模的治淮工程,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水平都得到显著提高。但是,由于这里的社会主义生产建设受到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安徽代理人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这个地区的低产多灾面貌未能得到彻底改变,农业生产发展速度落后于全省其他地区。
最根本的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社员和干部的头脑,狠抓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
安徽省革委会成立后,决心带领淮北地区各级革委会和广大革命群众,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迅速改变这里的多灾低产面貌,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新贡献。遵照毛主席关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教导,从去年以来,省革委会主要领导成员,带领淮北地区各级革委会成员,分别深入到各县先进、中间、后进三种不同类型的社队,召开贫下中农座谈会,寻找改变淮北面貌的办法。通过调查研究,省革委会和淮北地区各级革委会深刻认识到:淮北各地的气候、土地等自然条件相差不多,但农业生产水平却存在很大差距。他们调查的二十个大寨式典型社队,自然条件大多很差,但由于这里的革命群众和干部自觉地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狠抓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坚决克服“地区落后论”等无所作为的错误思想,树立了自力更生,战天斗地改变落后面貌的雄心壮志,因而大多数社队只经过三、五年的艰苦努力,粮、棉产量就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生产水平大大提高。盐碱地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萧县郭庄大队,革命干部和贫下中农向大寨学习,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为纲,充分发挥集体力量,从一九六四年开始,几年间就把一千五百多亩盐碱荒地改造成良地,农作物产量迅速上升。一九六九年同一九六四年相比,粮食平均亩产由一百二十六斤提高到六百三十斤,棉花平均亩产皮棉由三十一斤提高到一百二十斤。地处大洼、经常发生涝灾的利辛县柳西大队,革命干部和社员响应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号召,自力更生,改造洼地,从一九六四年起,经过六年的艰苦奋斗,治好了“四洼一湖、一河两沟”,征服了涝灾。最近五年来,粮、棉平均亩产连续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老灾洼、砂姜多”的临泉县后常湾第二生产队,社员和干部在“九大”精神的鼓舞下,去年带着棉花低产中的问题,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开展群众性的革命大批判,克服夺取棉花高产的思想障碍,树立为革命种田的思想,实行科学种棉。经过一年的奋斗,去年这个生产队平均亩产皮棉由前年的四十五斤一跃增到一百五十四斤,跨进了全国棉花生产的先进行列。在生产处于中间和后进状态的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得缓慢,主要原因是刘少奇及其在安徽代理人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还没有彻底肃清,强调客观困难多,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没有得到发挥。省革委会和淮北地区各级革委会经过调查和分析,认识到要迅速改变淮北地区农业多灾低产的面貌,最根本的是要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武装社员和干部的头脑,增强继续革命的自觉性,狠抓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坚决按照毛主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方针办事。
淮北地区各级革委会从去年夏秋以来,在落实“九大”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中,针对部分干部和社员存在的“条件差、困难多、难增产”等错误思想,领导革命群众举办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在“九大”期间所作的极其重要的讲话,学习党的“九大”光辉文献,狠批刘少奇在安徽代理人散布的“地区落后论”等谬论,并且引导大家运用一分为二的唯物辩证法全面分析当地农业生产的历史和现状,大摆当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从不利条件中找出积极因素。通过大学大议,广大干部和群众增强了继续革命的觉悟,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安徽省革委会和淮北地区专、县革委会,把帮助基层领导班子成员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搞好思想革命化,当作带动群众加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来抓。省革委会通过多种形式,传播先进单位领导班子“四带头和八在前”的革命精神:带头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学在前,用在前;带头狠抓阶级斗争,站在前,斗在前;带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走在前,干在前;带头大搞科学实验,想在前,闯在前。各级干部通过学习和对照检查,找到了差距,一扫过去怕苦怕难的情绪,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促进农业由低产变高产的伟大斗争,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把学大寨和学当地先进典型结合起来
淮北地区在实现低产变高产的斗争中,各地基层党组织和革委会十分注意领导群众把学大寨和学习当地先进典型结合起来。他们认为,就近树典型,群众最熟悉,感染力强,说服力大,把学大寨和学习当地先进典型结合起来,能使毛主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更加深入人心。各地采取的具体做法是:一是把当地大寨式典型,当作学习大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点,紧密结合农业低产变高产的各项任务,及时组织广大群众、干部学习他们的经验,使外地、当地的先进经验在本社队开花结果;二是抓根本,学精神,组织干部、群众到当地先进典型单位跟班劳动,跟班学习,了解当地大寨式典型发展的全过程,把他们的革命精神真正学到手;三是在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树立不同类型的大寨式典型,把外地的先进经验同当地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学根本和学当地行之有效的重大增产经验结合起来;四是组织各个先进单位互学、互比,取长补短,使先进典型经验不断完善和发展,领导上更好地运用典型指导面上的革命和生产。各地采用这些办法学先进、赶先进以后,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发展。
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狠抓关键性增产措施
淮北各地在改变多灾低产面貌的斗争中,注意把高昂的革命精神和求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狠抓关键性增产措施,使低产变高产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各级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的教导,组织大批人员调查当地的气候、水文、土壤等基本自然情况,总结当地发展农业生产的经验。针对淮北多灾的特点,各地继续发动群众大规模地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淮北西部阜阳专区进行的用于排涝的沟河开挖工程,去冬以来完成土方工程量比上一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七十。淮北东部的宿县专区,在兴修小型水利工程的同时,集中大批劳动力继续兴建新汴河主河道工程。这条河道总长一百三十多公里,经过四年的开挖兴建,工程即将竣工并发挥巨大的排涝效益。许多地区针对旱重于涝的特点,开展群众性的打井活动,充分利用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各地还针对劣质土壤占耕地比重大的特点,采用深翻土、筑台田、增施肥料等办法,大面积改良土壤,确保农业增产。许多地区利用日益改善的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推广种植杂交高粱和杂交玉米等高产作物,为大幅度增产粮食,解决烧草、饲草困难,开辟了广阔的途径。为了有效地推广这些增产措施,各地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科学种田活动,加强了先进技术措施的推广工作。
在省革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安徽省工业、交通和商业战线的广大革命群众,也为支援淮北农业生产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目前,淮北地区的广大革命人民正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意气风发地前进。他们决心团结在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党中央周围,更高地举起党的“九大”团结、胜利的旗帜,认真贯彻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多灾低产的淮北迅速建设成为农业稳产高产的先进地区,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
(据新华社合肥五日电)(附图片)
江苏省淮河入江水道工程全面动工。扬州、淮阴、六合三个专区十八个县的二十多万名民工,在毛主席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鼓舞下,奋战在二百多华里长的工地上。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