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共产党员不信天,只靠“老三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4-07
第3版()
专栏:

共产党员不信天,只靠“老三篇”
江西省新建县樵舍公社蔓湖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傅庸旭,是远近闻名的敢想敢干的革命闯将。他学习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伟大教导,学习了新党章以后,更加朝气蓬勃。他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以阶级斗争为纲,带领革命群众与天斗,与地斗,在三大革命运动中不断取得了新的胜利。
傅庸旭是在抗美援朝前线立下战功的复员军人,十多年前,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豪情壮志,回到了家乡。当时,蔓湖正遭到特大洪水灾害,庄稼颗粒无收,有人拉他离开农村。傅庸旭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是共产党员,决不能在困难面前丢下阶级兄弟去谋个人的‘出路’,我要和贫下中农一起走毛主席指引的社会主义大道!”蔓湖,本来是个贫困落后的山村。傅庸旭带领群众学习“老三篇”,用毛主席关于“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伟大教导武装群众,决心改变这里的贫困面貌。他和贫下中农一起走遍蔓湖的山山水水,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然后决定穿山凿洞,把五十里外的溪霞水库的水引来灌田。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大队党支部组织起第一支穿山突击队。傅庸旭亲自领着突击队,在荒山安营扎寨,破土动工。没有定向仪,就用一根单绳两头牵,来测定方向;洞里没有照明设备,就弄来几块玻璃镜,把阳光反射到洞里。他们苦战三年,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一根木头,一斤水泥,凭着双手用锄头打穿了长达八里的二十多个山洞,开挖了四十多里长的沿山渠道,引来溪霞水,实现了灌溉自流化,使一千六百多亩一季田变成双季田,粮食产量翻一番,摘掉了“穷队”的帽子。
在党的“九大”召开以后,傅庸旭改天换地的革命干劲鼓得更足了。他一次又一次地学习红宝书,用毛泽东思想分析当地的情况:蔓湖经过穿山引水,旱的矛盾解决了,现在最大的威胁就是上池湖涨水引起的严重涝灾。要彻底改变蔓湖的面貌,必须根治上池湖。他和贫下中农商量,决定移山造河六华里,拦腰斩断上池湖,把湖底改造成良田。
傅庸旭背上背包,带领大队、生产队领导班子成员来到上池湖边,进行勘察、测绘,就在湖边的一个荒山顶上,作出了围湖的战斗规划。
有人问:“过去十个大队干不成的事,一个大队干得了吗?”傅庸旭回答:“共产党员不信天,只靠手里的‘老三篇’。凭着一双铁手两只肩,不完成围湖任务决不下火线!”
他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战斗,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越是艰险斗志越高,哪里最危险他就往哪里闯!
全体贫下中农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治山山低头,治湖湖让路。现在,千年荒废的上池湖,有两里长的水面已经断流,六里的移山造河工程已经完工。傅庸旭决心带领广大贫下中农为建设社会主义,在上池湖上开辟出一片新天地。(附图片)
吉林伊通县举办党员学习班,认真学习新党章。
本报通讯员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